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演讲中常常用充满激情、富有鼓动性的话语,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判断。演讲结尾时,更是“潮挟群山万马来”,用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句子,淋漓酣畅地表达对胜利的坚定信心。他那独具魅力的号召性、鼓动性的话语,总会产生“大海扬波作和声”的强烈效果。
毛泽东是伟大的演讲家,他的每一篇演讲稿都是演讲范文。我们学习过毛泽东的演讲开篇,下面再欣赏他的演讲结尾。认真学习和领悟毛泽东演讲中蕴涵的精神、感情、语言、风格以及技巧等,对领导干部提高演讲水平会大有帮助。
首尾呼应,突出中心
写文章讲究首尾呼应,就是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表达相同的意思,以突出中心论点。演讲也要注重首尾呼应,在结尾处强调开篇时提出的主题,进一步加深听众的印象。
善于演讲、掌握其精髓的毛泽东,也非常讲究首尾呼应,在洋洋洒洒、层层论说之后,经常在结尾再次强调开篇的主题,凸现它的重要性,促使听众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1940年1月9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为题,作了长篇演讲(后来该演讲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在这个著名演讲中,毛泽东开宗明义地提出“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并作出明确的回答:“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然后,他论述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和任务、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和领导力量,还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等问题。最后,毛泽东回归演讲开篇时的主题,总结说:“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演讲结束了,毛泽东阐述的新民主主义论深深地烙在了人们的心里,成为全党同志奋斗的明确目标。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讲话也是一种演讲。《论十大关系》是一篇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文献。毛泽东开篇就提出了十大关系的命题,指出“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随之,他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等十大关系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阐述。结尾,他总结道:“一共讲了十点。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最后回到开篇的主题,再次强调:“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结尾紧密呼应开篇,前后相互衔接、相互对应,强化了听众的印象,引发他们对主题的深入思考。
在毛泽东其他论说性演讲稿中,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都可以看到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中心的事例。
鼓动结尾,催人奋进
演讲是进行宣传鼓动活动的口语表达形式。成功的演讲,可以通过鼓动激发听众的情绪,引起听众的共鸣。结尾是将演讲推向高潮的最后一步。在演讲结尾,运用感情激昂,富于号召力、鼓动性的话语,能够进一步点燃听众的热情,激励他们奋起行动。
作为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和革命家,毛泽东总是高瞻远瞩,穿透历史和现实的风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前进方向,作出科学的分析与预测。他在演讲中常常用充满激情、富有鼓动性的话语,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判断。演讲结尾时,更是“潮挟群山万马来”,用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句子,淋漓酣畅地表达对胜利的坚定信心。他那独具魅力的号召性、鼓动性的话语,总会产生“大海扬波作和声”的强烈效果。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三年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终于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黑暗统治,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因此,毛泽东豪迈地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他对新中国的美好前景进行了热情描绘和深情展望。演讲结尾,更以一个胜利者的口吻,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毛泽东向世界宣告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藐视敌人、藐视困难,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建设自己伟大国家的雄心壮志。这气势如虹的话语,不但当年给亿万人民以巨大的鼓舞,而且至今仍给无数的人们以无穷的力量。
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致开幕词——《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是在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实施之际召开的大会,也是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动员大会。演讲仅有800字左右,凝练,精辟,激情飞扬。毛泽东强调了这次会议的任务、历史意义和总任务,还强调了“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随即,他充满自信、豪气冲天地结尾道:“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四个排比句层层递进,步步发展,由描述到强调,感情的色彩与语言的力量愈来愈强烈,仿佛激浪奔涌,最后推向最高潮。这段高屋建瓴、气势磅礴的经典语录,如号角、似战鼓,提振着人民的精气神,催促着人民奋勇前进。
幽默结尾,余音绕梁
有位外国作家说:“演讲最好在听众兴趣到高潮时果断收束,未尽时戛然而止。”演讲处于高潮的时候,听众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注意力和情绪都会达到最佳状态,这时结束演讲,能够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演讲结尾的形式多种多样,幽默式为其中之一。毛泽东是我们党的领袖,可他从不端架子,板着面孔说官话和套话,演讲时总是真诚投入,直抒胸臆,天马行空,妙语横生。有时,他就采用幽默的方式来结束演讲。这决不是他刻意为之,而是豪迈潇洒的性情的自然流露。
1938年8月22日,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党校发表《当学生,当先生,当战争领导者》的演讲。在毛泽东看来,当好一个战争的领导者,首先要善于当学生。所以,他的演讲就从当学生说起,接着是当先生,然后才是当战争领导者。毛泽东以循循善诱的方式,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演讲结尾,他风趣地说:“问题越讲越大,要当学生,当先生,当战争领导者,再有没有?没有了。如果再要有点, 还是没有了。我还要到党校来,将来有机会可再讲。‘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真是平地起波澜。可以想见,聚精会神的学员们,突然听到毛泽东借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俗话,幽默地结束演讲,该会怎样的惊奇和兴奋?
#p#分页标题#e#1939年12月9日,毛泽东在延安各界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周年大会上发表《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的讲话。“纪念大会,满堂青年,朝气蓬勃”,毛泽东非常兴奋地出席了大会。他在演讲中阐述了一二九运动的政治意义,肯定了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反对黑暗势力的进步行动,还论述了一二九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虽然是严肃的政治主题,但毛泽东的演讲却不呆板,而且不乏幽默诙谐的话语。其中,毛泽东打了一个比方:“《封神演义》里有一个申公豹,是姜子牙的不肖师弟,他脸向后长,眼朝后看。现在在抗战阵营中,就隐藏有这么一群‘申公豹’,一批专门倒退的人,他们拖住中国要倒退。”演讲结尾,毛泽东强调说:“我们一定要抗战到最后胜利,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创造出一个民主共和国!现在虽然还有帝国主义者和‘申公豹’们不断地阻碍我们这样做,但是不要紧的,我们现在是聪明了,是有力量了,我们已不是昨天的我们,而是今天的我们了。帝国主义者、‘申公豹’们,是你们滚蛋的时候了! ”最后一句话,如天外来石,出人预料,以冷幽默式的语言,表示了对帝国主义者、“申公豹”们的憎恶与蔑视。
在延安的岁月是毛泽东发表演讲最多、最集中的时期。一次,演讲即将结束时,毛泽东掏出一盒香烟,用手指往里面慢慢地摸,但半天也没有拿出一支烟来。工作人员看到后,以为毛泽东没有烟了,便立即起身去取烟。这时的毛泽东,一边继续演讲,一边继续摸着烟盒。过了一会儿,他笑着从烟盒里拿出一支烟,举起来对大家说:“最后一条……”毛泽东拿出的是最后一支烟,演讲又是最后一个问题,幽默的动作和幽默的语言巧妙结合,天衣无缝。别具一格的幽默式演讲结尾,引发了全场听众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留给人们的还有言虽尽而意无穷的回味。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