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2019年度(第十七届)中国平安集团励志计划启动仪式在清华大学启迪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平安励志计划于清华全研院合作成立的“励志计划学术委员会”同时成立。据悉本次活动除向国内重点财经院校外,还将首次面向海外高校大学生开放,整合海内外高端学术资源,促进中国与国际大学生的学术交流,目前已经吸引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和学生的广泛关注。
经过十六载,励志计划已累计为5495名大学生颁发逾1835万元奖学金,更重要的是,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一个高端的学术交流平台。如今,曾经的励志青年已成长为各行业领军者,不断以知识创造价值。今天,我们与四位曾经励志计划的获奖学生、如今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了交流,他们分别是:
葛先生,中央财经大学,两次获得励志计划保险组一等奖,现任职于政府机关(以下简称“葛学长”)。
朱孟骅,中央财经大学,两次获得励志计划保险组一等奖,现任铸锋资产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以下简称“朱学长”)。
王向楠,博士、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以下简称“王学长”)。
段胜,博士,第二届刘诗白经济学奖获得者,四川省首批“天府万人计划”金融菁英入选者,(以下简称“段学长”)。
快来看看励志学长们如何讲述当年参加励志计划的亲身故事吧!
1、对中国平安励志计划的初印象?
谈到加入“平安励志计划”的初衷,受访对嘉宾们表现出了一致的沉浸状态,来自中国银保监会的葛学长回忆说,当年自己还是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生,参加平安励志计划几乎成为他母校的一项学术传统,身处中国经济领域翘楚的高等院校,央财研究生对励志计划都表现出了舍我其谁的热情。葛学长也直言,平安励志计划是在校学术研究的挑战必选项,大家都认真准备、踊跃参与。而同为中央财经大学学生的朱学长,肯定了参加励志计划确是“央财传统”这一说法,他参赛的时间比葛学长要晚一年,除了校友间浓厚的学术讨论气氛,导师也向学生们推荐了励志计划。
另外两位获奖者王学长和段学长则表示,励志计划本身在国内财经类院校的赛事影响力很大。在整个学术圈、高校圈都有很高的声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的权威平台。王学长更是直言“平安励志计划虽然不是国家性质奖励,但在同类型活动中算是顶级平台了,而且奖励机制也比较完善,这也让学生们有了更大的热情参与其中。
2、怎样理解“知识创造价值”?
平安励志计划始终以“知识创造价值“为核心理念,四位学长在充分肯定这个观点的同时,分别对于”知识创造价值“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拥有赴美留学经验的朱学长从人类发展的大历史观角度论述了自己的看法,从人类工业革命到信息爆炸时代的生产力要素曲线来看,对比农业时代是有一个非常大的陡峭化趋势,现代科学的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积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唯有知识不断发展,才能为人类生活带来本质上的改变,他最后还以自身举例,发自肺腑地感概道,“知识爆炸造就了跨地域发展,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们能够通过读书到一线城市来发展,知识是真的改变了命运,这是知识创造的价值”。
段学长的回答则是理性的自我思考,他认为知识的价值是无形的,好处在于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思维习惯。知识或许可以创造财富,创造成就,但我们能永远受利于知识,是因为它带来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换言之就是帮助人类养成一种严肃的思维习惯,这个才是最关键的。
3、你如何看待“读书无用论”?
这个问题算是彻底激发了四位学长的表达欲望,朱学长表示,首先要搞清楚,“读书”并非指在学校里上学,而是指持续获取知识的一个过程,如果有了这样的正确认知,那么当下学生面临继续深造,还是加入到工作当中去的抉择时,就会有更理性的选择。面对事业与学业,作为过来人的朱学长建议学生们需要审时度势,思考在正确的时间先去做哪件事,这些都会对个人职业生涯造成巨大影响。
相反,学术派领袖王学长则生动地用“天赋”和“勤奋”做了一个公式化的类比,来反驳“读书无用论”,他表示,每个人的天赋是注定的,是有先天差别的,而你取得的成就却是天赋和勤奋的总和,天赋往往是未可知的,但勤奋却是确定性因素,一个人越是读书,越是努力的获取知识,那么干扰他成功的不确定因素就会越小,而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
葛学长则更多从国家历史传承角度展开,他表示,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重视知识重视学习,所谓“读书无用论”只是社会上部分人的狭隘认识。目前国家经济突飞猛进,创新层出不穷,多个行业、岗位都有了致富的可能,人才的内涵和外延都与以往有了较大变化,单纯读书并不是唯一成功路径,但这绝不代表国家不需要人才了,学生不需要刻苦读书了,而是国家社会对人才的评判标准变高了,对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获取量要求变高了。所以说,在标准变高的环境里提“无用论”是一种自我放弃的行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更加努力的读书,更加事业宽广的读书,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追求标准。
段学长则表示“读书无用论”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说法,他直言在目前繁忙的工作环境中,十分怀念大学的“读书时代”。真正开始工作了以后,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和研究一本书、认真看一篇文章、甚至是认真看一篇调查报告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很难得的东西。因为工作中,人的心境与在校期间存在较大的不同,读书的功利心或许更重一些,平常心或许更少一些。正是因为步入社会后发觉读书机会愈发难得,所以学生们才应该珍惜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时光。
4、想对曾经的自己和励志青年们,说些什么?
提到曾经的自己,四位学长都会心一笑,看当年的自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更多留下的是宿舍书桌前的苦苦思索、图书馆里不厌其烦的查阅资料、坐立行走时脑子里的灵关一现。对于四位学长而言,最大的遗憾,当年的自己还是太不谙世事了。葛学长直言“学生时代写的东西还是和社会实际情况有差距”,学生做好学术工作是其首要任务,但想要获得更好的成绩、创造更大的成就,则需要有更多接触到市场的机会,看知识是如何在应用层面发挥作用的。
四位学长对现在大学生的祝福比较统一,综合来看可提炼为三大“主动”:更主动地把握社会实践机会;更主动地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更主动地挖掘对待事物的多维洞见。读书不是闭门造车,知识需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