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滞销


滞销的特征:

1.购买量为零

  这是显见特征。从企业商品周转快慢程度看,周转快者为畅销;周转慢者为平销;无周转者就为滞销。而无周转是购买量为零所致。因此,购买量为零是滞销的首要特征。

2.售价等于或低于成本

  从售价与成本的对比关系看,购买量为零大体上有三种情况:盈利价(高于成本的售价);成本价(等于成本的售价);亏本价(低于成本的售价)。由盈利价引起的购买量为零,通常不称之为滞销。因此时降价仍可促销,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唯有由成本价或亏本价引起的购买量为零,才被称之为滞销。

3.简单再生产难以为继

  其它条件不变,企业简单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企业体内资金的正常自周转,而不靠体外资金的注入。这就要求至少能按成本价完成全部商品的正常周转,以不断补充简单再生产所需的体内自周转资金。当商品不能按成本价销售出去时,简单再生产也就难以为继了。 购买量为零是滞销的表象性特征:按成本价或亏本价销售是滞销的条件性特征;而简单再生产难以为继是滞销的结果性特征。具有这三个特征的销售状态,就是滞销。商品滞销的基本原因

1.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呈现两种基本态势:紧和松。紧,即社会总需求缩小,表现为微观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缩减;松,即社会总需求扩张,表现为微观消费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的扩增。这两种态势最终都会产生两种经济后果:
    (1)、消费者需求移位。紧态势时,消费者需求从高质高成本商品移位到低质低成本商品,从而导致部分高质高成本商品转入滞销状态;松态势时,消费者需求又从低质低成本商品移位到高质高成本商品,从而导致部分低质低成本商品陷入滞销。
    (2)、市场容量缩扩。紧态势时,消费者对同类同质商品的消费减少,该类商品的市场容量相应缩小,从而导致部分商品过剩而变为滞销。松态势时,则发生与紧态势完全相反的经济效应。
  目前,部分商品滞销,是一些企业无视和违反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规律的后果。当市场景气时,企业盲目上规模,靠负债急骤扩大生产能力,在短时期内商品就达到市场饱和。而在商品达到市场饱和以后,仍以不断举债来维持原有生产能力,结果人为造成大量商品积压和滞销。在市场不景气时,没有立足现实的目标市场和选择正确的市场发展战略,盲目上档次,结果同样会招致产品积压、商品滞销。

2.过度竞争

  在同质商品的市场上,生产能力超出市场容量,并且生产能力又被众多一定规模的企业所分割,必然会产生过度竞争。
  在一定时期内,同质商品的市场容量是有限的。产品异样化并不导致市场容量的扩大,只会改变市场份额在企业之间分配。因此,在同质市场内,企业过多而且由各企业的生产能力形成的总体生产能力超过市场容量时,必然有部分商品不被市场所吸纳而变成滞销品,即使各企业广泛推行产品异样化策略,也不能改变这一局面。
  目前,我国过度竞争情况严重。当某一商品有利可图时,众多企业纷纷聚集到同一市场内。在相当短的时期内,生产能力急剧膨涨,以致造成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不少商品滞销由此造成。例如,浙江省永康市不锈钢保温杯生产的兴衰起伏过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3.商品营销因素组合不当

  众所周知,产品组合、价格组合、分销组合和促销组合等形成商品营销组合因素。同质商品,可有多种营销因素组合。不同的营销因素组合则会产生不同的市场效应:畅销、平销和滞销。
  商品营销因素组合的唯一依据不言而喻是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并且衡量某种营销因素组合当与不当的唯一标准也是消费者需求,即是否符合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符合,则当;不符合,则不当。
  不当的商品营销因素组合,其商品已不符合消费者需求。不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消费者不能或不会去买,滞销也就在所必然了。应当指出的,分销组合不当和促销组合不当,导致商品和消费者需求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错位,这当然包含在商品不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本义之中。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商品营销因素组合不当,集中表现在“偏因素”上。所谓“偏因素”,是指企业只重某一营销组合因素而忽略其他因素与之恰当组合。如重视了广告宣传而忽略了质量和其他因素与之恰当组合。“广告效应”产生了虚假的饥饿市场。企业受此误导,则迅速负债形成庞大生产能力。然而,其好景不长,由广告制造出来的虚假市场则很快地被化为泡影。在这种情况下,已经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便以滞销而告终。
  所以产生“偏因素”,在于盲目仿效。别的企业搞高价商品,我的企业也搞高价商品;别的企业推行“十点利”,我的企业也推行“十点利”,根本不顾本企业商品的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这种实例不胜枚举。从营销学上分析,不同质的商品,其目标市场不同,商品营销因素组合也就不同;即使同质商品的不同企业,面对同一的目标市场,也应当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进行营销因素的恰当组合。盲目仿效,盲目跟阵,商品岂能不滞销?

