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和中考“升学”指挥棒下,学校重考试、家庭重成绩的导向,让中学生埋头于学习文化知识,从而忽略了品格的塑造和才能的培养。各种文化媒介的冲击也让一些中学生良莠不分。在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真、善、美的教育至关重要,如果这时鼓励中学生定期开展公益和慈善活动,培养主人公意识,把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的种子播撒下去,并在行动上加以扩展,定会使中学生逐渐摆脱独生子女身上的缺点,从而达到教育的社会意义。
目前,学校组织中学生献爱心多停留在捐款捐书上,虽有个别学校鼓励中学生自由参加一些公益性的志愿者组织,也有部分学校组织中学生参加街道一些帮扶活动,但总的来说,对于中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并没有更多的鼓励措施。大多数的中学生每天不是被书山题海包围着,就是课余钻在网游里,如果我们的教育者不主动引导,我们的孩子们会远离社会疾苦,对他人漠不关心。鼓励中学生适当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会让我们的孩子们更关心社会、关爱他人,这是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工程。
1、应鼓励组织中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保护环境、注意交通安全等相关事项派送宣传单;动手清理卫生、捡拾垃圾等;定期到敬老院和福利院帮助老人和孩子;定期参加街道办相关帮贫扶贫活动;参加红十字会、慈善会等组织自愿者活动等。也可以让学生们自愿组成同类公益活动的小组,在教师的引导、鼓励下,自主安排组织开展相关公益活动。
2、公益活动应以中学生亲自动手和参与为主。这样的活动会锻炼学生的组织和活动能力,会真切地改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利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形成,且对身边的他人也是一种无形的影响。
3、对中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益处和作用进行广泛宣传,把它作为中学生涯中一件大事来看,做到公益活动真抓实效。
4、对于中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教育部门和社区应联手对个体和群体行为认知并考核,并把它写入中学生表现的档案内,从而激励中学生加强参与感和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