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公约是师生共同约定遵守的班本化守则,是学校文化的班级缩影,也是班主任育人理念的文化符号。班级公约的形成过程、呈现方式、恪守践行,都可以彰显出独特的班级文化魅力。
班级公约的“最大公约数”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是班级一切活动的主体,也理应成为班级公约的制定者。学生与班主任一起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形成的约定守则,自然会体现出双方在班集体建设上的共识,这种共识就是师生对规则认知的“最大公约数”,具有广泛的文化适应性。
哪些是大家都应做到的,哪些是大家都应摈弃的,哪些是大家需要共同维护的,这个认知“交集”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班级文化的凝练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被强化,规则意识被唤醒,民主监督意识被激活,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新型师生关系初步确立。
对于班集体建设而言,没有什么比“让学生成为主人”具有更大的文化震撼力,学生基于团结、民主、自律而形成的发展原动力,必然让班级焕发出无比强大的文化魅力。
班级公约的“三维象限”
班级公约的呈现方式是班主任育人理念的巧妙折射。
“一纸文书”张贴于教室醒目位置,虽有短期震慑作用,却会让学生在日渐的审美疲劳中淡忘。从教室物态文化创设的角度,赋予班级公约鲜活的“三维象限”,可以让它长久焕发活力。
班主任将学生的爱国言行、文明举止、互帮互助、积极运动等“正向”的生活点滴在“视频象限”呈现,辅以文字描述,教室大屏滚动播出,可以让他们直观地感受真善美的力量;将学生必须杜绝的不良言行在教室四周墙壁上用“漫画象限”呈现,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明白什么是假丑恶;适时对学生的“守约”情况进行“言语象限”提醒,可以增加学生的调整适应能力,明白自己彼时彼地的言行底线。
“视频象限”“漫画象限”和“言语象限”的三维交织呈现,让学生随时随地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让正能量交汇在班级生活的每个时空角落,形成强大的文化张力。
班级公约的“文化迁徙”
恪守践行班级公约的过程,其实是学校文化不断浸润的过程。
对于灵动的学生个体来讲,班级公约的每个条款都应在现实的班级活动中彰显育人魅力,基于班级公约的活动设计必然成为学校文化的鲜活载体。
学生在参加升旗仪式、团队项目、参观游学等活动过程中,心中的班级公约就已经活化为他们的“爱国情谊”“集体观念”和“文明言行”;学生在运动赛场上的拼搏就是对“强身健体”“班级荣誉”的最好诠释;学生在写作业、考试时的聚精会神和心无旁骛,正是他们对“诚信”的现实坚守……
让班级公约与班级活动结伴而行,让学生在活动中恪守践行自己的规则“公约数”,学校的育人理念就会慢慢迁徙成学生的价值认同,班级公约就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约定,而是学校育人理念的“文化熔炉”,透射出滚烫的文化能量。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市第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总校)
《中国教师报》2019年05月01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