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式创新红利逐渐消失后,硬科技创新近两年成为投资界新宠。尤其在科创板及注册制试点提出后,越来越多的投资大佬发出狠话:未来不投资硬科技创新的投资机构,都将在行业洗牌中被淘汰。据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模式创新开始转向技术创新,不但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创新创业也逐渐进入深水区。
成立于2013年的创投机构中科创星,在行业仍未关注到硬科技创新领域时,就已经逐步在深耕行业。背靠中科院,中科创星从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硬科技投资,在科创板提出后,他们无疑受益匪浅,从过去的“小众机构”转身成为主流。
“科创板会起到一个大浪淘沙的作用,将真正质量好的、硬科技的企业脱颖而出,不够硬的企业就算上市了,最终也会逐步退出市场。”日前,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在接受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时代造就硬科技投资热潮
什么是硬科技?米磊介绍说,中科创星将硬科技定义为:光电芯片、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中,以自主研发为主,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形成的高精尖原创技术。
米磊表示,这类技术通常具有较高门槛和壁垒,被复制和模仿的难度较大,有明确的应用产品和产业基础,对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从历史经验来看,米磊指出,科技革命会推动经济的繁荣发展,但是科技革命都有自己的周期,每次大的科技革命周期大约是60年左右,但技术革命的红利消失了之后,就需要寻找下一个科技周期。“可以看到的是,当一个科技周期即将到头的时候,模式创新就会涌现,而目前中国就是处于上一个科技周期的末期,以致于前几年才会涌现大批的模式创新企业。”
在米磊看来,当前全球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向第四次科技革命转折的关键时期,对于此前享受了人口红利的中国经济而言,也到了要从模式创新转入科技创新的历史转型期。在这种历史时期下,发展硬科技显得非常重要。“硬科技创新往往属于底层创新,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的中国,更多聚焦的是组装环节,但核心的技术很依赖进口,对于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来说,必须要改变目前的状态,关键就是要投资硬科技。”
在互联网时代过去之后,米磊认为,下一波大的机会是人工智能时代,首先要建设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而光芯片就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在他看来,信息产业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导产业,从信息的获取、计算、传输、存储、显示,整个产业正在从电到光升级换代。
在智能制造领域内,米磊指出,中科创星的投资逻辑就是要用新的技术的出现来提升制造能力。例如去年的诺贝尔奖物理奖颁给了超快激光技术,中科创星投资的企业—中科微精、卓镭激光分别是用超快激光来解决大飞机叶片和手机全面屏的精密加工难题。“硬科技企业就是要具备国际竞争力,技术和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跟别人竞争。”
据介绍,截至2019年3月,中科创星已投资孵化240余家硬科技企业,累计实现投资超过22亿元。2018年全年投资项目57家,累计投资金额达5亿元,并已协助驭势科技、九天微星、飞芯电子、中科微光、中科微精、琨游光电、卓镭激光、奇芯光电、博动医学影像、超维景、橙科微电子等近百家企业实现后续融资。
中国已到科学家创业时代
据了解,中科创星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联合社会资本发起创办,旗下天使投资基金专注于硬科技成果的产业化,LP主要为政府引导基金及其他社会资本。正是拥有了这些背景,让中科创星在投资上跟其他机构显得“格外不同”。
作为投资机构,米磊介绍说,中科创星源自中科院,扶持了大量科学家进行创业工作,做了大量的投后管理工作。“我们建立了比较专业的团队,让科学家能够专注于自己产品、技术,其他一些科学家不擅长的细分的支撑、运营管理类的业务,则由我们建立的专业团队来帮助。”米磊说,在实践中,中科创星的投后团队会帮助科学家团队进行招聘、法务、财务、品牌、市场对接等工作,包括专门设立了硬科技创业营,培养科学家转型为创业公司的CEO的能力。
在他看来,科学家创业的优势在于其创业初期就已经积累了比较深的技术背景,而且自带光环。“他们自带的技术壁垒是很高的,并且在实验室里面已经证明了各自的能力。”米磊表示,科学家在专业领域和技术领域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在商业领域则需要转换思维,这时候就需要市场化和具备管理能力的团队去跟他们进行配合。“在我看来,科学家创业的成功几率更高,他们的技术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相比以前的草根创业,这种精英创业的成功率要高出不少。”米磊说。
事实上,米磊认为,当前中国已经到了科学家创业的时代,国家也出台了系列政策去支持科学家创业,让科技成果得到转化,这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旋律。
在科技投资的导向下,越来越多的投资大咖呼吁要“跟科学家做朋友”,米磊认为,中科创星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首先我们本来就是中科院出身,我自己本身也是做科研的,所以我们本来跟科学家就是朋友。”米磊笑言,站在投资机构的角度而言,如果要跟科学家做朋友,首先就要学会用科学家的语言体系跟科学家进行交流,而不能套用自己传统的商业逻辑跟科学家谈判。“其实关键就在于互相理解,投资人要能够认同他们的科研逻辑,同时适当地给他们接受商业逻辑。而不是一上来就给科学家只谈如何赚钱,这会让他们觉得投资人不懂他们。”
对于如何留住企业的核心技术人才,米磊建议说,应该要对这些人才给予相应的期权激励,另外需要真正激发这类技术人才的梦想和热情,给予他们发挥才能的空间。“企业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成长,激发成就感。”
科创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在科创板提出之后,米磊认为,对于中科创星这类过去只专注于硬科技投资的机构而言,最明显的利好就是自己的投资项目都是科创板未来的潜在标的,同时也加快了整个技术创业、创新估值体系的建立和退出渠道的建设。
“事实上,科创板的提出,等于认同了硬科技的投资方向。”米磊直言,类似中科创星这类机构,无疑都是科创板很大的受益者。在他看来,最后能够登陆科创板的企业,简单来说就是能够解决当前国家的技术短板问题的企业。“科创板及注册制试点的提出,改变了过去以财务指标为首位的上市判断标准局面,而更看重技术含量。”
同时,米磊也指出,这类企业的技术含量符合当前国情、能够在国内处于相对领先位置、切实解决国家稀缺的技术空白和缺陷的技术,都是科创板优先欢迎的项目类型。
在他看来,科创板及注册制试点的提出,更主要的目的其实是倒逼资本市场的改革,让真正创新的、有价值的企业能够登陆资本市场,让中国股民能够真正分享到创新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