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了一
王了一(1900~1986),原名王力,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人,现代语言学家。著有《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中国语法纲要》等。
去年(1981)5月17日,赵元任先生从美国回到北京。这是他在解放后第二次回北京。第一次在1973年春天,周恩来总理会见了他。这次回来,邓小平副主席会见了他,中国社会科学院宴请了他,北京大学聘他为名誉教授。他的女儿赵如兰教授说,元任先生最满意的一件事是去年夏天他同女儿、女婿回国来了。的确是这样,他的高兴的心情我看得出来,所以我两次劝他回国定居。他说他在美国还有事情要处理,他回去再来。去年12月,清华大学打电话告诉我,元任先生已决定回国定居,我高兴极了。不料今年3月他就离开了我们。
在去年6月10日北京大学授予赵元任先生名誉教授称号的盛会上,我致了颂词。我勉励我的学生向元任先生学习,学习他的博学多能,学习他的由博返约,学习他先当哲学家、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音乐家,最后成为世界闻名的语言学家。
我在1926年考进清华大学研究院,当时我们有四位名教授: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我们同班的三十二位同学只有我一个人跟元任先生学习语言学,所以我和元任先生的关系特别密切。我常常到元任先生家里看他。有时候正碰上他吃午饭,赵师母笑着对我说:“我们边吃边谈吧,不怕你嘴馋。”有一次我看见元任先生正在弹钢琴,弹的是他自己谱写的歌曲。耳濡目染,我更喜爱元任先生的学问了。
我跟随元任先生虽只有短短的一年,但是我在学术方法上受元任先生的影响很深。后来我在《中国现代语法》自序上说,元任先生在我的研究生论文上所批的“说有易,说无难”六个字,至今成为我的座右铭。事情是这样的:我在研究生论文《中国古文法》里讲到“反照句”、“纲目句”的时候,加上一个(附言)说:“反照句、纲目句,在西文罕见。”元任先生批云:“删附言!未熟通某文,断不可定其无某文法。言有易,言无难!”这是对我的当头棒喝。但是我还没有接受教训。就在这一年,我写了另一篇论文《两粤音说》。承蒙元任先生介绍发表在《清华学报》上。这篇文章说两粤没有撮口呼。1928年元任先生去广州调查方言,他写信告诉当时在巴黎的我说,广州话里就有撮口呼,并举“雪”字为例。这件事使我深感惭愧。我检查我犯错误的原因,第一,我的论文题目本身就是错误的。调查方言只能一个一个地点去调查,决不能两粤作为一个整体来调查。其次,我不应该由我的家乡博白话没有撮口呼来推断两粤没有撮口呼,这在逻辑推理上是错误的。由于我在《两粤音说》上所犯的错误,我更懂得元任先生“说有易,说无难”的道理。
我1927年在清华研究院毕业后,想去法国留学,元任先生鼓励我,说法国有著名的语言学家,我可以去法国学习语言学。从此以后,我和元任先生很少见面了。但是,元任先生始终没有忘记我。1928年夏天,他把他的新著《现代吴语的研究》寄去巴黎给我,在扉页上用法文写着“avec
complimentsdeY.R.Chao”(“赵元任向你问好”)。1939年6月14日,他从檀香山寄给我一本法文书《时间与动词》,在扉页上用中文写着“给了一兄看”。1975年,他从美国加州寄给我一本用英文写的《早年自传》,在扉页上写着“送给了一兄存”。我至今珍藏着这三本书。元任先生每十年写一封“绿色的信”,印寄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我收到他的第二封和第五封。
我常常对我的学生说,元任先生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基础打得好。1918年他在哈佛大学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那时他才二十六岁。1919年他回到他的母校康乃尔大学当物理学讲师。1921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元任先生当翻译。在他的《自传》里可以看出,他是以此为荣的。1922年,他翻译了《阿丽思漫游奇境记》。1925年,他从欧洲归国后,在清华大学教数学,次年才当上研究院教授。在20年代,元任先生谱写了许多歌曲,如《叫我如何不想他》等,撰写了一些有关乐理的论文,如《中国派和声的几个小试验》等。哲学、文学、音乐、物理、数学,都是和语言学有密切关系的科学,这些基础打好了,搞起语言学来自然根深叶茂,取得卓越的成果。他写的《现代吴语的研究》、《南京音系》、《广西瑶歌记音》、《钟祥方言记》、《湖北方言调查》(主编)、《广州话入门》、《北京话入门》、《中国话的文法》、《语言问题》等,都是不朽的著作。我们向元任先生学习,不但要学习他的著作,还要学习他的治学经验和学术方法。
元任先生是中国的学者,可惜他在中国居住的时间太少了。据他的《自传》所载,他1910~1919在美国住了十年,1920~1921在中国,1921~1924在美国,1924~1925在欧洲,1925~1932在中国,1932~1933在美国,1933~1938在中国,1938~1982在美国居住四十四年(1973,1981回国两次)。假使他长期住在中国,当能对中国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据我所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我们的政府一直争取元任先生返国。最后将近实现了,而元任先生却与世长辞。这不但使我们当弟子的深感哀痛,我国语言学界也同声叹惜。最后,我把我的挽诗一首写在下面,来表示我的悼念之情:
离朱子野逊聪明,旷世奇才绝代英。
提要钩玄探古韵,鼓琴吹笛谱新声。
剧怜山水千重隔,不厌轩万里行。
今后更无青鸟使,望洋遥奠倍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