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体制是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它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国民经济的其他组成部分有着密切的关系。
外贸体制改革
外贸体制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外贸体制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并与国际贸易通行的规则相衔接。为了改变外贸旧体制,建立外贸新体制,我国已经进行和将要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第一,实行政企分开。政府负责外贸的宏观管理,把外贸经营权赋予企业,让企业自主经营。
第二,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这是克服外贸吃国家“大锅饭”,建立自我约束机制,降低换汇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第三,改革进出口管理制度。国家主要通过汇率、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调节进出口贸易。
第四,降低进口关税总水平,合理调整关税结构。
第五,实行多种形式的工贸结合的经营体制。
">编辑]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历程
1、外贸专营时期(1949~1978年)
与产品经济和单一的计划经济的国家经济体制相适应,当时我国建立了由外贸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外贸各专业公司统一经营,实行指令性计划和统负盈亏的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体制=这种外贸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使中国在国际收支中避免出现逆差,有利于将中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中的任何不确定因素隔离开来,有利于控制中国进出口水平和构成,达到保护民族幼稚工业,实现进口替代战略的目的
2、放权过渡时期(1979~1987年)
简政放权是这一时期外贸体制改革的主旋律1984年,经贸部实施简政放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高度集权的外贸总公司垄断全国外贸的局面已被打破,各省及下属外贸组织开始成为外贸活动的主力军 经过简政放权,扩大了省一级外贸自主权,外贸公司的数量显著增加
3、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1990年)
外贸吃“大锅饭”的体制多年来一直制约着外贸事业的发展经过调查研究,国务院决定从1988年起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解决了中国经营体制上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问题,让企业逐步走向自主经营的道路
4、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时期(1991~1993年)
这一轮外贸体制改革重点放在微观管理层的变革,它既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前一阶段简政放权道路的延续 国家提出按现代企业制度改组国有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外贸企业进行股份制的试点工作,鼓励专业外贸公司实行进出口代理制,鼓励工贸结合,发展集团化、国际化经营,从整体上促进全国外贸规模的发展
5、近年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新进展(1994年至今)
1994年,中国政府开始了以汇率并轨为核 的新一轮外贸体制改革 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发挥汇率对外贸的重要调控作用;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完善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加快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对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探讨国有外贸企业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科学管理,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综合商社和设立监事会、内部职工持股等试点,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保持对外贸易政策在全国范围的统一性,增加透明度 这是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宏观要求,也是国际贸易规范之一。
">编辑]对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评价
中国的外经贸改革因受到出口创汇的经济目标制约,改革的步伐有时要迟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 但经济对外开放的总体思路又将外经贸体制推到了市场与计划经济体制矛盾冲突的第一线,而改革的对象是原计划经济体制和国有外贸企业。下面将外经贸改革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加以叙述。
1、宏观改革
外经贸改革的初期目标是要在保持计划体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健全对外经贸的行政管理体制,一方面继续保持国内经济相对独立于世界经济,另一方面利用国际市场资源解决国内经济发展的瓶颈。当时的要求是: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学会两套本领 “奖出限入”增加外汇收入以支付技术设备的进口是这一时期贸易政策的重要特点。第二阶段的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实施的,政策目标是在确保外汇收入的前提下逐步下放计划权力 最后,通过80年代末90年代初计划指标和创汇指标的承包过渡,实现了对外贸易宏观调控方式的转轨,宏观政策手段由向创汇倾斜转为向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倾斜
2、微观改革
1995年以来,外贸企业经营机制开始发生明显转变,由于过去各级政府均下达创汇指标,而外贸企业在出口中,以完成创汇任务为第一位,成本则放在第二位,外贸企业依赖财政补贴来完成出口任务 因此,换汇成本不断提高,当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时,只能通过贬值来保证出口,这就是所谓”汇率跟着换汇成本走”的现象。每轮的贬值都只能暂时性地弥补外贸企业的亏损,很快地又会由于换汇成本的上升而进一步贬值。
从1995年起,各级政府对于创汇指标的要求减少,财政也无力大规模的补贴,由于外贸企业开始自负盈亏,在既定的汇率水平下,必须通过核算将换汇成本控制在汇率水平以下,而将换汇成本高的产品出口放弃。这就形成了新的机制,即“换汇成本跟着汇率走”。几年来的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有力地促进了外贸企业的经营机制的转轨。后来,外贸企业已开始转变观念,不再把希望寄托在人民币汇率贬值上,而是希望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所有这些均表明了以往改革的显著成绩,也意味着外贸未来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 ↑ 1.0 1.1 谢猛,王琛.对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探讨.经济师,2005年10期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