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定理也被称为供给法则,反映商品本身价格和商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对于正常商品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
供给曲线 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存在着同方向的变动关系,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增加,相反,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减少。供给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定义对绝大多数商品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通俗地讲,一般说来,市场价格越高,卖方愿意为市场提供较多的产品数量:即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这就是供给法则。反映在图形上,二者的关系是一条左上方倾斜的曲线。
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1)供给是指生产者(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量。供给也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2)表示某种商品(鸡蛋)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就是供给表。
(3)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画出的,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
(1)响供给的因素包括影响企业供给愿望与供给能力的各种经济与社会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价格、生产要素的数量与价格、技术以及预期。
(2)供给函数是用来表示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之间的关系。
三、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移动。
(2)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
俄林的要素供给比例理论是资源赋予论的核心理论。这种理论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解剖出发,通过几个层次的严密逻辑分析,最终揭示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主要因素。
(一)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所谓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指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中的价格差异。价值规律引导着各种商品从价格低的地方流向价格高的地方,商品经营者便会从中获利。如果商品在国与国之间的流通不存在任何障碍,那么商品流通的上述规律也会在国际间发生。商品从价格低的国家出口到价格高的国家,当两国间的价格差额大于各项运输费用时,国际贸易就能带来利益。俄林由此得出结论:国际间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参加国际贸易的双方,既是出口国又是进口国。从进口国的角度看,同类商品国外价格低,国内价格高,从国外进口,能够得到比自己生产更多的商品。从出口国的角度看,出口商品国内价格低,国外价格高,到国外销售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并可用出口所获外汇来进口各类自己生产不利的商品。
(二)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商品价格的国际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但并不是凡存在商品价格的国际差异,国际贸易就一定能够发生,还必须具备一个必要条件,即交易双方必须是国内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就是说,必须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为什么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下面从两个方面论证:一是证明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国际贸易能够发生;二是证明如果价格比例相同,国际贸易不能发生。
1、两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两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符合古典学派所提出的比较优势原则,因此国际贸易能够发生。下面举例分析。假设两个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生产两种产品如小麦和纺织品,1美元兑换1英镑,国内的价格比例:
美英两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
美国国内单位小麦的价格是1.00,纺织品是2.00,英国国内单位小麦的价格是£3.00,纺织品是£1.00。可以看出,美英两国的商品价格比例是不相同的。美国国内小麦与纺织品的价格比例为1∶2,英国国内小麦与纺织品的价格比例为3∶1。这说明在美国的国内贸易中,可以用1单位的小麦交换1/2单位的纺织品;在英国的国内贸易中,1单位的小麦则可以换回3单位的纺织品。可见,在美国国内小麦价格便宜而纺织品较贵,在英国国内纺织品价格便宜而小麦较贵。
美英两国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使国际贸易有了可能,而两国商品价格比例的不同又使国际贸易能够成为现实。在上述例子中,两国商品的价格比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就使得两国国内商品的交换比例明显不同。这个交换比例上的差距决定了双方若按照差距之内的交换比例进行交易,都可获得利益,从而使两国间的贸易能够发生。也就是说,小麦和纺织品的交换比例在1∶1/2~1∶3之间,对参加交易的两国都是有利的。比如,1单位小麦交换1单位纺织品。对美国来说每单位小麦比国内交换多得1/2单位纺织品。对英国来说每单位纺织品能比国内交换多得2/3单位小麦,这是因为在英国国内1单位纺织品只能交换1/3单位小麦,而与美国的贸易中1单位纺织品则可换回1单位的小麦。从这种分析中可以看到,在两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的条件下,国际贸易能使交易双方同时获利,从而使这种贸易有了发生的现实基础。
