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孤立主义

简介

 

孤立主义(图1) 孤立主义

作为一种外交政策,孤立主义一直饱受争议。一个国家是否采取此种政策对该国各方面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尽管也有人指出如果独立于这个经济模式之外可能会有一些潜在的好处,但大部分经济学家一致认为此种政策是无益于国家的总体进步的。

典型的反例就是工业时代以前的传统经济模式。国家或地区之间能够互通有无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利大于弊的,其道理显而易见。孤立主义对贸易的封锁将导致人民生活更加贫困。

基本内容 孤立主义(图2) 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源于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早期外交,在20世纪曾一度盛行于美国。20世纪初,孤立主义势力一度削弱,但在30年代又重新抬头并达到高峰,即所谓"传统孤立主义"或"老孤立主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又出现了和"传统孤立主义"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新孤立主义"。

概括而言,孤立主义作为一种政策主张,是以尽量避免对外国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且侧重政治、军事和外交,而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实际上它是美国统治集团在某种条件下推行扩张政策的一种手段。孤立主义一直存在于美国的外交当中,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活动。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思潮的泛滥以及由此在外交政策中采取所谓"中立"立场,其结果不仅危害了和平,而且也损害了美国的自身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特别是珍珠港事件的发生,终于使美国外交政策上传统的孤立主义思潮彻底破产。

历史见证 孤立主义(图3) 孤立主义

一、日本

1633年起,德川幕府开始颁布锁国令,禁止与西方国家的贸易(荷兰除外)。直到1853年废止为止,日本历经了200余年的孤立状态。这项政策一方面免于日本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日本的落后。最终,明治维新使日本彻底摆脱了这项国策,并通过全速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与文化实现了日本的近现代化。

二、美国

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巨大伤亡,美国在20年代开始奉行孤立主义,决心不再参与任何在欧洲发生的军事冲突。当时的孤立主义趋势还导致了严格的关税制度的引入,这被认为是后来大萧条的一个重要诱因。二战爆发后,美国逐渐倾向于盟国,并在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完全放弃了这项国策。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奉行的不与欧洲大国结盟、不承担任何义务的外交政策。美国独立初期,首先考虑发展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活动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陆,在对外关系中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早期外交上的孤立主义对保护刚建国的美国的国家利益有一定历史作用,曾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孤立主义已被美国的全球战略所取代。美国经济不景气,国内问题成堆,部分人中孤立主义情绪又有抬头。孤立主义的基本主张之一是单边主义。在历史上,这一主张要求避免对其他国家承担长期的政治义务,以保持美国外交政策上的绝对的“选择自由”。孤立主义者认为,单边主义是一种在对外关系上的独立政策,它使美国避免受制于其他强国,从而能在任何时候都按美国自身利益行事。从这一主张出发,孤立主义者担心卷入欧洲争端会使美国陷入与英法等欧洲强国事实上的结盟,从而难以保持美国在行动上的完全自由。而在亚洲,情况则不同。在那里,没有一个国家强大到足以制约美国,使它背离单边主义的原则。在20世纪30年代,单边主义表现为反对罗斯福政府同英国、法国结盟的政策。

孤立主义者反对卷入欧洲战争,认为战争意味着同英法事实上的结盟,从而引起实质性的长期的卷入欧洲事务。与此相反,30年代的孤立主义者认为,一场亚洲战争是同日本作战。由于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强国,因此即使卷入战争,美国也完全可以独立行事而不致使它的战时或战后的政策受制于强大的盟国。用30年代孤立主义代表人物、共和党参议员塔夫脱的话来说,“卷入太平洋战争并非像卷入欧洲战争那样危险”。孤立主义是美国外交传统也是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基础。虽然20世纪下半叶多边主义主导着美国的外交政策,但是以孤立主义为基础的单边主义依然时隐时现。

正文 孤立主义(图4) 孤立主义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奉行的不与欧洲大国结盟、不承担任何义务的外交政策。

