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面世

首度曝光的黑洞有名字了:夏威夷语 寓意深刻即时 | 2019-04-13 15:31

中新网4月13日电 据“中央社”13日报道,史上首张黑洞照片10日问世,引发全球关注。被拍摄的黑洞还有个夏威夷语名字“Powehi”,意指“无限创造的黑暗源泉”。

据报道,为黑洞取名的是夏威夷大学希洛分校的木村(Larry Kimura)教授,他是国际知名的夏威夷语专家。

根据夏威夷大学的说明,Powehi一词指的是“无限创造的黑暗源泉”。这个名字取自18世纪描述夏威夷宇宙创生历程的颂歌Kumulipo。

在夏威夷语中,po指的是“无尽创造的黑暗源头”,这个概念在Kumulipo颂歌中被多次强调。而wehi或者wehiwehi指的是“被装饰、荣耀的”,在颂歌中被用以形容po。

木村说:“有幸为史上第一个黑洞存在的科学证据以夏威夷语命名,对我而言意义重大。”

据报道,日前公布的黑洞照片是“事件视界望远镜”(EHT)跨国研究计划的工作成果。EHT散布世界各地的8座电波望远镜共同形成与地球一样大的虚拟数组式望远镜,其中2座就位于夏威夷毛纳基休眠火山上。天文学家认为,夏威夷对EHT计划有重要贡献,因此以夏威夷语给首度曝光的黑洞命名。

James Clerk Maxwell望远镜(JCMT)是EHT计划位于毛纳基的其中一座望远镜。JCMT副主任登普西说,“Powehi”这个名字言简意赅,精准捕捉了EHT计划的内涵,即为位于M87星系中、距离地球超过5500万光年的黑洞留下影像。

EHT主任杜勒曼:期待与中国合作利用太空望远镜拍摄黑洞即时 | 2019-04-11 15:24

(国际·图文互动)(1)EHT主任杜勒曼:期待与中国合作利用太空望远镜拍摄黑洞

4月10日,在美国华盛顿,“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主任谢泼德·杜勒曼出席新闻发布会。 “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主任谢泼德·杜勒曼10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更好地拍摄黑洞,他们计划在地面望远镜基础上加入太空望远镜,并已开始和中国方面讨论展开合作。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国际·图文互动)(2)EHT主任杜勒曼:期待与中国合作利用太空望远镜拍摄黑洞

4月10日,在美国华盛顿,“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主任谢泼德·杜勒曼出席新闻发布会。 “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主任谢泼德·杜勒曼10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更好地拍摄黑洞,他们计划在地面望远镜基础上加入太空望远镜,并已开始和中国方面讨论展开合作。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国际·图文互动)(3)EHT主任杜勒曼:期待与中国合作利用太空望远镜拍摄黑洞

4月10日,在美国华盛顿,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塞拉·马尔科夫出席新闻发布会。 “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主任谢泼德·杜勒曼10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更好地拍摄黑洞,他们计划在地面望远镜基础上加入太空望远镜,并已开始和中国方面讨论展开合作。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国际·图文互动)(4)EHT主任杜勒曼:期待与中国合作利用太空望远镜拍摄黑洞

4月10日,在美国华盛顿,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塞拉·马尔科夫出席新闻发布会。 “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主任谢泼德·杜勒曼10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更好地拍摄黑洞,他们计划在地面望远镜基础上加入太空望远镜,并已开始和中国方面讨论展开合作。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全球多地热议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即时 | 2019-04-11 14:57

综合消息:全球多地热议人类首张黑洞照片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全球科研人员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10日发布了人类获得的首张黑洞照片,在全球多地同步举行的发布会内外,人们都在热议黑洞的样子,对此表示了极大关注和祝贺。

