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错调整价格论是以理性预期为假定前提,建立价格调整模型,阐述名义价格粘性和经济波动。该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通常采用交错方式而不是同步方式来调整价格。
同步调整价格是指各厂商在某一时点同时调整价格。交错调整价格是指各厂商都想看到其他厂商的价格决策后,再改变自己的价格,但是,没有一个厂商能够坚持做到这一点,所以,市场上厂商调整价格的时间有先后,形成了一个交错(异步)调整价格的时间序列。信息的不完备和信息成本使得厂商必须选择一种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信息量的方式做出价格决策。这种方式就是交错调整价格。经济中如果盛行交错调整价格的方式,就会导致物价总水平有粘性。其结果是,价格水平不能对总需求的变动作出迅速反应,从而恶化了总需求的波动,进而产生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这种理论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制定能够诱导厂商实行同步调整价格的政策,减少经济中的交错调整价格行为,克服物价水平的粘性和价格惯性。
交错调整价格论的简评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引入信息论的价格调整模型是交错调整价格论的中心。该模型较好地解释了价格粘性的成因,而且这种说法颇具新意。但是,他们认为该模型也有不足之处:
第一,模型的假设过于简单。模型中关于厂商在两个时期内价格不变和每个厂商改变价格的时间都相同的假定偏离现实。
第二,模型没有说明名义价格对应总需求的变动不能实现价格指数化的原因。因为如果价格对应总需求的变动能够实现指数化,那么,名义价格将会有弹性而不是粘性。
第三,仅用信息不完全性来解释厂商要采取交错的方式而不是同步的方式调整价格,其理由是不充分的。因为,如果总需求的冲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各厂商所熟悉,他们就会采取同步调整而非交错调整的方式去调整价格。那样的话,加工总水平就会是具有弹性的,而非有粘性的。
此外,交错调整价格论的理论基础也是效用论,因而也是缺乏科学性的。交错调整价格论把价格粘性归因于小杂货店的结论也是荒唐的。
相关条目菜单成本论投入产出关联论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