4.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消费者需求变化表现为需求质变和需求量变。需求质质就是消费者偏好的改变。有两种形式:部分质变和全部质变。部分质变,是在消费者的基本偏好面不变的情况下,部分偏好面的改变;全部质变,是消费者基本偏好面的改变。需求量变,是指消费者对同质商品需求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消费者需求随时空条件而变化,包括空间上的变化和时间上的变化。
  需求质变可引起需求量变。即需求部分质变,导致原质商品需求数量减少;需求全部质变,则导致原质商品需求数量减至为零。若商品不随需求质变而对构成商品的要素作相应的改组,那么滞销面就将会逐渐扩大,而一旦需求全部质变,则原质商品也就会全面发生滞销。
  然而,有些企业经营者并不完全懂得上述道理。面对消费者需求变化,仍一味大规模生产同一“面孔”的商品,不实行多品种化,不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从而使其商品滞销面愈来愈大。滞销的对策

1.立足目标市场实现商品营销因素的动态组合

  立足目标市场,就是要求企业主动掌握和适应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实现商品营销因素的动态组合,也就是要求企业密切依据消费者需求变化,对商品营销因素进行不断而恰当的改组。但需两者有机结合,方可形成摆脱或避免滞销的基本途径。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深入进行市场调查,适时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看法。消费者需求变化动态,一般可以直观地反映在消费者看法上。因其变化通常能昭示着需求的变化。其重点是从不同消费者的各种看法中,找出较为一致的满意点及不满意点。而不满意点则表明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已发生了质变。
  欲达到这一步,其主要手段就是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目前,诸多企业在运用这一手段上,却普遍存在着两个问题:不重视和简单化。它直接表现在企业没有设立市场调研的专职人员和职能部门,或者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市场调查和预测体系,并且使之正常而持久地运行;间接表现在专门市场调研公司极其稀少,而有些广告公司、咨询公司虽也开展市场调研业务,但不规范、不兴旺,其力量相当薄弱,许多有效的数理统计方法也未被采纳应用,结论往往与实际相悖。因此,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和强化市场调查和预测手段的科学运用。唯有如此,企业才能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看法,进而掌握消费者需求变化,使商品营销打开新局面。
  第二步,不断改进商品缺点。消费者的不满意点就是商品之缺点,也是原有商品营销因素组合的不当之处。显而易见,商品缺点是商品营销因素动态组合的直接依据,只有通过商品营销因素的改组,才能克服商品缺点。当商品的缺点克服了,商品便可实现由滞转畅。

2.不断拓宽商品需求面,增大商品价值

  商品需求面,就是一个同质商品可满足消费者的多种偏好面;商品价值,是指商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 商品需求面愈宽,商品的价值愈大;反之,商品价值愈小。商品价值越小,商品越易滞销;反之,则易畅销。
  对处于滞销状态的商品,企业可通过拓宽需求面、增加价值的途径使之转为畅销。其方法是:
  首先,从商品营销组合因素中挖掘商品需求面。任一营销组合因素都隐含着一个需求面。每一大类因素包含着一系列亚类因素,而每一个亚类因素又都隐含着更深层次的需求面。因此,可通过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挖掘营销因素的需求面,来增大商品价值。
  1、横向挖掘,就是营销组合大类因素的扩展挖掘,即沿着产品组合、价格组合、分销组合和促销组合等大类因素挖掘需求面。
  2、纵向挖掘,就是营销组合的亚类因素的纵深挖掘,如从产品组合中的实体产品、有形产品、延伸产品等亚类因素中深挖需求面。
  要重点挖掘商品的心理需求面,因其挖掘弹性大。而相对来说,商品的生理需求面的挖掘弹性小。
  此外,对同一商品来说,消费者需求发展趋势是:心理需求的比重逐渐超过生理需求。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正是反映了上述这种趋势。因此,在不降低商品物质价值的同时,要努力挖掘商品心理需求面,以提高商品心理价值,最终达到增大商品价值的目的。
  其次,从商品的系统服务中挖掘商品的需求面。这一点虽在前面已有所涉及,但仍有单独立项的必要。商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务构成了完整的商品服务系统。它是实现消费者遗憾最小、风险最小而满意最大的一种手段。从趋势看,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系统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强烈,以致系统服务成为左右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为此,企业应高度重视从系统服务的三个环节上,扩大其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进而拓宽商品的服务需求面和提高商品的服务价值。