东京发布会举行时已是当地晚上10点,尽管已近深夜,还是有近百名记者在此守候。日本国立天文台教授本间希树代表日本团队发布了黑洞照片,他表示这是首次用照片确认了广义相对论预言的黑洞若干性质。日本国立天文台助教秦和弘说,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研究人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布会后,日本国立天文台来自中国的崔玉竹博士对新华社记者说,自己与导师一起参与了“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络的有关观测和数据处理工作,“心情很激动,这真是一件太难得的事情了,亲身参与其中学习到了很多。”

欧盟委员会当地时间下午3点在布鲁塞尔举行了发布会。欧盟委员会负责科研与创新事务的委员卡洛斯·莫埃达斯表示,这一令人惊叹的发现再次证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可以取得难以想象的成就,推动人类知识的进步。

荷兰奈梅亨大学教授、“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海诺·法尔克说,这张照片告诉人们很多关于黑洞的性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研究所所长、黑洞照片数据分析机构负责人安东·岑苏斯说,照片中一些特征与计算机模拟预测的结果高度匹配。

智利大学天文学者塞巴斯蒂安·佩雷斯全程关注了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的发布会。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给黑洞拍照的射电望远镜网络中,有的望远镜位于智利北部沙漠地区、海拔超过5000米的地方,黑洞照片证明了天文学研究中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欢迎全世界的天文学者来智利开展研究。

在这张照片之前,人类曾通过探测引力波间接观察到黑洞的存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项目团队成员拉纳·阿迪卡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公布的黑洞照片将对未来的引力波探测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对于天文学的有关研究领域来说,这开启了一个非常光明的新时代。(参与记者:华义、沈忠浩、倪瑞捷、谭晶晶)

特写:给黑洞拍照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即时 | 2019-04-11 14:46

新华社华盛顿4月10日电 特写:给黑洞拍照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新华社记者 周舟

“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10日在全球多地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华盛顿的新闻发布会上,项目主任谢泼德·杜勒曼在发言中稍做停顿,屏幕上亮出首张人类拍到的黑洞照片,“这就是了”。现场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黑洞终于被人类“看到”了。

“这是迄今为止证明黑洞存在的最强证据,黑洞阴影的形状也与爱因斯坦预言的完美符合。”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杜勒曼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p#分页标题#e#

杜勒曼会后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将成功拍到黑洞照片比作一个“宇宙级的巧合”。他说,来自M87星系中心黑洞的无线电波从要落入黑洞的热气体中“杀出来”,走出M87星系,又经过5500万年穿越星际空间进入银河系、来到地球,冒着被地球大气吸收的危险,最终才落到望远镜上。

除了“天时”,还有“地利”。杜勒曼说,8台望远镜组成了这台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虚拟望远镜,分辨能力刚好可以接收来自M87星系中心黑洞的无线电波,而这个黑洞的质量以及与我们的距离也刚好可供成像。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幸运或是巧合,但大自然对我们真的不错。”杜勒曼说。

尽管如此,让人们直接看到黑洞的主要原因还是“人和”,此次合作汇集了全球超过200名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2017年4月,从美国夏威夷到智利、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南极的这些望远镜在同一时刻对准M87中心黑洞拍照,其难度相当于从地球上给月球表面的一个橙子成像。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天文学副教授丹尼尔·马罗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最大的技术挑战是在相同时间点精确地记录落在每台望远镜上的光,最后用超级计算机将其整合起来。

照片经过近两年的数据处理及理论分析后才“冲洗”完成。为了突出“冲洗”比“拍照”更难,马罗内还把其中一个“数据模块”拿到发布会现场展示。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弗朗丝·科尔多瓦在发布会上评价说:“这是一项‘赫尔克里士’式的艰巨任务,将在人类的记忆中留下印记。”“赫尔克里士”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以其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而著称。

让天体物理学家兴奋不已的远不止于此。

杜勒曼说,这个来自M87星系中心的黑洞喷射出至少5000光年的喷流,这些喷流会对整个星系造成影响,给黑洞拍照有助于我们理解喷流是如何发生的。

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家亚伯拉罕·勒布对新华社记者说,黑洞附近的气体被吸积并发出辐射,这一过程有点像水流入水槽,但具体细节还不清楚。

