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科技輿情觀察:黑洞照片成“新寵”勿讓衍生輿情搶風頭

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21時許,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多地同步發布了黑洞“真容”。該黑洞位於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它的核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被証明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同時,在此項重大天文學成果中,“中國貢獻”也獲得輿論點贊。新華社、人民網、中國新聞網、中國青年網等多家中央媒體第一時間予以關注,網民討論熱度瞬間上升。

中央媒體高度關注,全媒體渠道矩陣傳播

有關全球公布黑洞照片的傳播中,中央媒體持續重點關注,並成為傳播主力。首先,照片公布前,《人民日報》、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新聞網等中央媒體,就通過官方微博對黑洞照片公布時間進行宣傳、並科普黑洞相關知識﹔之后,又實時跟進發布了多篇報道,其中《人類首次“看到”了黑洞》《跨越5500萬光年的曝光:原來你是這樣的黑洞!》《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今將問世 全球多城同步發布》《人類首次“看見”黑洞 愛因斯坦又說對了》等文章獲得大量轉載。此外,中央媒體還對視覺中國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進行點評,如人民網發布的《人民網評:走好版權保護之路,別讓黑洞成為“黑洞”》、《法制日報》刊發的《視覺中國版權事件或構成商業欺詐 專家建議處罰至痛》,被大量媒體轉載,評論內容獲得輿論認可。

科技輿情觀察:黑洞照片成“新寵”勿讓衍生輿情搶風頭

監測周期:2019年4月10日至4月18日, 單位:篇

(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對話題相關報道的版權來源(明確注明情況)進行統計,轉載次數位列前五的媒體依次為新華社、新華網、中國新聞網、澎湃新聞網、人民網。中央媒體成為傳播主力,地方媒體、財經媒體、行業媒體、門戶網站、微信、微博等各渠道形成矩陣傳播,共同推動話題傳播熱度。

科技輿情觀察:黑洞照片成“新寵”勿讓衍生輿情搶風頭

監測周期:2019年4月10日至4月18日,單位:次

(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衍生話題表現多樣化,媒體挖掘“背后的故事”

黑洞照片發布后,一方面引來全球媒體和輿論的高度關注,表達對先進科學技術的贊譽和敬佩。另一方面,一些媒體發表了黑洞探究方面的文章,比如如何利用黑洞發電等。但是,伴隨話題熱度的上升,一些衍生話題逐漸搶佔公眾視線,“網絡暴力”“視覺中國”“侵權”等關鍵詞迅速引發輿論圍觀。

一是關注黑洞本身的科學內涵及其可利用價值。新華社在文章《人類首次“看見”黑洞 愛因斯坦又說對了》中表示,這是人類獲得關於黑洞的第一個直接視覺証據,証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是人類最終打開一個觀測黑洞的全新窗口。人民網發文《人類首次捕獲黑洞真實影像 中國多位天文學家作出貢獻》,重點指出我國天文學家的重要貢獻。

二是應尊重科學貢獻,禁止網絡暴力。觀察者網發文《為首張黑洞照片提供重要算法的女性科學家被疑搶功遭網暴》稱,4月11日,獲媒體瘋狂吹捧火遍全球的年輕女科學家凱蒂·布曼,突然被一些網友爆料稱其工作貢獻不多卻被視為“黑洞代言人”,指其“心機搶功”。媒體捧殺和無端謠言讓布曼莫名其妙成為眾矢之的,遭受了各種網絡暴力。

三是注重保護知識產權,形成規則意識。中央電視台在《晚間新聞》欄目中表示,一個宇宙黑洞引出了一個行業黑洞。保護知識產權,才能有更多更好的原創作品,這已經成為社會共識,我國也在不斷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制和監管體系建設。視覺中國以“能奈我何”的嘴臉,把法務做成銷售,一頭侵犯原創者的合法權益,一頭又對使用者進行“維權敲詐”。《人民日報》評論稱,知識產權制度的核心要義正是通過保護創作推動智力產品生產的可持續。當保護知識產權逐漸成共識,大家的爭論不是需不需要保護,而是如何保護﹔不是圖片能不能收費,而在於如何收費。

科技輿情觀察:黑洞照片成“新寵”勿讓衍生輿情搶風頭

圖:黑洞及相關衍生新聞報道雲詞圖(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網民態度更趨理性,側重關心知識產權保護內容

有關第一張黑洞照片發布及一系列風波的發生,網民關注點雖各有側重,但是整體趨向理性、明晰。

38.92%的網民對視覺中國侵犯黑洞照片以及國旗國徽等版權的行為予以斥責,並有23.63%的網民直接呼吁並支持國家加強對版權保護的措施。有約15.03%的網民感嘆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帶來的視覺震撼,認為這是歷史創舉。還有9.99%的網民對西方媒體歧視女程序員並對其實施網絡暴力的行為表示憤怒。此外,許多網民翻出愛因斯坦當年提出的相對論內容,進一步認可了該理論,該部分佔比為9.6%。該事件中,鑒於一些媒體存在利用輿論力量對“視覺中國”“女權主義”“性別歧視”等內容進行過度評判,約1.9%的網民對此進行關注並呼吁應理性看待問題。

科技輿情觀察:黑洞照片成“新寵”勿讓衍生輿情搶風頭

圖:話題相關微博評論觀點抽樣呈現

輿情點評:負面衍生輿情不應成為先進科學成果獲關注的“替代品”

正當社會大多數人正沉浸在分享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的喜悅之中時,關鍵代碼參與者信息曝光、視覺中國觸及黑洞照片版權、肛泰用黑洞照片做痔瘡廣告“蹭熱點”等衍生話題迅速刷屏,關注熱度甚至超過黑洞照片發布本身,迅速轉移了輿論對黑洞照片本身的注意力。

究其原因,一是社會中還存在較為嚴重的跟風炒作現象,進而衍生出負面輿情。2019年年初,電影《流浪地球》的高票房,反映出人們對探索科學的熱情不斷高漲,再到黑洞照片發布,科學話題屢屢刷屏,讓我們看到了整個社會對科學的熱情。因此,當照片發布后,人們想要知道哪些科研人員參與研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西方媒體不局限於報道關鍵代碼參與者的貢獻,而過度夸大參與者的工作內容並為其打上了“女權主義”的標簽的行為,有違科學原本的精神理念。

二是利益驅使。黑洞照片發布是科學史上一大突破性事件,其背后存在的商業價值可想而知。視覺中國陷入知識產權事件、肛泰用黑洞照片做痔瘡廣告只是一個縮影,先進科學如何推進社會發展而非成為個別商家的牟利工具,不僅需要國家嚴格管理版權問題,更需要形成社會共識,需要大家共同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知識產權保護環境。

#p#分页标题#e#

衍生話題本就有“借題發揮”之意,是對先進科學成果的進一步詮釋和解讀,但若因此衍生出過度解讀、斷章取義、惡意炒作等負面輿情,會很大程度削減人類真正“享用”科學成果的“盛宴”。因此,建議公眾對衍生內容做出理性判斷,勿讓負面衍生輿情成為先進科學成果獲關注的“替代品”。 (徐征)

德迅网 » 科技輿情觀察:黑洞照片成“新寵”勿讓衍生輿情搶風頭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