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铺就致富路
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市场摸爬滚打,顽强拼搏,白手起家创办青砖加工厂,靠青砖铺就了一条致富路。他,就是信丰县嘉定镇土墙背村村民张卫军。
张卫军高中毕业后没有像其他同龄人一样外出务工,而是在村里的砖厂拜师学艺,学习青砖制作技术。“当时家里比较贫穷,父母让我在农村学到一门手艺,可以更好地养家糊口。”张卫军向笔者说起了他拜师学艺的初衷。
三年后,张卫军学会了烧制青砖的每一道工序,并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在老家办了一家青砖加工厂。“烧制青砖是一门技术活,来不得半点虚假。”张卫军告诉笔者,为确保产品质量,从和泥、制胚、晾晒、入窑、点火、烧制,再到灌水、冷却、出窑等,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到一丝不苟、严格把关。“窑火是烧制青砖的关键,一般一窑砖要烧10天以上,如果火候不到,砖太嫩,硬度不够,如果烧过了火,砖容易变形,所以查看窑火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张卫军说。
由于青砖质量好,上世纪80年代末,该县修缮古建筑大部分用的是张卫军的砖厂生产的青砖。“当时听说县里维修大圣寺塔,看中了我家的青砖时,心里非常激动,想不到我这小小的砖块还能为保护古文物做点贡献。”张卫军自豪地说。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青砖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张卫军的生意也越做越好。张卫军介绍说,青砖的需求量大产量也多,烧掉的木柴越来越多。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木柴用量,张卫军在2013年决定把青砖厂搬迁到南康区。当笔者问起张卫军为什么要搬迁时,他告诉笔者:“南康这边家具厂多,边角料多,可以给砖厂提供丰富的燃料,砖厂搬迁到这里,第一保护了生态,不会进行新的砍伐,其次是变废为宝,一举两得,利国利民。”
张卫军烧制的青砖主要用于各地古典园林建筑、古塔寺庙、仿古建筑的修复工程,以及城市人行道铺设、乡村新农村建设等。如今,张卫军砖厂的年产量有60多万块青砖,解决了当地20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李春梅 林振东)
(责编:毛思远、帅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