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安德鲁·施特罗明格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黑洞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地方,那里发生了很多事。尤其当人们将量子力学效应考虑在内时,许多问题依然令人困惑。黑洞照片将揭示那里的“生机”,提供更多思路。

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丘成桐对新华社记者说,对黑洞的直接观测对理解我们所处的时空至关重要,黑洞照片的细节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

EHT主任杜勒曼:期待与中国合作利用太空望远镜拍摄黑洞即时 | 2019-04-11 11:16

新华社华盛顿4月10日电(记者 周舟) “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主任谢泼德·杜勒曼10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更好地拍摄黑洞,他们计划在地面望远镜基础上加入太空望远镜,并已开始和中国方面讨论展开合作。

由多国科研人员参与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团队当天在全球多地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人类拍摄到的首张黑洞照片。给黑洞拍照的“事件视界望远镜”是一台口径相当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由分布在世界多地的地面望远镜组成。

杜勒曼说,现在给黑洞拍照需要等待地球旋转到合适的位置,如果有一台围绕地球旋转的太空望远镜,就可以迅速将虚拟望远镜中的“留白”补齐。在他看来,中国可以成为“宝贵的”合作伙伴,最终“让天线伸到太空中去”。

杜勒曼表示,尽管目前这还是个探索性项目,但“相信中国会与我们合作”,创造令人激动的未来。

2018年,中国首颗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正式交付使用,迄今已多次参加国际空间和地面望远镜联测。中国还在推动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eXTP)项目,开发“慧眼”的继任者。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塞拉·马尔科夫在发布会结束后对新华社记者说,他希望在太空中使用X射线探测黑洞,中国发起的X射线望远镜项目非常重要,“我所在的机构正在参与eXTP项目,新观测将带来新的理论模型,从而更好解释今天获得的有关黑洞的数据”。

人类获得首张黑洞照片离不开全球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内的一些中国机构也参与其中。

杜勒曼说,中国深度参与了位于美国夏威夷的东亚JCMT望远镜对黑洞的观测,并在开发算法、解析图像、改进冲洗技术和黑洞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非常非常重要的贡献”。

人类首次“看到”了黑洞即时 | 2019-04-11 09:29

(国际)(1)人类首次“看到”了黑洞

4月10日,在美国华盛顿,“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举行新闻发布会。神秘天体黑洞终于被人类“看到”了。数百名科研人员参与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10日在全球多地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他们拍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新华社记者刘杰 摄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神秘天体黑洞终于被人类“看到”了。数百名科研人员参与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10日在全球多地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他们拍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

照片“主角”是室女座超巨椭圆星系M87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是太阳的65亿倍,距离地球大约5500万光年。照片展示了一个中心为黑色的明亮环状结构,看上去有点像甜甜圈,其黑色部分是黑洞投下的“阴影”,明亮部分是绕黑洞高速旋转的吸积盘。

“我很高兴地宣布,我们首次看到了曾认为不可见的东西……而这只是开始,”项目主任、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谢泼德·杜勒曼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说。发布会现场多次响起热烈掌声。

除华盛顿外,中国上海和台北、智利圣地亚哥、比利时布鲁塞尔和日本东京等地也同时召开发布会。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以特刊形式通过6篇论文发表这一重大成果。

上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预言了黑洞的存在。这是一种体积极小而质量极大的天体,引力非常强,以至于周围一定区域内连光也无法逃逸,这一区域被称为“事件视界”。

#p#分页标题#e#

“事件视界望远镜”就是为观测黑洞的“事件视界”而设计的。它由分布在全球多地的射电望远镜组成,相当于一台口径为地球直径的超级望远镜。2017年4月,从美国夏威夷到智利、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南极的这些望远镜在同一时刻对准M87中心黑洞拍照,其难度相当于从地球上给月球表面的一个橙子成像。照片经过近两年的数据处理及理论分析后“冲洗”完成。

