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在召开的政协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张怀琼说,“随着网络发展,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语言,有的网络语言反映了时代进步值得肯定,但有的网络语言粗俗猥琐,绝不能当做文化的进步”,比如“屌丝”“逼格”等。张怀琼说,应借鉴其他国家对本国语言文字保护或纯洁性维护的举措,制定相应的语言文字保护条例,同时要大力弘扬和传播汉语的文字美、语意美和语境美。(1月26日新华网)
网络已多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出现了大量网络语言,一些灵动、鲜活的词语,为中国传统语言带来了活力,并经历文化过滤、沉淀,被舆论和公众普遍接受。
但有的网络语言却是错别字,或与原意完全不同的词语,有的甚至是粗俗猥琐的下流语言,毫无汉语的文字美、语意美和语境美。这类网络语言,不但是世风浮躁的产物,也是社会失范的缩影,更是一种对汉语的污染,绝不能当做文化的进步。
作为网友应该明白,一些网络语言甚至网络热词,其产生本身就是一个误会、一个错误。如“有木有”,是拼音打字错误;“灰常(非常)”是方言音;如“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是网络自造词语,彰显网民智慧的同时,也存在彻底解构汉语的严谨构成,常常让人一头雾水。有的网络热词,本质上是现实语言的延伸,多为不文明方言词汇的谐音或转化,如“尼玛”,非常庸俗。
对于网络语言,文明健康是其基本的语言要求。网络流行语中的低俗、恶俗甚至反文化现象,拉低互联网的文化氛围。虽然网友使用流行语时并不追溯和解读其源出内涵,只是基于某种语境激发的表达欲望,将其作为一种表达工具,但是粗俗和低俗不代表主流,更不是先进文化。
所以,网友在网络语言上要追求美感,不要单纯追求“时髦”,要杜绝庸俗的网络语言。一方面,我们不要生编硬造网络词汇,杜绝传染源。另一方面,不要以使用庸俗的网络词汇为荣,切断庸俗的网络语言的传播链,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提升文化品位,抛弃这些粗俗、低俗的词汇。只有做到这些,相信网络语言就会得到净化,即使出现个别庸俗的网络语言,最终也会在网友对美的追求中自生自灭。
做“网络语言美”的追求者传播者,传承汉语美文的传统,维护民族语言的规范,网友责无旁贷。至于是否应该制定相应的语言文字保护条例,可能展开讨论和调研,再行定夺。(顾平)
- 2019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从十大流行语中审视当下社会
- 锦鲤、杠精、土味情话 网络流行语背后的文化心态
- 开眼界涨姿势: 教你用英文说10大流行语
- 2012那些速生速朽的网络流行语:屌丝,中枪!
- 汉语盘点2017!年度十大流行语发布 看你了解几个?
- 《镇魔曲》手游全新社交动作表情更新
- 2015上半年网络流行语除了“我们”还有啥?
- 2017年这些流行语刷屏朋友圈,准备好“词”旧迎新了吗?
- 流行语:“下马威”用英语怎么说?
- 新年****流行语 全民造句“我可能……假的……”
德迅网 » 做“网络语言美”的追求者传播者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