美国独立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落后于欧洲,其本土基本上可以满足本国所需的粮食和原料,大部分地区正在开发,还没有出现严重的资本过剩,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大。当时美国在军事上不如欧洲列强,又远离欧洲大陆,有两洋天险可恃。这些因素使美国首先考虑发展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活动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陆。一些政治家主张,美国保护国家利益的最好办法是在对外关系中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早在1796年美国首任总统G.华盛顿卸任时,在致国会的告别咨文中提出:“欧洲本身有一系列的重大利益,这些利益和我们却完全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关系”,“正确的政策是避免与国外世界的任何一部分永久结盟”。这一思想奠定了孤立主义政策原则的基础。1801年 3月,美国第三任总统T.杰斐逊在就职演说中,进一步宣布美国的对外政策必须继续建立在同所有国家和平、贸易、诚实友好、不卷入任何国家的结盟的原则基础上。由此,孤立主义开始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主要作用。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就遭到孤立主义的强烈反对,导致参议院不批准美国参加由T.W.威尔逊参与创议建立的国际联盟。

早期外交上的孤立主义对保护刚建国的美国的国家利益有一定历史作用,随着美国实力的增强,美国加强了对远东、太平洋地区和加勒比地区事务的干涉和参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美国干预世界事务的兴趣大大增长,扩张野心越来越大,巳不满足于对拉丁美洲的控制。但在美国政界中孤立主义仍然具有强大势力。20世纪30年代美国再次出现了孤立主义高潮,罗斯福政府1935年8月通过的“中立法”就是突出的表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已高踞世界权力顶峰,孤立主义已被美国的全球战略所取代。 [1]

思想发展 孤立主义(图5) 孤立主义

新孤立主义(Neo-Isolationism)新孤立主义对美国政府外交决策的影响力并不大,事实上很少有人自称为"新孤立主义者"。但是,这一思想根植于美国的历史传统,对美国公众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新孤立主义战略思想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两个。第一,最低限度的国家利益。他们认为,美国的外交战略应该以保卫核心的国家利益为限,既捍卫"美国人民的安全、自由和财产"。除此之外的外交目标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有害的。第二,传统的现实主义。他们观察国际事务和美国外交的角度集中在由主权国家、权力和安全构成的传统现实主义框架内。他们关心的问题是:谁将威胁美国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从这两个依据出发,新孤立主义者环顾冷战后的世界,发现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威胁美国的主权、领土及其核心利益。苏联自行崩溃之后,欧亚大陆没有一个大国足以构成对美国的挑战,而且即使出现新兴的霸权,也会受到大陆内部其他大国的制衡。美国身处欧亚大陆之外,在地缘上受到两个大洋的屏障,周边没有敌对的强国。这一天然的地理优势更确保了美国可以置身度外,坐观大洋彼岸的列国纷争。核武器和远程运载工具的出现的确改变了世界的战争形态,并影响到美国的安全屏障。但是,目前的国际政治在根本上还是地区性的,欧亚强国彼此之间的对抗会大于对美国的提防,这些国家核武器的主要瞄准目标不是美国。更何况,美国拥有全球最强大的核打击力量,它的第二次打击能力足以威慑任何使用核武器的企图。

在新孤立主义者眼中,美国就象一位武艺高强的剑客,在冷战后的世界上竟然找不到对手。《外交》杂志在199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不带剑的超级大国"。新孤立主义者反对美国干涉海外事务,因为这些事务同美国的核心利益毫不相干。他们还认为,美国过多地插手中东、巴尔干事务还会给自己招来仇恨。因为,无论美国出于什么动机,在介入地区或别国内部事务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偏袒一方的现象,继而为自己树立了敌人。例如,美国如果不插手中东,恐怖分子就没有理由把美国当成攻击的目标。新孤立主义者十分强调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行动自由和战略独立,反对美国在国际组织、国际机制以及与盟国的关系中负担过多的责任。他们主张解散北约,反对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因为这些国际组织不仅与美国的利益无关,反而可能把美国拖进海外冲突

 

 

德迅网 » 孤立主义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