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内的一些中国机构参与观测和数据处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薛随建说,此次参与为中国今后在相关国际合作中发挥更重要作用做了良好示范。

照片给出黑洞这一极端天体存在的最直接证据,验证了广义相对论,也将帮助回答星系中的壮观喷流如何产生并影响星系演化等诸多前沿问题。

“黑洞是时空尽头,存在一些我们想破解的谜团。首次给黑洞拍照可能帮助我们朝着解开这些谜更进一步。”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荷兰奈梅亨大学教授海诺·法尔克告诉新华社记者。美国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家亚伯拉罕·洛布形容:“百闻不如一见,一图抵千言。”

(国际)(2)人类首次“看到”了黑洞

4月10日,在美国华盛顿,“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举行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记者刘杰 摄

(国际)(3)人类首次“看到”了黑洞

  这是4月1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拍摄的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国际)(4)人类首次“看到”了黑洞

  这是4月1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拍摄的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国际)(5)人类首次“看到”了黑洞

4月10日,在日本东京,“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召开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国际)(10)人类首次“看到”了黑洞

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主任、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谢泼德·杜勒曼(左二)在华盛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讲话。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人类首次“看到”了黑洞即时 | 2019-04-11 07:34

(国际)(1)人类首次“看到”了黑洞

4月10日,在美国华盛顿,“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举行新闻发布会。神秘天体黑洞终于被人类“看到”了。数百名科研人员参与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10日在全球多地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他们拍到的第一张黑洞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国际)(2)人类首次“看到”了黑洞

4月10日,在美国华盛顿,“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举行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 刘杰摄

(国际)(3)人类首次“看到”了黑洞

  这是4月1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拍摄的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国际)(4)人类首次“看到”了黑洞

  这是4月1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拍摄的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国际)(5)人类首次“看到”了黑洞

4月10日,在日本东京,“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召开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人类首次“看见”黑洞即时 | 2019-04-11 07:31

(科技)(2)人类首次“看见”黑洞

4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北京时间4月10日晚9时许,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首张黑洞真容。这一由200多名科研人员历时10余年、从四大洲8个观测点“捕获”的视觉证据,有望证实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科技)(3)人类首次“看见”黑洞

4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主持新闻发布会,发布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北京时间4月10日晚9时许,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首张黑洞真容。这一由200多名科研人员历时10余年、从四大洲8个观测点“捕获”的视觉证据,有望证实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新华国际时评:当全世界同望星空,黑洞也“发光”即时 | 2019-04-10 15:51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 题:当全世界同望星空,黑洞也“发光”

新华社记者 郭爽

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时空中的无底深渊,即使是光都无法逃逸……长久以来,黑洞只不过是广义相对论的预言、爱因斯坦的方程、模拟电脑图像、引力波等项目的间接证据,或者科幻小说的想象。

然而,当全球科学界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8个射电望远镜(阵)组成“地球级别”的虚拟望远镜阵列,同一时刻、同一方向,对准同一片遥远星空,就连黑洞——这些深藏于宇宙各处的引力陷阱,也会“发出耀眼光芒”。

#p#分页标题#e#

从美国夏威夷到智利,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南极……全球30多个研究所,200多名科学家,倾数年心血,携手并肩,共同记录黑洞周围吸积盘和喷流等发出的耀眼光芒,从而让超大质量黑洞无处遁形,显现“真容”。正是全球同步的努力,让人类拍摄到有史以来首张黑洞照片。

在这一“兴师动众”的过程中,科研领域全球同步的作用愈发凸显。正如“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荷兰奈梅亨大学教授海诺·法尔克所说,这样的项目需要整个世界。

事实上,观测黑洞项目,让地球上几乎所有这一领域的研究人员都不同程度地以不同方式参与其中。科学探索,正让整个世界以不同寻常的方式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不仅让地球,也让人类成为一个共同体。

