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身边的战“疫”丨浙师大留学生在世界各地为中国“打call”:“应

  金华新闻客户端3月14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许健楠

  浙江师范大学有一群留学青年,他们肤色不同,语言各异,在异乡的土地上,在全球共同面临挑战的节骨眼上,他们在世界各地为中国打call。

  “中国战“疫”尽显大国担当,为世界提供了范例。”突尼斯博士研究生爱德见证中国抗疫努力,有感而发,撰写了一篇题为《从爱国精神到博爱情怀:中国战“疫”为世界提供典范》的文章发表在《中国日报》上。此前,他还以英语、阿拉伯语写成了一篇题为“The Patriotic Dragons”(《爱国主义在中国》)的文章,其中阿拉伯语版发表在中阿卫视网站。“近年来中国对非卫生合作成效显著,非洲应主动学习中国抗疫经验。”面对全球疫情,爱德呼吁世界各国团结一心,共同抗‘疫’。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的外籍学者们也纷纷发声,为中国打CALL。非洲学者和丹博士和尼日利亚籍研究员迈克尔博士都在CGTN上撰文,呼吁国际社会摒弃偏见,团结协作,给苦难者多些人文关怀。“风暴不会一直下去,很快这就会成为过去”,迈克博士也与来自埃及、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30个国家的32名著名汉学家、国际友人和驻华外国使节通过视频为中国祈福,为武汉加油。视频在中央电视台等多媒体推出,有力鼓舞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斗志。“中华民族一直来以性格坚韧著称,中国为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非洲学者约罗参赞在马里组织“中国与马里建交六十周年:挑战与前景”会议时力挺中国,高度赞扬了中国的抗疫工作。近日,他也撰文表示对中马深厚友谊的欣喜之情,以及对中国给予马里无私帮助的感恩之意。

   见屏如面:隔空喊话,聊慰远方牵挂

  远隔千里母担忧,这场疫情不仅牵动着亿万华夏儿女的心,而且也牵动着世界各地留学生父母的心。为了让父母放心,寒假留校的工学院留学生们隔空喊话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以慰父母的牵挂和思念。

  “见证中国速度,相信中国力量,请爸爸妈妈放心,我们在这里非常好!”这既是也门留学生Mayas Sultan在中国的切身感受,也是他对远在家乡的父母信心的筑建。见字如面,纸短情长,他也将一封浸透着真情实感的家书寄给远方的父母,传递“一切安好”的讯息。

  来自赞比亚的Charles录制视频时放起了一首他熟悉的中文歌《我爱你,中国》。“嘿!中国,在这艰难的时间,我希望你不要放弃,渡过这道难关,一切都会好的!”

  “中国是我们的第二个故乡,保护它是你和我的责任。”国际学院的喀麦隆留学生代高在学院发起的“战‘疫’由我,青春先行”征文比赛中写下了一篇深情的文章,而他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自己的“第二故乡”。

  “我是外国人,但我不是外人,我愿意为中国防疫工作做点贡献。”早在二月初,代高就已经加入了学校留学生疫情排查志愿队,与属地公安、社区人员一道深入校外留学生租房密集区,对超过600名境外人员及其轨迹进行排查,为疫情防控献上一份力量。

  一笔一划的真情,一字一句的述说,不同的语言音节,不同的表达方式,却传递出“抗‘疫’无国界”的心声。

   线上诗歌朗诵云接力

  “我们都是一家人,天涯海角手牵手。再大的风再大的雨,我们手牵手一起走”。字正腔圆,情感热烈,言语中饱含信心和决心。如果只听声音,你很难相信,这首声情并茂的朗诵是由一群“老外”完成的。事实上,视频中的朗读者全部是浙师大国际学院的留学生,分别来自坦桑尼亚、埃及、古巴、白俄罗斯,越南等八个国家。

  “录制这个视频,是想让更多人能听到留学生的声音,用声音来传达态度、传递温度。”毛力群是这次留学生朗诵的指导老师之一,负责招募、组织与指导工作。视频中的学生来自天南海北,想要拍摄并不容易,于是就诞生了这次线上朗诵的“云接力”。“沉浸在朗诵里,留学生不仅提高了汉语能力与表达水平,也更加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心。”毛老师说道。

  学院还开展了微视频征集活动,来自天南海北的留学生们纷纷拿起手机,自己当起了“摄像师”。来自坦桑尼亚的王晓乐,居校隔离期间不仅在抖音上当起了“网红老师”,将自己的母语斯瓦西里语教给网友,也通过视频记录下了自己的充实生活;来自喀麦隆的穆柯和苏阿兰向大家讲述了青少年提高自身心理免疫力的方法;乐风则成为了一个心灵手巧的厨子,为大家带来了家乡美食的制作分享……

  “星光之力会汇成星河,星星之火会聚成一团火。”浙师大国际学院党委副书记薛俊强说,“留学生的力量凝聚成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他们用担当和责任显示出不同文化间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厚感情。”

德迅网 » 身边的战“疫”丨浙师大留学生在世界各地为中国“打call”:“应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