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警示教育主题发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不懈抓正风肃纪,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惩治腐败,保持反腐的高压态势,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特别是查处了郭海裴西平吴永平杨茂林等人的违法违纪案件,又一次证明了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过硬的作风曾经是、现在是、将来更是我们党凝聚全国各族人心的关键所在。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间血肉联系的有力保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治久安、繁荣兴旺的坚实根基。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一开始很多人认为可能是一阵风、一阵子,但现在看来这不是一阵风,而是一股劲,一种决心解决党内各种问题的冲锋号。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就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再次向全党释放强烈信号——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改进作风。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深刻认识从严管党治党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认清党中央猛药去疴的决心不会动摇、刮骨疗毒的勇气不会丧失、久久为功的韧劲不会松懈,充分认清监督力度不会减、执纪尺度不会松、问责要求不会变,只会越来越细、越往后越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作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我们要牢记教训、引以为戒,始终做到警钟常鸣、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一是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总开关,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追求,决定一个人的道德操守和行为底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比喻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腐败发生有三个要素构成,即动机、权力和机会。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围绕利益的竞争、利益的最大化,就会派生出各种谋利手段,同时产生各种诱惑,甚至设置各种陷阱。一个人一旦手中拥有了权力,就会围上一群趋利谋益者,他们以亲戚的身份、同乡的身份、同学的身份,对掌权者进行利诱,使其产生谋利动机,从而触犯党纪国法,受到查处,最终落得身败名裂。为什么一些党员干部明知党纪国法三令五申,还会以身试法?根本原因就是理想动摇、信念滑坡,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在“总开关”上出了问题,面对腐败就失去了天然的免疫力。许多腐败案例深刻地告诉我们,腐化堕落往往是从精神防线失守开始的,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主观世界的改造,是所有涉案人员违纪违法进而走向堕落的根子。因此,我们在理想信念上犯不得一点糊涂,在廉洁问题上抱不得一点侥幸,要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努力在思想和行动上筑牢预防腐败的“防火墙”。
二是更加坚定规矩意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古训俗语都强调了规矩在规范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苏格拉底曾说,守法精神比法律本身更重要。规矩意识说到底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原则的忠诚、对法纪的尊重、对规范的维护。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因此,做人要懂规矩,作为领导干部更应当懂规矩、守法纪。如果干部缺乏规矩意识、守法意识,一旦面对种种诱惑时,难免会在思想上放松警惕,在行为上放纵自己,肯定会出问题、栽跟头,甚至干出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来,滑向腐化堕落的深渊。因此,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一定要强化“规矩意识”,对国家法律、党的纪律要心存敬畏。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该说,哪些不应该说;哪些应该大力提倡,哪些该坚决反对都要旗帜鲜明,绝对不能含糊。要主动将自己置于规矩之下,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按规矩制度办事,真正做到知大知小、知进知退,知荣知辱、知是知非。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坚守做人的底线,把握做事的原则,保持做官的气节,真正做到用规矩来约束我们的一言一行,规范我们的从政行为。

德迅网 » 警示教育主题发言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