无论是对黑洞概念懵懵懂懂的早期天文学家、发表广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获得黑洞存在证据的引力波项目团队,还是今天共同拍摄黑洞照片的各国科研人员,让人类持续探索并不断取得进步的动力之一,正是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对宇宙和自身的好奇心。

探索未知,是人类拓展自身疆界的重要过程。天文学的进步,也同时推动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并肩前行。而只有多领域、多学科并行发展,更大尺度地拓展国际合作范围、更深入地探索国际合作模式,人类探索未知的视野才可能变得更加开阔。

无论仰望星空,还是审视自己,当地球上的人们全体凝视同一方向,如同黑洞这样曾经深藏不露的未知,终将一个接一个“显露光芒”。

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今将问世 全球多城同步发布即时 | 2019-04-10 15:20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10日电 全球多国科研人员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将于今日发布一项“开创性成果”,舆论普遍认为这将是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张黑洞照片。

早在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最先预言了黑洞的存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人类有望第一次“亲眼目睹”黑洞真容。

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今日问世

据“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官网发布的消息,美国东部时间10日9时(北京时间10日21时),在美国华盛顿、中国上海和台北、智利圣地亚哥、比利时布鲁塞尔、丹麦灵比和日本东京将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以英语、汉语、西班牙语、丹麦语和日语发布“事件视界望远镜”的第一项重大成果。

舆论普遍认为,这将是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张黑洞照片。

据报道,10日,一些重要嘉宾将参加在美国华盛顿全国记者协会举行的发布会,包括“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主任、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资深天文学家谢泼德杜勒曼、项目重要资助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席弗朗斯 科尔多瓦等。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官网首页有关发布会的介绍中写道:“关于黑洞的历史性宣布。”

在上海,EHT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将共同发布这一重大成果。

黑洞是什么?

黑洞是什么?

理论上,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该势力范围称作黑洞的半径或称作事件视界。

黑洞(Black hole)这个名词,是1968年由美国天文学家惠勒在一个报告里面提出的。

但有关黑洞的概念,早就有科学家通过数学公式推导出来了。

比如,1796年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就在著作里写了一段话:假如有一个恒星,密度跟地球一样,而直径比太阳大250倍,那么它表面的逃逸速度将超过光的传播速度。恒星本来应该是发光的,但是从远方看这个恒星,它却是绝对黑暗的,你不可能看到它。

关于黑洞,法国天文学家卢米涅也说过一段话,他说:“黑洞是恒星死亡后的一种残骸,它是引力收缩的极点,极端到近乎荒唐(指它的一些性质用现有的物理学知识无法解释)。但它又是宇宙当中最精美的天体。了解黑洞并深感困惑之后,会使我们进入一个展示时间、空间、光和物质深刻本质的更加深邃的新视野。”

宇宙中,根据质量天文学家们将宇宙中的黑洞分成三类:恒星级质量黑洞(几十倍至上百倍太阳质量)、超大质量黑洞(几百万倍太阳质量以上)和中等质量黑洞(介于两者之间)。

黑洞真的存在吗?

人类根本看不到黑洞,那又是怎么知道黑洞是真实存在的呢?

鉴于黑洞自身不发光,还会“吞噬”光,很难直接探测,科学家们只能采用一些间接方式来探测黑洞——比如观察吸积盘和喷流。

1978年,卢米涅给出了黑洞事件视界的第一幅图像。但这不是一张真正的照片,而是他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和相关技术以及60年代的一台IBM 7040穿孔卡片计算机对黑洞景象进行的电脑模拟。

利用电脑模拟产生的数据,卢米涅用钢笔和印度墨水在底片上描绘黑洞,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台人体打印机。这幅模糊的图像展示了观察者靠得足够近时看到的一个扁平盘内物质坠入黑洞的景象。

