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昨日,2013年度全国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对于引人注目的高考作文题目,原一六一中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专家刘雪倩分析认为,从全国范围的作文题目看,部分省份的命题,题目不算困难,其目的都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架构文章的逻辑性,分析题目、比较、解释与批判。
正在与国际接轨
刘雪倩认为,目前国内的命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在与国际接轨。例如,美国的SAT作文直译叫做“批判性写作”,其目的就是分析、评价、说明和说服。考查过程中,作文在评判过程中并不会考虑考生观点的正误,而只是考查其论证能力。也就是说,只要对给定话题进行论证,做到自圆其说即可。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毛继东教授表示,今年各地的作文题目除北京外,大部分讲志趣修养,心性历练。而命题形式今年也并无大改变,材料作文占80%以上,其余为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
广东卷
三种选择没有褒贬
此次广东卷中三家人对富翁捐助的态度,见证了三种不同的对待人生困境的观点,也反映了志向、尊严、改变困境的态度。
材料探讨了如何对待外援的态度,是否要作为一个有志改变现状的人的问题,总之通过字里行间引发相关思考。考生需选择一个方向,进行分析。总体看来,这三家对于外援的处理都是中性的,没有褒贬,因此考生需从自己感受出发进行论述。
其中第三个人的态度很有意思,不接受帮助。体现了这家的志气、尊严。第三家还有一个特点,首先是谢谢人家好意,其中也反映出“知恩”的感恩之心,但更体现了自己的志气。
提供帮助的人的特点,也需要分析,其中“白手起家”是一个关键词。因此题目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关系。考生也可以从“施”与“受”的角度,细致划分,角度划分越小,越易于展开论证。
上海卷
关键是能自圆其说
而上海卷的命题也很有意思。“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上海给出的材料,是一个非常中性的材料。本身并不带褒贬,需要自己选择角度,关键是能够自圆其说。从这个角度上,命题本身更为科学和开放,大家可以见仁见智。
刘雪倩认为,在过去的作文中,甚至还出现过两个学生举出同一个例子,但站位和角度完全不同。只要论述得当,即便是同一问题不同结论,也都可以视为好文章。
【解释】 高考满分作文什么样?
散文式议论文受青睐
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根据评分标准,一类文为50分至60分,文章应达到:紧扣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表达得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思想深刻、选材新颖、想象力丰富、有文采的作文,不应该像答政治题一样单纯用推理来论证,真正的好作文应该是亲切的、从心中感受流淌出来的,而不应是生硬的说教、空洞的说理。
满分作文通常都具有强烈的镜头感,论辩时说得很巧,思维上逻辑感很强,而且其中针砭时弊,注重发掘问题的根源。偏散文式的议论文,每年都备受阅卷老师青睐,满分作文此类最多。
刘雪倩透露,近年来满分作文比例确实较少。其中原因很多,因为时间紧迫,学生现场考虑不周密,因此现场所作一类文少;另外,平时训练得不够,不能准确把握时间并形成抽象道理,不能联系平常实际,考虑不周就很难出现满分作文。
不过,北京二中高中语文组副组长刘智清也表示,考虑到现场作文诸多困难因素,判卷老师应敢下手给一些满分作文。“有些文章虽然略有瑕疵,但本着选拔人才的角度,对于一些应该给并且可以给满分的作文,还是应该敢下手给满分。媒体上也在有类似呼吁。”
当然也有老师表示,让人略感遗憾的是,虽然高考作文题越来越“活”,但是佳作却并不多。好作文不仅在于辞藻和行文等技术性因素,更在于考生的思想、观念、认识。
现代社会网络发达,学生接触的碎片化信息多,但完整阅读少了,读书时读出人生体悟的也少。很多学生的感悟相对肤浅,因此下笔就会出现“千人一面”,说理枯燥的问题。
【趋势】
高考作文审题难度降低
研究机构对全国高考作文题进行分析,超三成题目为“生活体悟类”;材料作文成命题趋势
近日,新京报联合武汉大学沈阳教授的研究团队,对历年全国高考作文的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材料作文不断涌现,使得考查学生从多角度认知、了解自我和客观世界的题目增多。
全国
生活体悟类题目最多
主要分析人周琳达称,此次统计2000年至2012年各地高考作文题171个,进行分类统计,占比最多的是如2004年《忙》之类的生活体悟类型的题目,占33.92%;涉及亲情、友情等类型的命题占20.47%。
通过比较发现从题干高频词分析,“材料”、“阅读”分别出现91次、75次,这些材料作文特有的题干用词,代表着材料作文成为一种趋势。考试通过阅读理解给定的材料,选定立意进行写作,相对于命题作文而言一定程度上开放了更多元的思考空间。
北京
1
选题新颖贴近时代
除了全国的情况,研究团队还对北京作文题的变化进行了统计。
从选题来看,都较为新颖,贴近时代和生活。2004年到2006年的话题:时尚、说安、北京的符号均体现日常生活特色。2010年“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摘自时任总理温家宝的一首诗。从命题方式来看,北京市的命题较为灵活,2004年至2006年均采用的是话题作文,2007年、2008年则是材料作文;2009年、2010年又采用话题作文;2011年、2012年采用材料作文的方式。
从写作方向上看,较为关注考生能否从多角度观察问题,以及思辨能力。
2
作文文体逐年放宽松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新京报还邀请原北京一六一中学语文教师刘雪倩对历年来高考作文题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以求了解这些年来北京高考作文题目的变化和探索。
刘雪倩说,回顾这些年北京高考作文的演变,趋势就是文体逐渐放宽,审题难度降低。这些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内涵越来贴近考生生活,材料让考生有所感悟,让学生有话可说,易于下笔。材料本身又圈定了范围,给了考生拐棍,引导考生找到思路,借助材料帮助学生逐渐转化到自己熟知的领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文题的难度相对较高,以写议论文为主,而议论文一旦审题出现偏差,作文就很容易得低分。近些年的“新材料作文”就更为见仁见智,但学生仍要围绕材料范围作文,这使得学生拥有了提炼观点、表现自己思维、体现思辨性的机会。新材料作文总体看来,都是希望每个学生有话可讲。
相对过去,现在作文对文体的限制放得更开了,描写、叙述、抒情等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可以充分展现。
3 命题与热点“若即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