3.努力降低商品成本,扩大调价的弹性区间

  调价的弹性区间,是指售价高于成本的幅度。售价一定,成本愈低,调价的弹性区间愈大,则其调节需求量的余地也越大,从而越能摆脱商品滞销的局面。 撇开通货膨胀的短期效应,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上,商品售价的下拉力总是大于上拉力的,因而售价的总趋势是下跌的。因此,要扩大调价的弹性区间,唯有不断降低商品成本。其措施是:
  1、优化和发挥生产要素的组合结构和效能。这是降低成本的基本方法。
  2、及时处理或重组过剩的存量资产要素,盘活存量资产。
  3、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4、依托科技进步,不断改进生产方法,提高商品科技含量。
  5、实行动态规模经济。
  综上所述,引起商品滞销的因素,虽有一部分是企业外部因素,但绝大部分是企业内部因素。可以这样说,商品滞销是由企业行为所致。正因为如此,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转换机制,改善管理,依托科技,提高质量,强化营销,拓宽市场,化解外部因素的消极影响而避免商品滞销;而当商品陷入滞销时,企业同样可利用内部具有的可控因素,找出对策,摆脱滞销。滞销变畅销的方法

1、化零为整

  此策略指将类别相同、功能相近的商品组合为一个整体销售。安徽一家生产文房四宝的老厂,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笔、墨、纸、砚的销售分别下降,造成了大量积压。于是该厂在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决定将笔、墨、纸、砚外加印泥、印石放在一起,装在古色古香的礼品盒中捆绑销售,吸引了广大书画爱好者,结果销量大增。同样是这些商品,只是“化整为零”了,效果就大不一样。又如一家香巾纸厂,原来只生产单一的香巾纸,商品滞销,当他们将香巾纸、卫生筷、牙签、口香糖等一起包装销售时,商品供不应求。

2、化整为零

  在集贸市场上,常常看到一条鱼被分割成几块出售。这对于处理滞销商品很有启示。有些商品作为一个整体是滞销积压商品,把整体商品的某些部位、零件或一部分分割开来,单独销售,反而比较好销。比如,滞销积压的老式开水瓶可能很少有人问津,就可以把瓶胆拆下来单独卖。积压的过时家电也可以分解为一个个的零配件出售。在上海,我看到有商店将整卷的保险丝分成若干小段出售,既方便顾客,又比较好销。
  3、易地销售
  由于各地消费习惯、经济状况各不相同,有些商品在这个地方市场销路不好,并不意味着在其他地方销路也不好。如中国内地的红木家具在香港市场上不是很畅销,原因是香港人住房面积小,喜欢少占地的家具;而在西欧则不同,红木产品大行其道,因为西欧人住房宽敞,不在乎占地多少。又如湖南有家铸造厂生产的井盖近年在港、台市场上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销售每况愈下。该厂没有硬撑或盲目转产而是设法易地移位,果然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找到了新的市场。

4、缺点逆用

  此法是指故意夸大滞销产品的既有缺点,以达到物极必反的效果,使之成为滞销产品的畅销特点。比如天津毛纺厂生产的一种呢料,因原料成份的不同,着色不一,常常出现白点,销路始终难以打开,后来,设计人员灵机一动,来了个缺点逆用,一反常态,变消灭白点为扩大白点,制作出了一种雪花呢新产品,投放市场后,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销售旋风,厂方赚了个盆满钵满。

5、欲取先予

  邯郸市新雅妇幼用品公司产品曾一度积压,商场不愿经销他们的“舒尔美”卫生巾,他们就送给售货员试用,得到售货员的肯定之后,他们又大胆地把每包成本从1.1元降到0.7元,让商场赊销、代销,还允许顾客在试用后付款,为此,公司付出了70万元的代价,但却扩大了影响、拓展了市场。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全国同行业的明星企业。

6、以物易物

  辽宁省岫岩县劳子沟供销社有段时间曾积压17吨面粉,他们根据该地大豆多的特点,贴出广告,每公斤大豆换一公斤面粉,很快引来当地群众将面粉换光。然后他们将大豆运到外地按此法换大米回来销售,不仅解决了面粉的积压问题而且还赚了一笔不小的钱。

7、赠物促销

  无锡某厂生产的一种珍珠霜因滞销而成了积压品。后来,该厂使出一计:在每瓶珍珠霜内放一颗精美的珍珠,这样,消费者在购买多瓶以后,就可将收集的珍珠串成一条别致的珍珠项链。此招甚灵,昔日积压的珍珠霜成了畅销货。
    相关文章

德迅网 » 滞销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