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

欢迎光临
皆大欢喜传递正能量

励志创新 合肥高新区吹响“二次创业”号角(2)

  与其它地区不同,合肥高新区800家落户企业中,600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他们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回报周期短,但弱点也同样明显,注册资金少。带着项目来创业的科技型企业起步时都比较弱小,往往因为融资难的问题,好的项目因此搁置。

  在合肥高新区,曾经是万燕总部的办公楼与高新区管委会大楼一步之遥。当年,因缺乏资金无法扩大再生产,加之企业投融资概念又尚未形成,使得本应成为园区相关产业支柱企业的万燕转投他乡。如何让万燕的教训不再重演?如何给企业“适宜的气候和温度”?合肥高新区从机制改革入手,对企业进行保姆式的服务,引入风险投资机构并建立信用担保机制。

  为了打破融资难这一瓶颈,合肥高新区积极完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机制,大力发展信用担保企业,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组织企业开展相互间融资担保;积极引进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科技型企业;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创办风险投资、技术评估、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等中介服务组织;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开展公开授信,推进银企合作;大力扶持企业上市融资;积极争取各项财政项目资金,推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与政府资金相互联动,有效地促进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作为安徽省第一家融入风险资本的高新区企业——合肥三晶敏感元件有限公司。2000年3月,合肥高新区创业中心联合安徽科技产业投资公司及若干投资者对当时注册资金仅有12万元的合肥三晶公司投资,使三晶的注册资本从12万元增加到300多万元,三晶从此驶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现在,三晶已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净利润超百万的初具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并成为中国热敏电阻的第三大制造商。公司总裁刘原平博士说:“三晶公司是高新区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后的最大受益者。”

  如今,合肥高新区已有省科技投资公司和安徽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等8家风险投资商,他们的目光更多地对准了高新区内的企业。全国的各类投资资金也纷至沓来,多家投资公司准备入园,并有几亿资金准备随时投入潜力项目。

  建立信用担保机制是合肥高新区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另一“高招”。合肥高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儒阳说:“科技型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少,固定资产往往只有几台电脑。他们最有价值的资产不是厂房和设备,而是创业团队和知识产权,但这些无形资产在银行无法做抵押,我们要做的,就是替他们评估无形资产,为他们做担保,解决资金周转难题。”

  科大讯飞刚落户园区不久,便接到一个“校校通”工程,需要投入资金4000万元。这对于科大讯飞来说,无疑是一次腾飞的良机,但此时的科大讯飞青黄不接——厂房刚建成,公司流动资金已告罄,新的房产证又没拿到手,用副总裁陈燕的话讲“公司没有任何看得见的值钱的东西,去银行抵押贷款想都不敢想”。第一桶金,对科大讯飞至关重要。讯飞找到高新信用担保公司,徐儒阳看中了讯飞的创业团队和研发计划,毫不犹豫地为他们签下保函。陈燕回忆说:“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这一事实,仅凭团队的信誉和实力,就能解决几千万的资金难题。”

  “在高新区办事只有句号,没有逗号、省略号,我们要对企业进行保姆式服务。”这是合肥高新区主任郭超在多个场合多次重申的观点,也是进入高新区每一个企业的切身体会。未来,合肥高新区将建立政府支持与企业为主体的工业投入机制,继续对重点骨干企业给予贷款补贴;鼓励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形成关联产业群体;鼓励和促进小企业走“小而特、小而专、小而精、小而新”的专业化分工道路;继续支持研发机构、孵化器、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做企业的保姆,放下管理者的领导“架子”,切实转变思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真正将企业放在核心地位,将企业的发展放在核心地位,给企业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

  合肥高新区的这些做法不仅完善了高新区的行政机制,而且吸引着众多的企业入驻园区,为高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企业的自主创新没有休止符

  一切科技资源都是流动的,人才、技术、资金、政策,总是流向市场回报最高的地区。合肥高新区就是要建成最适合企业居住、最适合发企业发展的高科技聚集地。有了这些作为保证,就不怕企业不进来发展。

  2005年3月12日,合肥高新区软件园的网迅大厦正式交付使用,这是世界著名的软件开发公司——Webex公司建立的中国最大的软件研发和软件测试基地。

  Webex中国公司合肥分公司是2000年成立的,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其发展速度却是惊人,公司从原来的10个人发展到今天已经有4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据Webex中国公司副总经理何阳介绍说:“我们之所以在合肥建立这样规模的软件研发和软件测试基地,就是看中了合肥的投资环境和人才优势。”

  事实证明,筑好了巢,就不怕鸟儿不飞来。在合肥高新区象这样飞过来安家落户的国外著名跨国公司还有很多。当然,自主创新的主体还是以本土企业为主。

  1999年6月,在中国科技大学人机语音通信实验的基础上,一个以语音技术为主要产业化方向的高新技术企业——科大讯飞诞生了。当时在国内,中文语音产业化的三项关键技术分置在三个不同的单位,中文语音研究单位之间相互封闭,甚至老死不相往来;而国外巨头如IBM、AT&T、微软公司对国内语音市场的激烈争夺,直接威胁着尚处于襁褓中的我国民族语音技术及产业的发展。科大讯飞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要走上一条艰辛的自主创新之路。

  面对国外的业界大鳄,语音技术的创新及其产业化,需要的是整体的力量和优势。科大讯飞开始寻求语音技术整体创新进步的路子。作为企业,讯飞首先以自己的资金和机制优势,联合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声学所和社科院语言所建立联合实验室。通过提供专项科研经费,让这些科研院所专注于各自优势方向的研究和创新。而讯飞提供统一的产业运作和转化平台,实施成果转化。在利益方面,通过股权、期权的奖励,实现了利益共享,形成了三家关键技术单位的统一“价值链条”。

  如今,讯飞的语音技术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讯飞研发的机器合成语音的效果已经超过普通人的说话水平。在历届国内国际权威机构评比中,主要技术指标均名列第一,同时在多语种合成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英文合成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企业的领创者,总裁刘庆峰深有感触:“我自己从当初在中国科大的实验室到今天在科大讯飞这样一个企业,更是深刻感受到只有以企业为创新的主体,产学研才能够进行深度的结合,才能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并能自觉、紧迫地面对产业和国际同行的竞争压力。”

  1. 量子女神ceo贺敏接受专访:诠释天使爱心全球计划
  2. 总书记回信勉励“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引广大青年学子共鸣
  3. 威海文登团区委:凝聚社会力量 助力精准扶贫
  4. 《中国好商机》上演现实版“咸鱼翻身”
  5. 岑巩县青年典型走进田间地头分享励志人生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给小伙伴们:

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