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老到晦涩”?西安名师点评:高考时慎用

  因为大量引用冷门的名人名言和冷僻字词,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对外公布后,引发舆论争议。

  满分作文引发争议

  2日,浙江《教学月刊》杂志社通过官方微信,将一篇题为《生活在树上》的作文对外发布。文中称,这是今年浙江高考的满分作文。

  记者注意到,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是半命题作文,要求考生围绕一段主题为“人生坐标和现实变化”的材料,自行选择角度写作。

  要理解《生活在树上》一文并不容易。记者看到,文中大量引用哲学家的名言,并夹杂冷僻字词。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文章开头写道。

  上述文章引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声音认为,《生活在树上》超出普通高中毕业生的理解范围,用词典雅,是一篇佳作;另有不少人指出,文章实际内容空洞,没有主题思想,偏离人生主题,且令人费解。

  记者注意到,到3日下午,《生活在树上》一文已经被《教学月刊》杂志社删除。该杂志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文章来源是作文阅卷组,原计划持续发布满分作文系列,但因为考虑到浙江高考招生工作正在进行,以及一些技术原因,决定将文章删除,“以后是否继续更新现在不确定”。

  浙江省招生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上,浙江省语文科目评卷组组长楼含松介绍称,语文科目试题主观性较强,按照流程,评卷组先进行试评,统一评分标准并制订细则,其他教师学习后进行试评和讨论,其中主观性最强的作文试评达到2天。“评卷阶段,系统还会对教师评卷进行质量监控,评卷组组长实时掌握。”

  阅卷组长:得分“恰如其分”

  争议在舆论场产生,而在高考阅卷组内部,争议同样存在。

  按照浙江省高考作文的评分规则,每一篇作文需要两位老师评分,如果出现分差较大,则会由第三位阅卷老师介入。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介绍,在阅卷期间,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生活在树上》一文39分,第二位阅卷老师给到55分。按照规则,作文将由第三位阅卷老师再次评判,第三位阅卷老师同样给出55分。

  在最终的复审中,作文审查组给《生活在树上》打出60分的满分成绩。

  陈建新表示,在自己几十年高考作文阅卷生涯中,《生活在树上》是一篇“极少能碰到的考场作文,文字老到,思维深刻,整个文字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废话。”

  在陈建新看来,与许多考生生硬引用不同,《生活在树上》所有的引证,并非为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关于文章晦涩和难懂的质疑,陈建新毫不避讳,并表示不希望学生模仿。不过其仍然认为,这篇文章所获得的分数“恰如其分”。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消息,今年浙江省高考和选考评卷量达到167万余份,共有2700余名教师被选调参与高考评卷,被选调的老师均为有较高本学科业务水平的大学教师,或教龄三年及以上、具有中学一级教师及以上职称的在职在编高中现任教师。

  有专家称“应该鼓励”,有的称“辞不配位”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资深传媒人朱学东在微博评论称,“高考作文考什么?我想无非就是主题,围绕主题的展开的逻辑演绎,遣词造句能力等等。这篇满分作文,在这三方面是够格的,无论是主题,逻辑和文字表达。”朱学东称,“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这样学,但是,出现了,罕见,更应该鼓励。这个意义上,给满分,我也不反对。”

  作家马伯庸在微博评论称,前述文章很难用“满分作文”或者“烂作文”来简单地评价。他称,文章用了一大堆生僻词、生僻典故以及祓魅与赋魅,实践场域的分野、理想期望范式等学术语句。“让人觉得惊讶的是,这些生僻词、生僻典故和生僻表达都用对了地方。”但马伯庸认为,问题在于,没这个必要。作文里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信息一点不会损失。四个字来总结就是:辞不配位。他认为,真正的问题,出在阅卷老师身上。这位作者有阅读量,有知识面,也有表达能力,战术上选择也没问题,未来必有前途。只是在战略上,千万不要觉得这么写是一条好的出路。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表示,好的作文本来就该个性化表达,不是千篇一律。大家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作文。这篇文章得到高分,主要是其思想性和严密的逻辑,也确实也存在比较晦涩的问题。“近年来,高考作文强调思辨,一般学生很难有深度的思辨。”熊丙奇同时表示,评价作文是教育领域的专业事务,网友并非都具有这样的专业水平。因此还是要看专业教师对此的评价。每年都有网友对高考作文的吐槽,但不少吐槽并不专业。 综合《新京报》、澎湃

  浙江卷2020作文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马上落地

  西安老师称“值得鼓励”但高考时慎用

  针对浙江省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华商报记者采访了两位高中语文老师。

  西安市长安区一位高中语文黄老师表示,这种文章一般人读不懂,更写不出,这个孩子的古文积淀深厚,很难得,学习态度和精神都值得鼓励,但是仍建议学生在高考时慎用这种文风,“他文中提到的一些话语引用是否恰当,许多人都要去查一查,如果阅卷老师短时间内没有读明白,是否就埋没了这样的孩子?”

  陕西省莲湖教师进修学校高中语文教研员张建成对评卷组长给满分的理由非常认同,“网上很多争议说是这个文章老到晦涩、辞不配位,我觉得这两个词倒不如换成是严谨个性、学术天才。从这篇作文的用词到思辨,以及文字背后这名考生对于哲学、学术的思考语言,说明他平时是有非常深厚的积累,他的用词严谨周密,是比较晦涩的那种学术话语体系,没有积累积淀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褒赞这样的文章,给满分,但不是说让其他学生去模仿,因为光读懂这篇文章都很费劲,我个人觉得给满分没有任何问题。” 华商报记者 肖琳 实习生 薛如梦

姐的欢喜 »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老到晦涩”?西安名师点评:高考时慎用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