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你指的是我近期的短篇小说创作吗?《故乡人事》系列可能给大家的印象是比较平实,朴拙的。其实,我写了很多短篇小说,也尝试了各种风格。前一阵一位意大利译者正在翻译我的短篇小说,其中有《翱翔》、《铁孩》、《夜渔》、《奇遇》、《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等,这些短篇小说似真似幻、富有魔幻色彩,所以这位译者说这一组小说是莫言的鬼故事,魔幻故事。但无论风格如何“魔幻”,这些故事的核心还是现实主义的。
我从未认为现实主义过时。问题是怎样现实,是什么样的现实。瑞典文学院评价我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我觉得这个评价是非常准确的。
羊城晚报:对比早期的短篇小说创作,现在的创作题材似乎转向了对乡村落魄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这是否预示着您关注重心的转移?东北乡仍然会是您小说创作的“根据地”吗?
莫言:我近期发表的“故乡人事”写了一组当下农村人物,有曾经风光现在落魄的农民企业家、有新一代的农村青年、干部等各色人等,当然也包括了你说的乡村知识分子。“高密东北乡”一直是我创作的源泉,但时代在变,故乡的人和事也在变,我一直努力在小说中体现这种变化。故乡会一直持续不断地提供给我资源和灵感,我未来的小说故事或许不会发生在高密东北乡,但一定会包含着现实的故乡带给我的灵感和启发。
羊城晚报:以短篇小说为主的创作阶段还会维持多久?下一部长篇小说计划在什么时候推出?会是什么样的题材?
莫言: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有时灵感来了,我会拿起笔来写,这个灵感会发展成一个短篇还是中篇甚至长篇,我有时也控制不了。有时写着写着,短篇就写成长篇了。
关于长篇小说,我知道读者最关心这个问题。我只能说我会努力写出一部让自己真正满意的作品。题材嘛,有好几个构想,等写出来你们自然就知道了。
给年轻作家的建议:多读多写多琢磨
获得成功的关键:踏踏实实做事情
如果不当作家就去做厨师
羊城晚报:很多人获得诺奖后都会陷入所谓的“诺奖魔咒”,那么您个人在长达5年的沉寂期间,有没有产生过写作的焦虑?
莫言:如果说一点焦虑都没有,那也是不诚实的。从我获奖之后第二天开始,我就想怎么样突破所谓的“诺奖魔咒”。有人说,这个人得了诺奖就不能再创作了,就写不出好作品来了。这种现象确实有它的客观原因。这个客观原因我也充分体验了,就是在时间精力上各种各样的牵扯,在精神上的各种各样的干扰,这都是存在的。好在我获奖的时候还比较年轻,57岁,应该还是创作的盛年。用五年的时间摆脱出来,进入新的一轮创作。看起来这个过程有点长,但正在逐步地实现。
羊城晚报:现在在写作的时候会不会有“不能砸了牌子”顾虑?在创作上会不会更考虑如何表现出“正能量”?
莫言:不管别人说什么,我该怎么办还怎么办,慢慢来,不着急。现在这个时候任何的仓促和着急都只能坏事。有的牌子不砸也会破,有的牌子砸也砸不破。我的作品从来不缺正能量。
羊城晚报:获得诺奖是您小说创作生涯的“高峰”,您觉得还能创造出更高的高峰吗?
莫言:我要努力攀创高峰。我没有太多期待和规划,就是抓紧时间写,努力写,希望能写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羊城晚报:您是十分成功的作家,您觉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莫言:刚开始写作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通过写作过上好日子,没有获奖的雄心,更没想到有一天会得奖。每个人心中“成功”标准是不一样的。要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我想还是得踏踏实实做事情。
羊城晚报:如今还有很多年轻人正在加入文学创作的队伍,以过来人的经验,在写作上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莫言:多读多写多琢磨。
羊城晚报:获得诺奖对您的生活和创作最大的(好的、不好的)影响是什么?现在敢一个人去逛街吗?
莫言:获奖后,各种社会性事务确实占用了我不少创作时间,现在喧嚣过去,我也慢慢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我经常一个人逛街,和获奖前一样。只不过,获奖后有时会被人认出。
羊城晚报:在今年初发表的短篇小说《一斗阁笔记》,您的书房取名“一斗阁”有何含义?
莫言:十几年前我在故乡县城买了一套房子,因为六楼没电梯,开发商附送一个阁楼。那阁楼像斗的形状。我在阁楼上读书写字,颇有收获,便为自己起了个斋号“一斗阁”。有人解读为“天下才华十斗,吾独占一斗”的意思,这是曲解了。
羊城晚报:您的毛笔书法自成一体,每天花多少时间在写毛笔字上?写好毛笔字的关键在哪里?
莫言:写毛笔字是我的一个乐趣。我有空就写。以我个人的经验,要想写好毛笔字,要多看名家作品,多写,多琢磨。另外要不怕出丑,写了给人看,请指点求批评。
羊城晚报:据说您现在也用微信了,请问您的微信上的朋友圈里加了多少个人的微信?在微信里您会比较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您怎么评价微信这种新的“社交”平台?
莫言:具体人数没统计过,应该有一百多个吧。我有时会看看朋友圈的信息,文学、时政等都会看。微信确实提供了交流的便利,但也容易让人在海量的信息中花费大量时间。
羊城晚报:您的家人中,谁是您小说的第一个读者?他们平时会看您的小说吗?
莫言:我的第一个读者往往是出版社的编辑。我女儿很喜欢我的小说。
羊城晚报:如果不是专业作家,您最想从事什么职业?
莫言:厨师。
羊城晚报:您当年走上写作道路是为了吃上饺子,那么在物质逐渐丰富的今天、不写作也能吃上饺子时,您的写作动力主要是什么?
莫言:写出一部令自己满意的作品是我目前写作的最大动力。
莫言
1956年3月出生,原籍山东高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76年入伍,1984年9月至1986年9月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88年9月至1991年2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检察日报影视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工作,2007年10月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名誉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