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创业创新的故事
南开涌动创业潮:GENS BOX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一间具有欧式装修风格的玻璃屋,一排统一挂有橙色门牌的平板房,几截联结在一起的“集装箱”……在南开大学学生活动中心门前空地上冒出了这样几幢建筑物。一块橙色落地式牌匾标记了它们共同的名字——南开大学GENS BOX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让创业者放心一搏 武汉东湖高新区法治保障创新文化
“我们要让大家一看这个制度,就有到光谷来创业的冲动。”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夏亚民所说的制度,指的是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东湖国家自主示范区条例》。
连尚网络陈大年:开启WiFi的“万能钥匙”
凭借这一应用,初创两年的连尚网络,资本市场对其估值已超过10亿美元。这意味着连尚网络将成为扎根上海浦东的首家“独角兽企业”——按照国际投资界的惯例,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被称为“独角兽企业”。
知乎网创始人周源:在成败中顿悟创新之道
谈及离开媒体自主创业的原因,周源解释,记者确实是能够最近距离观察浪潮的人,而自己最想成为的,是让浪潮翻滚的人。二次创业,周源选择创办一家帮助人们更有效、方便分享与组织彼此知识、经验和见解,并获得新机会的社区型网站,定名为知乎网。
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的创业梦:坚守,从台前走向幕后
3年后,这些怀揣戏剧梦想的年轻人从台前走向幕后,将创业的目光放眼文化演出市场:他们正式注册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成立南京首个民营话剧团体,他们创办的南京黑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话剧艺术的创新与传播。
90后陈安妮的漫画梦:用1%的微光照亮黑夜
因为正在准备“快看漫画APP”的改版设计,最近我经常白天在外面跑宣传通告,晚上回到工作室后和同事熬夜讨论改版策划。回想起创业以来的经历,90后的自己相比创业之初,多了几分沉稳和坚定。
一群小伙伴的“识局”路: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才可知
两年前的4月,当时还是一名财经记者的我,和几位同伴一起创办了“识局”智库。到今年5月,“识局”仅在微信公共账号上就已拥有近30万粉丝,成了业内小有名气的民间智库。
福建自贸实验区:大学毕业生成了“国际商家”
在福州大学城大学生创业基地,就有一家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网上超市。如今,这家名为“第一站”的网上超市抓住自贸区建设的新契机,把目光瞄准台湾进口商品,当起了名副其实的跨境电商。
青岛北极光网络科技CEO王钊:中俄交流的“北极光”
“希望有一天,我能亲手送给普京总统一部‘译Pad’。”4月22日,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俄实业论坛”上,一位年轻人作了一场关于青年创业的主题发言,博得了很多人的赞赏。他就是32岁的青岛北极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王钊。
鞍山科大物联科技李春宇:做命运的“指挥官”
“先找个地儿安身”,是时下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口头禅。可是,毕业于辽宁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的李春宇却不这样想。 2011年毕业后,李春宇在一个很有前景的公司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可半年后,他却主动离职了,同大学时一起搞发明的伙伴成立了一个只有两人的创业团队。
创业动态
真正的马云是什么样
对于马云来说,他的标志性意义更大,因为他是白手起家,所以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人们争相阅读马云的书籍,希望能从中找到什么秘诀,让自己可以一朝翻身。
创业大学生可将创业折算为学分
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可将创业折算为学分,高校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选修课。
致创业创新的青春
她从一个普通的北漂女孩到拥有自己的漫画工作室;他从一名财经记者到创建小有名气的民间智库;他们从“演戏”到“做戏”,为推动话剧文化的创新和传播作出贡献。
杨斌:大学生创业更应“任我行”
“学生商”、校园“创客”不断在高校涌现,甚至已有“大学生宿舍里的千万富翁”诞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大学生群体无疑是最为活跃的力量。
大学生创业:用脚步丈量世界
创业的感觉像什么?“高三最后冲刺时的感觉,累却充实。”“青年绘”的年轻“老总”们说。
就业+创业4.0时代来临
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这一文件的通过,可以说是进入了就业促进政策的4.0时代。
人社部:大力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
人社部发出《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精准发力,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教育部:全面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在4月22日召开的2015年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会议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高等学校科技工作面临着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和前沿突破、更加聚焦国家需求、更加强化科教融合的新形势新任务。
为什么鼓吹大学生创业呢?
既然俞敏洪代表说大学生创业99%是要失败的。从这种言论而言他的段位还是挺高的,逼格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了,做代表也还是很有分量和利国利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