1月11日晚,一档全新的辩论节目《最强辩手》正式上线,成为继《一路书香2》、《火力无限》后,凤凰网与深圳卫视联手打造的又一年度核心IP。
当前,中国语言类综艺节目市场的知名IP并不鲜见,但其中不少节目在火爆了几年过后,显得固守套路,难以推陈出新。在此背景下,今年全新出发的《最强辩手》在第一期节目中就亮点频频,后续值得关注。
老胡演讲引发刷屏
在《最强辩手》第一期节目中,张召忠、胡锡进、田朴珺、陈铭四大导师各自发表演说,以吸引辩手的加盟。在现场,首次参加综艺节目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以其“趟过人间战火”的战地记者经历,阐述了火热的爱国情怀,赢得了最多辩手的青睐。
节目播出后,一篇以“胡锡进《最强辩手》重现战地经历:5000亿买一包爆米花,我绝不让我的国家这样”为题的演讲文章,更是在社交媒体上刷屏。
“战乱可以让所有的繁华与壮丽一夕之间化为乌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而我们更应好好珍惜。”
“我不想让我的国家这样[心]这大概是每个人心中,最真挚的愿望吧~”
看到这些走心留言,老胡还在微博上诚挚地表示:“向愿意听老战地记者陈年旧事的年轻人鞠大躬。”
作为一档综艺节目,《最强辩手》在开播之初便能以如此宏大积极正能量的叙事收获关注,实属不易。
在这第一期节目中,除了有四位导师的走心演讲,还有张召忠战队的第一轮PK赛。“付出很多却收获平平,‘穷忙族’到底是选择坚守还是跨界?”这道直击焦虑仿徨的社会情绪的辩题一出,便直接戳中了众多在大城市中奔忙打拼了一整年的年轻白领的痛点。12位辩手的“金句”更是句句扎心。
尽管一些观众尚未能跟上节目剪辑的脚步,但瑕不掩瑜,《最强辩手》的第一期节目已然收获了大批忠粉,不少观众直言“迫不及待想要看第二期了啦!”“有点儿意思”“会一直追下去的”。
以综艺节目的形式,承担起升级语言艺术、解答社会焦虑的时代重任,拿下开门红的《最强辩手》,已成为2019年开年最值得期待的语言类综艺节目。
语言类综艺需要新鲜血液
过去几年间,随着综艺市场的蓬勃发展,节目内容已从传统的唱歌跳舞、体能竞技,发展出了更多形式。语言类综艺正是其中蓬勃发展的一支。
其中,以五年前横空出世的现象级作品《奇葩说》为代表,各色选手的“三寸不烂之舌”将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大大丰富了观众的思考维度,感受到“说”的力量。
除了《奇葩说》,倡导轻松解压“吐槽文化”的《吐槽大会》在第一季就频频爆出热点,将“吐槽”作为一门“手艺”呈现在观众眼前。
除了以上两档红极一时的节目,这几年来一度受到关注的还有《演说家》《我是演说家》《超级演说家》《开讲啦》《朗读者》等语言类综艺节目,这些节目大多从感性情感出发,通过语言的运用和现场环境的渲染,向读者讲述自己的励志故事或是正能量的道理。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起初标榜的励志、深刻、正能量清流的创新突破过后,语言类综艺节目似乎正难以避免地滑向“娱乐至死”,当表演的形式掩盖了语言的实际表达,当现成的套路模式取代了创新与进取,曾经红极一时的节目过了最初的热闹劲儿,日渐乏善可陈。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语言类节目就此不再有出路?
事实上,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网络综艺,语言类节目的占比越高才更显市场成熟。相比于演唱、体育竞技类全球互通的综艺节目,语言是每个国家与民族独有的东西,是滋养年轻人价值观的载体,是时代精神的传承。
因此,如何展现语言魅力、让“说的比唱的好”,是一个成熟综艺市场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媒介平台必须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
在此背景下,凤凰网与深圳卫视无惧大环境的低迷,在2019年全新推出了《最强辩手》这样一档依托语言艺术与逻辑思想的综艺节目,通过互联网与电视台两大媒介的强强联手,让观众焦点再度回归语言的价值与魅力。
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节目辩手青黄不接、同质化严重的情况,《最强辩手》以《2018华语辩论世界杯》作为海选赛,从专业辩论赛中大浪淘沙选出的最有才华的辩手新秀,并从海内外精英学子和社会各界挑选说话达人,为观众带来新鲜的面孔和灵动头脑。
不仅如此,节目还引入“导师”制度,四位各具特色的导师——“局座”张召忠、《奇葩说》第五季BBKing陈铭、《环球时报》掌门人胡锡进、“逆商女总裁”田朴珺从队内选人到捉对厮杀,都将看点满满。
可以说,当前语言类综艺节目正陷入一个高峰过后的低谷期,迷失在过度娱乐化、套路化的泥潭,亟待摒弃外在表演、回归语言本身的优质节目为国内语言类综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带动其重新焕发活力,再现辉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