而在EHT项目启动前,天文学家们是通过各种间接的证据来表明黑洞的存在,主要有三类代表性证据:一是恒星、气体的运动透露了黑洞的踪迹。黑洞有强引力,对周围的恒星、气体会产生影响,科学家可以通过观测这种影响来确认黑洞的存在;二是根据黑洞吸积物质(相当于“吃东西”)发出的光来判断黑洞的存在;三是通过看到黑洞成长的过程“看”见黑洞。

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证据,无不说明黑洞真实存在。

照片“冲洗”用了约两年

卢米涅绘出黑洞事件视界的第一幅图像40余年后,人类将首次目睹黑洞的“真容”。

2017年4月,EHT项目启动。

EHT通过“甚长基线干涉技术”(VLBI) 和全球多个射电天文台的协作,构建一个口径等同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事件视界望远镜。

此前,该项目宣布,用这一虚拟望远镜“拍照”的重点对象是两个黑洞,一个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另一个位于代号为M87的超巨椭圆星系中心。

据媒体报道,EHT的“八只眼睛”位于美国、墨西哥、智利、法国、格陵兰岛和南极,这8个射电望远镜有单镜、也有望远镜阵列。它们向选定的目标撒出一条大网,捞回海量数据,勾勒出黑洞的模样。

此外,EHT项目是由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员共同达成的重大国际合作计划。值得一提的是,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内的一些国内机构也参与了此次国际合作。

据介绍,黑洞照片的“冲洗”用了约两年时间。

神秘面纱背后的黑洞,究竟长什么样子?万众期待答案揭晓的一刻。(完)

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明日面世即时 | 2019-04-09 14:46

新华社华盛顿4月9日电 全球多国科研人员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将于10日发布一项“开创性成果”,舆论普遍认为这将是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张黑洞照片。

#p#分页标题#e#

据“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官网发布的消息,美国东部时间10日9时(北京时间10日21时),在美国华盛顿、中国上海和台北、智利圣地亚哥、比利时布鲁塞尔、丹麦灵比和日本东京将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以英语、汉语、西班牙语、丹麦语和日语发布“事件视界望远镜”的第一项重大成果。

一些重要嘉宾将参加在美国华盛顿全国记者协会举行的发布会,包括“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主任、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资深天文学家谢泼德·杜勒曼、项目重要资助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席弗朗斯·科尔多瓦等。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官网首页有关发布会的介绍中写道:“关于黑洞的历史性宣布。”

黑洞是一种质量极大的天体,具有非常强的引力,在它周围的一定区域内,连光也无法逃逸出去,这个边界称为“事件视界”。

“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由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组成,他们利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射电望远镜,组成一台巨大的虚拟望远镜,其口径相当于地球直径。该项目此前宣布,用这一虚拟望远镜“拍照”的重点对象是两个黑洞,一个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另一个位于代号为M87的超巨椭圆星系中心。

2017年4月“事件视界望远镜”启动拍照时,科尔多瓦曾发表声明说,这是“一项令人激动并具挑战性的工作”,将有助于验证一些最基本的物理学理论。

黑洞照片“冲洗”用了约两年时间。今年3月,出席2019年美国“西南偏南”多元创新大会和艺术节的杜勒曼告诉新华社记者:“对这个项目的成功我们非常乐观,实际上我们已经完成了几乎所有工作。”

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在内的一些国内机构参与了此次国际合作。

中国科学院: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在最后“冲洗”中即时 | 2019-04-05 15:24

中新网北京4月5日电 (记者孙自法)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即将在全球六地同步发布的消息连日来备受关注。来自共同参与这一重大成果的中国科学院的最新消息说,首张黑洞照片目前还在最后“冲洗”中,其问世已进入倒计时。

据介绍,北京时间4月10日21点整,全球六地(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将以英语、西班牙语、汉语和日语四种语言,通过协调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将宣布一项与超大质量黑洞照片有关的重大成果。在上海,EHT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将共同发布这一重大成果。