2、两国商品价格比例相同。当两个国家国内的商品价格比例相同时,国际贸易不会给双方带来实际利益,因而也不会发生。
劳动力供给的特例
劳动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就是工资,一般来说,工资越高,越能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劳动的供给。即劳动的价格上升,劳动的供给增加。但随着工资的上升,人们的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会减少劳动的供给,表现出与供给定理的不符。原因在于提供劳动获取工资是以牺牲闲暇为代价的,随着收入增加,人们对闲暇的需求也增加。增加闲暇必定减少劳动时间,这就是工资增加引起的收入效应,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这种特例也可以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解释:当工资水平低时,人们为生存而奋斗,愿意多付出劳动,追求高工资。随着工资的增加,人们满足了第一层次的需要(基本生理需要),摆脱了生存压力,当工资收入上升到一定程度时,需求层次上升到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以完成自我实现),这时随着工资收入的提高,会有一部分人逐步放弃原来的工作,去追求新的事业,出现劳动价格上升而劳动供给减少的与供给定理不符的现象。
电脑等信息产品供给的特例
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的价格按运算次数、速度和储存能力折算,每台为100万美元。尽管价格如此昂贵,供给量却极少。如今同样能力的个人电脑已降至1000美元左右,价格只是当初价格的千分之一,但供给量却增加了不止1万倍。这种现象显然违反了供给定理。原因在于电脑供给的增加不是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而是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电脑行业的生产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硬件与软件技术标准的统一、规模经济的实现与高度专业化分工使电脑的生产成本迅速下降,而且质量日益提高。这种技术变化引起电脑供给曲线向右大幅度移动。 因此,尽管电脑价格大幅度下降,供给还是大大增加。
土地、文物、艺术品供给的特例
在某一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土地、文物和艺术品的供 给量是固定的,无论价格如何上升,其供给也无法增加,因此土地、文物和艺术品的供给与 供给定理不相符,这是由这些商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决定的。
其他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供给特例
例如某一企业既生产民用品又生产军用品,如果军用品价格上升的幅度大于民用品价格上升的幅度,也就是说生产军用品比生产民用品利润率高 ,企业就会把有限的资源用于生产更多的军用品,此时,尽管民用品价格上升,但其供给量下降,这种供给定理的特例显然是由于军用品价格大幅度上升造成的。
残疾人用品供给的特例
在西方经济学中,一般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企业供给多少取决于这些供给能否带来最大利润。但生产残疾人用品的企业,是出于社会道义,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生活用品,因此不能将价格定得过高,也不能轻易提价,而供给量也需逐步增加。这种违反供给定理的特例显然是由企业的特殊经营目标引起的。
由企业经营战略引起的供给特例
1912年诺尔斯•罗伊斯公司的汽车在伦敦的世界性汽车拉力赛中荣获冠军,该公司在产品价格上升,供不应求时却限量生产,从而树立了其优质名牌的形象。在名牌效应作用下,该公司生产的火箭和飞机发动机需求量大增,为公司带来了占公司总利润60%的巨额利润。这种违反供给定理的特例,显然是由该公司经营战略引起的。
应用麦克唐纳德公司对快餐食品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关键是替代品棗在这种情况下,生产上的抉择将是增加汉堡包的产量。于是有以下几种可能:
(1)为汉堡包提供更多的烤肉架和贮藏库;
(2)增加餐馆;
(3)更先进的设备;
(4)高薪的熟练技术工人;
(5)增加汉堡包制造业的工人人数;
(6)更快速的服务。
当汉堡包的价格相对其成本、或与菜单上其它项目的价格相比较低时,麦克唐纳德公司就会因缺乏利润刺激而不再力争销售更多的汉堡包和采用高成本生产技术了;反之,在较高的价格下,公司受到利润刺激,将乐于采用某些高成本生产方式来生产更多的汉堡包。例如,当产品价格上涨时,麦克唐纳德公司就要考虑如何更新自己的生产和销售技术以增加供应量。但是,如果不增加产品平均成本,产品的产量一般不可能增加。因此,公司通常并不愿为发展生产而增加成本,除非是对较高的价格有一个乐观的估计。
在天然气市场上,对供给一方来说,较高的价格有可能会诱发以下情况发生或加剧:
1.向不同市场销售
(1)家庭;
(2)工业部门;
(3)农业部门。
2.促进勘探
(1)海上勘探;
(2)开发阿拉斯加;
(3)沿纽约海岸进行勘探;
(4)在已知资源附近继续勘探。
3.增加现有气井产出量
(1)加深挖掘;
(2)炸开岩石构造。
4.把留待将来使用的天然气提前在当今市场上出售
5.增加从苏联和马来西亚进口天然气
获悉价格上涨这个信息的天然气提供者,在利益的驱使下将采用在较低销售价下难以获利的生产方式,以谋求增加天然气的供给量。
参考文献[1]吕选忠等.世界著名企业成功之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
[2][美]保罗.A.萨缪尔森等.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3]梁小民.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4]长谷启等.微观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梁小民.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6]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厉以宁.西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侯荣华.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1] 21品牌网 http://www.21brand.com/web4/fazhan-1-1f-11.htm
[2] 榕基企业网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http://www.fj-hitech.com/display.netu?id=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