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状是,有不少读者喜欢照着书单来买书,尤其是专家的所谓权威、重磅推荐书单。如果把阅读比作进食(给大脑提供必要的营养),这一类的读者,他们知道应该吃点好的,但到什么餐厅去吃、到了餐厅面对琳琅满目的菜单又该怎么选,他们无从下手,只好听店家的,从推荐餐单或热卖单品里选,以此解决选择困难症。
茫茫书海遇到一本对的书,真的不容易。
这其实是一种焦虑:既想读点“有价值”的书,又想走捷径,于是打着“权威”“必读”旗号的书单,就成为拯救他们的“药方”。
这世上没有适合所有人的书单。对待书单的态度应该是这样的:书单可供参考,但不能迷信;书单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所以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个人应该怎样读书?》里是这样建议的:“关于读书方面,一个人能对另一个人所提出的唯一劝告就是:不必听什么劝告,只要遵循你自己的天性,运用你自己的理智,作出你自己的结论,就行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的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在附录里列了一份包含137种图书的书单,他们对书单的态度,值得借鉴:
“这个书单很长,看起来有点难以消受。我们鼓励你不要因为这个书单而觉得为难……最聪明的做法是从你最感兴趣的书开始读。我们已经说过许多次,主要的目标是要读得好,而不是要读得广。如果一年当中你读不了几本书,其实不必觉得失望。书单上的书并不是要你在特定时间里读完的。这也不是非要读完所有的书才算完成的挑战。相反,这是一个你可以从容接受的邀请,只要你觉得很自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
爱看漫画书,也没啥丢人的。/ 电影《洛丽塔》
作家张佳玮在知乎上分享如何找到好书的诀窍——按图索骥法。
“一个无聊的习惯是,我信奉我所喜爱的写作者们无意流露出的趣味,按图索骥。从海明威那里找到了庞德与菲茨杰拉德,从马尔克斯那里找到了胡安·卢尔福,从《红楼梦》里黛玉和湘云聊天找到了王维,当然还有《西厢记》。从略萨那里找到了科塔萨尔,从麦尔维尔的致敬中寻至霍桑,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里抠搜出许多他当作谈资的人名。”
智利圣地亚哥,公园里的小图书馆。图/unsplash
在知乎用户“金渡江”看来,张佳玮这段话可以作为“推荐算法”最初的起源。亚马逊、豆瓣等平台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畅销书目、推荐书单(还真有人把豆瓣上高评分的图书做成了一份巨大的推荐书单),而正如“金渡江”所说,“一个好的书单,必须超越豆瓣、亚马逊的推荐算法”。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ID:new-weekly)。《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以“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为定位,20多年来用新锐态度测量时代体温。从杂志到新媒体,《新周刊》继续寻找你我共同的痛点、泪点与笑点。关注新周刊微信公众号,与你一起有态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