黑洞的照片究竟是什么样子?拍到的照片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给黑洞拍照?什么样的黑洞适合拍照?为什么EHT适合给黑洞拍照……这些问题5天后都将在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举行的发布会上一一揭晓。届时,参与EHT的中国科学家们还将在现场讲述他们参与该项目的心路历程,揭晓EHT未来还会带来怎样的精彩。

关于黑洞、拍摄黑洞照片的EHT,天文学家也分别予以科普——

黑洞是什么?理论上,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该势力范围称作黑洞的半径或称作事件视界。宇宙中,根据质量天文学家们将宇宙中的黑洞分成三类:恒星级质量黑洞(几十倍至上百倍太阳质量)、超大质量黑洞(几百万倍太阳质量以上)和中等质量黑洞(介于两者之间)。

真的有黑洞吗?在这次拍照前,天文学家们是通过各种间接的证据来表明黑洞的存在,主要有三类代表性证据:一是恒星、气体的运动透露了黑洞的踪迹。黑洞有强引力,对周围的恒星、气体会产生影响,科学家可以通过观测这种影响来确认黑洞的存在;二是根据黑洞吸积物质(相当于“吃东西”)发出的光来判断黑洞的存在;三是通过看到黑洞成长的过程“看”见黑洞。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证据,无不说明黑洞真实存在。

人类首次拍到黑洞照片的EHT则是通过“甚长基线干涉技术”(VLBI) 和全球多个射电天文台的协作,构建一个口径等同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是由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员共同达成的重大国际合作计划,EHT的建设和此次拍摄的首张黑洞照片是全球天文学家合作共赢的一项成果。科学家们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EHT还会带来更多前所未有的科学发现。(完)

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有望在年内面世即时 | 2019-03-11 15:30

新华社美国奥斯汀3月10日电(记者 徐兴堂 张春晓) 经过全球200多位科学家数年的努力,人类史上首张清晰的超级黑洞照片有望在今年年内面世。

在此间举行的2019年美国“西南偏南”多元创新大会和艺术节上,项目负责人、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资深天文学家谢泼德·杜勒曼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对这个项目的成功我们非常乐观,实际上我们已经完成了几乎所有工作。”

他说,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反复测试和论证各种数据,然后首张超级黑洞照片将最终成型并于2019年年内正式公布。

200多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参与了这一项目,其中4位出席了“西南偏南”一个专题论坛并对项目进行讲解。据他们介绍,给超级黑洞拍照是通过“事件视界望远镜”系统完成的,这是一个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射电望远镜组成的虚拟望远镜阵列,口径与地球直径相当。2017年4月,阵列中的8台望远镜同时运作,完成了超级黑洞相关数据的收集。

上个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预测黑洞不仅存在,而且还是宇宙中一些极端现象的“幕后推手”。黑洞是一种体积极小、质量极大的天体,具有非常强的引力,在它周围的一定区域内,连光也无法逃逸出去,这一区域称为“事件视界”。“事件视界望远镜”实际上尝试观测的是黑洞的“事件视界”。

据介绍,“事件视界望远镜”已经收集了两个超级黑洞的信息,一个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另一个位于代号为M87的超巨椭圆星系中心。一旦团队确信所有数据都得以测量校正,所有程序都成功验证,首张超级黑洞照片就将面世。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萨拉·马尔科夫说,“事件视界望远镜”抓取的照片将是真正的鸟瞰图,它将帮助我们了解为何黑洞能对宇宙中的天体产生深刻影响。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天文和物理学教授迪米特里奥斯·帕萨提斯说,这个项目将可以验证爱因斯坦的预言。“就像首次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什么都阻止不了我们由衷的兴奋。”

2019年“西南偏南”多元创新大会和艺术节8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开幕,为期10天的系列活动聚焦科技创新、音乐、电影和艺术等领域前沿话题。

德迅网 » 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面世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