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讲师便可去各中小学登台演讲。上台前,“讲师什么都不用干,就坐在车里,等到开始讲的时候才会把你从车里请出来”。李爽说,那时,“负责介绍的工作人员会给你安排一些虚的头衔,烘托出讲师的专家范儿”。
争议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之所以能成为生财之道,正是仲雨阳们看中了学校的需求。
一场全校“大哭”过后,贾寨镇中心小学校长袁兆国似乎感觉到学生好管理了,交作业比之前及时了。不过,能否一直有效,他心里没有底。
经历过两次类似讲座的沈静觉得这种教育毫无意义。第一次接触感恩教育是他还在念高一时,当时演讲人也是邹越,与贾寨镇中心小学情况差不多,整个操场哭成一片,跪成一片。两年后,沈静在福建泉州某所小学再次听到邹越演讲时发现自己不但哭不出来,而且十分反感,“难道讲一些感恩故事就能学会感恩吗?他这样利用人性的弱点去引发大家情绪上的波动,其实是非常不道德的。”
悲伤的故事往往也是这些演讲师们的杀手锏。
在音乐伴奏下,当孩子们泣不成声时,演讲者便会通过发问让孩子忏悔,“你们做得怎么样呢?只会抱怨爸爸妈妈不是大款,指责你们的父母不是领导,你们谁给父母洗过一次手,洗过一次脚?”贾寨镇中心小学的教师李伟参加过两次类似的讲座,他事后感觉“无论孩子是否有错,都会认为自己做得不对”。
“这些手段之所以有效,其原理在于发挥了情感在道德行动中的作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王晓丽多年来一直从事德育研究,在她看来,“这种感恩演讲不等于感恩教育。真正的感恩教育必须以学生理性地主动参与为前提。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把‘催眠’、‘灌输’、‘洗脑’等方式看作教育,尽管有时候它显得颇为有效。”
过去十年,感恩教育从无到有,从城市走向农村,一路上争议不断,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它走进中心校园的脚步。在仲雨阳从业的三年里,除了双休日,“每天都有一场,多的一天要赶两场”。即便业务如此繁忙,仲雨阳仍向南方周末记者强调,“在这个行业里,我只是一个小虾米”。
(李伟、沈静、李爽、赵玲,应受访者要求,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