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倒也不是有多深入的研究,只是注意到这一语言现象,对它的未来发展有一些想法,所以就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发表了。”12年后的今天,当我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回忆起自己在2000年发表的文章时,他这样向本报记者解释。
周海中承认,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居然会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网络语言学”概念的学者。
2000年著名的《科学》杂志(即《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第九期刊登了周海中的文章:《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当时是杂志社约一些学者畅想一下21世纪可能会出现的新学科,由于我当时对网络比较感兴趣,而且隐约觉得网络语言的研究有形成学科的可能性,所以就写了这么一篇文章,文中对于网络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发展方向等做了一些阐述。”周海中当年的预言,很快就变成了现实,随着网络语言研究的深入,网络语言学也悄然兴起。2003年,西班牙知名学者圣地亚哥·珀施特圭罗教授在其专著《网络语言学:互联网上的语言、话语和思想》中,对网络语言学作了较为全面的探究。
事实上早在1996年,在美国做访问教授的周海中就已经大体了解了“网络语言”这一新生事物,“那个时候跟一些美国的教师和学生用电子邮件交流,经常会看到一些‘美式网络用语’,比如说HRU,就是How are you?(你好吗?),BTW就是by the way(顺便说)。”也是在那时起,周海中对于这些网络语言就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网络发达之后,中国也会有类似的语言出现。
周海中的想法果然不错,2000年前后,随着互联网在国内的逐步发展,一批网络用语通过网络论坛、邮件、QQ、MSN等网络工具开始大肆传播,并且逐渐有进入生活的态势。
7456不是密码,而是“气死我了”的缩写;酱紫与甜酱和色彩无关,而是“这样子”的简写;“表”与手腕和时间无关,是“不要”的简称……
网络语言要不要立法禁止?
国人很紧张,老外很宽容
中国的网络语言从出现的那一天起,就注定其充满了争议。
打开百度新闻搜索,键入“网络语言 争议”字样,相关的新闻会出现5000多篇,时间跨度从2000年前后一直延续到现在。
很多媒体在报道网络语言争议时,都会将矛头指向其中一点,即网络用语逐渐地出现在了学生的语文作文当中,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同时有人担心,网络用语的频繁出现,会对中国的汉语言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与破坏。不少媒体都曾报道过类似的消息,即学生作文日记中屡屡出现网络用语,让不少老师大呼“看不懂”,不少专家甚至觉得,网络语言破坏了汉语的规范使用,应该对之实施禁止。
这样的争议,是中国网络语言十多年发展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而对于“网络语言”的使用是否应该进行立法,也一度成了专家们争论的焦点,甚至有人还对此做出提案,一时之间关于“网络语言”入侵汉语言的说法也是甚嚣尘上。那么“网络语言”真的会具有如此危害吗?国外又是如何看待这一事物的呢?
事实上,欧美国家却对网络语言这一新生事物采取了一种宽容的态度。虽然近年来周海中并未过多地研究网络语言,但是对于国外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他还是比较了解的。他在美国期间,不但与当地学生使用电子邮件交流,也会看到他们的一些作文。“学生作文里也有网络用语,但是教师们似乎习以为常,可能是他们自己经常接触网络用语,并明白它们的含义,因此对于学生作文里出现的网络用语都很宽容,极少有批评学生的情况出现。”周海中对记者说。
链接
那些消失的网络热词
飞特族
实际上是Freeter的音译,是英文“自由”(free)与德文“劳工”(arbeiter)的组合字。Freeter代表的是一种自由的工作方式。该网络词产生于2007年前后,但是如今真正了解该族的网友却非常少了。
ing
一般是汉语的动词或名词+ing为组合,如痛苦ing,意味正在痛苦中,吃饭ing即正在吃饭,电视ing为正在看电视。ING本身为英语的动词的一种后缀,是进行时态(be+doing)的动词一种分词形式。在2000年到2004年前后曾一度火爆网络,不过如今仍在使用这个方式的网友已经不多了。
BT
该词在网络上有两个含义,其中之一是指下载方式,意为下载者越多,下载速度越快,其全称为Bit-Torrent,也因此被国内网友称为变态下载。而该词的另一个意思即为变态汉语拼音首字母的缩写。在2004年前后,无论是BT下载方式还是以BT来形容某人,都是网上非常流行的事情。然而2009年底,国内最大的BT种子搜索网站“BT中国联盟”开始倒下,接着,“猪猪乐园”、“伊甸园”、“悠悠鸟”等数十家知名BT网站相继关闭。该词的使用频率也逐渐下降,同时该词作为变态的意思的使用频率也开始下降。如今基本上很少有人会在网络上使用BT二字了。
2012年上半年部分网络热词
舌尖上的XX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于是一瞬间舌尖上的XX也成了网络热词,各地纷纷打出“舌尖上的XX(地名)”作为宣传语,甚至跟舌尖八竿子打不着的欧洲杯,也被某网站做成了“舌尖上的欧洲杯”专题。不过作为网络热词的“舌尖上的XX”很快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反感和腻味。看来,有的热词就是一阵风的事儿。
杜甫很忙
2012年3月,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而随后“杜甫很忙”也被网友们进行了恶搞,形成了一种句式,例如“皮鞋很忙”、“包龙图很忙”等。
甄嬛体
随着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热播,剧中的台词也因其“古色古香”、包含古诗风韵而被广大网友效仿,并被称为甄嬛体。不少观众张口便是“本宫”,描述事物也喜用“极好”、“真真”等词,瞬间,“甄嬛体”红遍网络。
维修性拆除
2012年2月,梁林故居被拆,有关方面称开发单位以故居房屋陈旧、易出现险情为由,而进行“维修性拆除”。虽然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一说法没有法律依据,对于违法损毁或拆除不可移动文物和文物保护单位的行为,要依法处理,但是“维修性拆除”也成了网友们恶搞的对象。
最炫民族风
2012年4月,《最炫民族风》以一种欢乐而另类的方式红遍网络。网友给它配上各国舞蹈视频,出现了印度三哥版、三位大叔墨镜晃头版等数十个版本,一度成了网友们搞笑的对象。
高富帅
“高富帅”是新出来的一个网络词汇,在各大论坛、贴吧高频出现,对应于“穷矮丑”。它形容男人在身材、财富、相貌上的完美无缺。这样的男人往往会博得众多女性的青睐,在恋爱、婚姻中获得成功。
除了高富帅之外,另一个专门形容女性的“白富美”也应运而生。
- 网络热词背后的民意凝缩
- 2018山东银行招聘考试时政热点:莫让网络流行语成了你的“代言人
- 九成受访者会使用网络流行语
- 《镇魔曲》手游全新社交动作表情更新
- 2019年抖音最火的网络流行语盘点 真正让他火起来的是抖音
- 2018年度词汇出炉 2018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是哪些?
- 五峰山长江大桥主缆架设完成
- 网络流行语改成文言文,瞬间高大上[笑cry]
- 蒋子龙:我的"2006民间流行语排行榜"
- 真正优秀的人 都是“逼出来的”(经典)
德迅网 » 媒体称中国学者最早定义网络流行语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