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来看,GYL定位比较清晰:我们选择服务于有使命与担当,具有创新力的新青年。作为第三类社会形态的非政府组织,GYL不能辜负这些青年,需要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服务来凝聚他们。因此,每年GYL各类青年活动,例如两岸四地的青年创业领导力研习营、全球青年大会、青年领导力论坛等,总能吸引上万名青年的关注与参与。毫不夸张的说,每次能够获选参加我们活动的青年占总报名人数,甚至不到百分之一。刚开始,我们还引以为豪:瞧,你看我们活动多么魅力十足!报名多么火爆!大家多么喜欢我们!
这种自我满足感持续时间并不长,就发生了一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去年夏天,我们在承办两岸就业创业领导力研习营时,需从海选报名青年中,仅选拔80名两岸青年领袖,参与我们的活动。第一轮选拔异常激烈,太多的青年代表与我们失之交臂。
就在6月上旬的一天傍晚,一个人,没有预约,突然闯进我办公室。
当时我吓了一跳,抬头一看,是个女孩,我长舒了一口气,但看着似乎愤愤不平的美女,我问她,可否在办公室外稍候十五分钟,再来见我?她直视了我五秒,一扭头出了办公室。
刚刚十五分钟,她踩着时间点来了,这次敲了门。
“为什么我没有通过申请?”她一开口,我就立刻明白了,又是一个没有通过两岸研习营的青年。我接话说“刚好,桌面上有训练营入选者的资料,你看看?”
她随手抽了一份,看完,又抽了一份,看完,她说话了“我明白了”。我微笑着说“以后有机会”。
送她出门没过五秒,她又推开门进来,直接说“萌姐,你信不信荣誉获得和优秀青年的机遇有'滚雪球'效应?为什么不能给那些正在优秀路上的我们一个机会?”我瞬间无语……
我们又谈了十多分钟,第二次送她离开时,她很开心,我也很开心,因为我认可她的话,就是对一些有梦想,而且特别渴望成长的青年,但现在还没有达到我们入选标准的青年,我们能做些什么?
事情已过去半年多,这个问题始终在我脑海。我想了很多种途径、很多种方法,想去帮助到那些还不是特别优秀,但心怀梦想的青年。他们大都向往创业,希望可以得到帮助,他们也希望像入选GYL的青年代表那样,有一位定向的专属青年导师指导他们走好创业之路。
究其原因,我们不是一个商业组织,我们不向青年收取费用、不盈利,我们需要拿着捐助人的钱,来合理安排活动,这就注定GYL没办法为更多青年提供服务,我们只能为1%冰山上浮出水面的那些青年提供帮助,剩下99%的青年,我们爱莫能助,只能看着失望的背影。但每每看到他们的失落,我的心总有阵痛,而且这种痛愈发的强烈!我告诉自己,一直不断的重复着告诉自己:“张萌,必须构建起一个平台,让这些向往优秀的青年们,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3年,我在北欧行走,无意间发现那里咖啡的神奇魅力,这里的与之前喝过的咖啡完全是不一样的体验。当时我走遍了赫尔辛基、拉普兰地区罗瓦涅米、奥斯陆、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体验每一地最具特色的咖啡店,品尝各种咖啡。就在当地咖啡大师的指导下,精心调制出第一杯北欧咖啡时,我萌生了一个重要的想法:将北欧咖啡引进中国!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这种咖啡文化。
其实,我的想法是,用双肩挑起一副担子,一头是公益事业,继续做好GYL,一头是商业,眼下看是咖啡连锁店,争取能够用赢利来支撑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两者是互补的。
选择咖啡这个行业,也是基于我对咖啡的理解。咖啡店不同于饭店、酒店,它是一个思想交换的平台。咖啡文化精神中最重要的就是分享文化——“分享精神”,不正是GYL精神吗?如果可创立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咖啡品牌,并传播到世界各地,我们的青年咖啡店,先在北京、上海,接着在祖国的各个城市,并逐渐遍及到世界各地,在为GYL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每一处的咖啡店又都是吸收当地就业、为青年创业提供培训服务的平台,也是一个有志青年与导师思想交流的平台,更是大学生在读书期间就可以自己当股东的实现创业梦想平台。
我们的商业会为公益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当然,这副担子的两头的筐里,装的是不同的东西,就像我们的商业、公益,一定是两个筐,是两条线,经济上和从业人员上,都是截然分开的,因为在我看来,做公益,就要做得纯粹!
现在的我,在公益事业刚刚起步不久的时候,为了使公益事业持续前进而又不是仅仅靠募捐,又在筹备新的创业,压力可以想见。但是我感觉,一副担子有了前后两个筐,反而会平衡,也许走起来更轻松更快捷。当然,这是美好的未来,眼下的山坡,很高很陡。
说起来,尽管有人看我是一个“女汉纸”,但我毕竟还是一个年轻的女孩,我也经常被问同样的问题——“如何平衡?如何克服女性弱点?”其实,工作中,我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作为一个女性创始人,肯定是困难一来,第一个抡起胳膊迎难而上;成果成绩一出来,自动往回撤的那位,我没有时间想其他。
我说,这也是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