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区加速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
去年新增国家级领军人才3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0%
科创园内,海归博士叶伟平在做实验。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近日,(广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了“博士楼”人才公寓租赁申请工作,68套人才公寓可“拎包入住”。这是重视人才的一个侧影,大亚湾区近年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为大批人才解决了“住房之忧”。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大亚湾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广纳天下英才,厚植创新土壤,汇聚创新资源,创新政策不断完善、创新平台提质升级、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在大亚湾区,新生代科创企业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在老牌龙头企业,创新作为原动力提供着新动能。去年,大亚湾区新增高企23家、国家级领军人才3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0%。
南方日报记者 马发洲
通讯员 梁立业 邱秋菊
打造“管家式”服务,全区人才总量达6.2万
在大亚湾区,广东莱佛士制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80后海归博士叶伟平与员工讨论着企业的发展。2011年,叶伟平带着创业项目和团队落户大亚湾区,成为科创园孵化器的首批科技型创业企业。
“大亚湾是知名的石化基地,从原料供应、基础设施到技术人才都有较大优势。”叶伟平表示。前不久,莱佛士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复评。这个项目也吸引了药学、生物学等学科人才流入。莱佛士现有60多名员工,其中研发团队40多人,5个带头人有博士学位。
近年来,大亚湾区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打造个性化的“管家式”人才精准服务体系,当好生活管家、事业管家、学习管家、健康管家、住房管家,服务质效不断完善,带动优秀人才集聚。
截至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达6.2万人,其中国家级人才25名,各类高端人才约330名。此外,累计引进培育其他各类高层次人才约8000多名。同时,大亚湾区还积极鼓励企业实施柔性引才,实现“产才融合”,目前通过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有73人,其中院士3名。
开放包容的生态下,高端人才的驱动效应不断彰显。以惠州炼化为例,在院士等高端人才支撑下,公司“高酸重质原油全额高效加工的技术创新及工业应用”项目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一种高含酸原油的抗腐蚀加工方法”获2016年中国专利奖优秀奖,成为中海油系统首个荣获国家级专利奖的项目。同样以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为例,其引进的由多位青年博士组成的石化行业Vocs治理团队成功入选2017年度省“珠江计划”本土创新科研团队,成为当年度惠州市唯一获得该项省级荣誉的项目。
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优势叠加。依托领军人才,大亚湾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领域拥有一批具有前沿技术的孵化企业,培育了莱佛士制药、银嘉环保等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
相关数据显示,近两年,大亚湾区引进创新创业项目总数为48宗,占全市43%。而在2017年召开的全市创新发展大会上,获表彰的10个科技创新团队中,有一半出自大亚湾区。
创新基因加速生长,一年新增高企23家
“最开始我们的团队在深圳创业,蜗居在租赁的一个小作坊楼,办公环境可以用‘不堪入目’来形容,幸好我们来到了大亚湾。”惠州市杜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莫华说。2014年,莫华经过惠深沿海高速,偶然看到大亚湾科创园的招牌,从此和大亚湾科创园结缘。
当年,莫华在惠州注册成立杜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并入驻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园。在解决了场地和原材料等“后顾之忧”后,杜科公司潜心研发低温固化胶、底部填充胶,完成膜内注塑胶、芯片高导热胶。2017年,依托过硬的团队和技术,杜科公司成功研发氢燃料汽车核心部件电堆用胶,成为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几年间,一个小作坊成长为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加速型企业。2018年底,杜科公司从大亚湾区孵化“毕业”。如今,莫华的团队从3个人增到现在的20人,设备从原来的1台变成现在的数个车间。
杜科公司只是大亚湾区创新创业的一个“缩影”。大亚湾区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积极引进研发孵化项目,构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与大型企业自建创新研发机构相比,更多中小企业的创新依靠产学研合作。大亚湾区引进高校进驻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成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等一批公共创新平台,为区内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智慧支持。
一批批优质人才和企业,正带着流动的创新基因在加速生长。去年,富济公司入围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决赛,家易公司获2018年广东省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海归领航赛铜奖。
截至目前,大亚湾区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6项。近年来,大亚湾高企数量保持快速增长,去年新增高企23家。
破解创业“痛点”,去年孵化企业“毕业”20家
孵化器的建设是大亚湾区帮扶科技型企业创业的重要抓手。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大亚湾科创园不仅助推科技企业创业,也延伸了石化产业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近日,大亚湾响水河工业园区一处老厂房里,工人走进刚平整好的工地,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广东暨晴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即将从大亚湾科创园“毕业”,他们计划把老厂房打造成暨晴南药大健康三产融合产业示范园,作为企业的总部。
“大亚湾是个创新创业的好地方,当地政府在场地租金、项目申报和资源配置等方面都给予了帮扶。”广东暨晴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香告诉记者,这几年,经历项目研发、反复实验和论证,企业对艾草开发的系列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现在企业正在考虑更为长远的发展计划。
“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3500万元,建成后将成为新总部。”黄建香表示,项目拟建南药科普园、微型植物工厂、数字图书馆,打造生态、科技、办公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同时把惠州当地文化和南药文化精髓融入环境景观设计,能欣赏传统文化、体验南药产品、品尝绿色膳食、享受健康调理,感受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融合。
大亚湾科创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不断孵化“毕业”,是大亚湾科创园提升孵化培育创新力和专业孵化服务水平的见证。仅去年,该科创园新“毕业”孵化企业达20家,孵化企业累计“毕业”5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