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马兰对余秋雨的唯一公开表达:若有下辈子,还会嫁给他

关于余秋雨先生的感情生活一直是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同时,也是无数支射向余先生的明枪暗箭中,最让他无奈、委曲、无语的一支。因为,谈感情不像做学问,是不能以逻辑推论为主的,再厉害的逻辑思维也无法解释清楚情为何物。很多时候,还恰恰相反,越是理性越是逻辑越容易产生偏差,也越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甚至恶心。所以,纵然余先生贯通古今文化,纵横四海八荒,在这个问题上一直饱受诟病。他虽然没有就此丢盔弃甲举手投降,但已是欲语还休,欲辩无言了。

当网上再次出现以他现任妻子马兰女士的名义发表的离婚声明时,不是他坐不住了,是马兰女士忍不住了,通过媒体发表了一个十字声明:“若有下辈子,还会嫁给他。”

马兰,黄梅戏剧顶级表演艺术大师,她的名字几乎等于黄梅戏。她不仅是戏剧表演艺术家,还获得金鹰电视艺术节最佳表演艺术奖,八十年代她所扮演的《严凤英》令无数人落泪,甚至是止不住的抽泣,现在很少有这样的演员或者艺术家能达到这种表现张力,当然这些也与时代心理有关系。但,无可否认,海内外许多观众,不论是高雅群体还是草根群体,对她的艺术水平和艺术表现力完全没有任何争议。即使她后来嫁给余秋雨先生,而余先生长年累月处于众矢之的,四周长期是包围着森森的文化屠刀,一直是处于严密的文化围剿,人欲杀之后而后快的环境、气氛里,但是这么多口诛笔伐者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说出马兰女士什么硬伤,甚至连软伤也没有,难得啊。抛开她的所有艺术成就和名利外衣,做人能做到让外人没闲话讲,单凭这一点,已经可以称之为杰出女性,其中的隐忍历来是中华民族优秀女性一个最有特色的心理基因。

严凤英

当年,余先生初次遇见马兰女士时,马兰可以说已经名满天下。她18岁轰动香港,20岁就被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这样一个很年轻的年纪已经成为黄梅戏剧种无可争议的首席,而且至今无人能超越无人能取代。当然,彼时的余先生也绝非等闲之辈,当时他已是中国内地最年轻的正教授,最年轻的大学校长,“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十大高教精英”,可谓之人生得意,风光无限。其实早在1979年,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的时候,余先生就出版了《戏剧理论史稿》,成为高校戏剧学科殿堂级教科书式的理论著作,并被选为全国理论研究会秘书长。

所以,我想表达的是,对于当时被盛名所困的余先生而言,马兰吸引他的绝非所谓的名利外衣,对于这些余先生见得太多了,更何况他一直就是一个想摆脱名利困扰的文人,一个有独立思想,追求自由精神的学者。能入他眼的女人,仅仅是有名有地位有级别就可以吗?绝对是否定的!恰恰一开始最能吸引余先生的是马兰对于名利的淡定从容,这一点,在本质上他们两人从一开始就高度契合,才有了后来的风雨无阻一路同行。

我们何时见过马兰出现在媒体,或者在媒体上推介自己,更不要说炒作这个词语。一切的名声、地位、赞誉,仿佛与她无关,她连谦虚的客套话都从不说。她对于自己的得奖也没有说过任何感谢谁谁谁的话,她觉得这些都是多余的话。她索性忘记自己的成功,忘记自己的得奖。她把自己所有的奖牌、奖状、锦旗、奖座等统统交给她所在的剧院、单位,一件不留。这些东西,给了就给了,他人珍藏也好,封存也罢,当废品丢掉也行,她都毫无所谓。在某些她很少出席的文化界盛大聚会时,很多人难免会当面赞誉她的艺术成就,谈论一些热点的评奖升迁之类,马兰女士往往一脸茫然,她不是装清高装逼格,她真的是不知道,她也不想知道,旁人眼中的热点在她眼里好比发生在古代,遥远而陌生。

大家不要认为她只是个演戏的,没多少学问内涵。大谬!她可以熟读米开朗基罗、罗丹、康德、罗素,对梵高、邓肯等艺术大师作品具有高度的审美鉴赏能力,没有这些作支持作基础,光卖脸卖嗓子那不可能成为持久的经典,不过昙花一现罢了。她的艺术眼光还触及、关注迈克杰克逊、梅丽尔斯特里普等西方现代派。大家可以想见,她并不是不接地气,住在象牙塔里的不识人间烟火的艺术女神,但她也没那么多装腔作势没那么多巧舌如簧,她只是在做她愿意做的自己。

余先生能写出大家那么多惊讶的文字,自然也是一个情商品级绝对超高的人,至少会有他独特的独立的不容易受外界干扰的审美系统、审美眼光和审美格局,马兰仅凭这些还不足以让他这样一个级别的人物去由衷的爱上。他还要观察和思考,就像考察一种文化现象一般。这其中有学术的严谨也有艺术的眼光还有人生的阅历,在多层级的考察之下,余先生“就范”了,他深深地爱上了马兰,而且多次通过笔端毫不惧非议地表达对这段感情这段姻缘的高度认可和庆幸。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余秋雨出了那么大的名,赚了那么多的钱,现在自己称自己毫无名利心思,绝对是一种虚伪,假,矫情。但,我真的相信!我的相信并不在于他说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我得看他的行为。

如果在乎名与利,他何必年富力强时写23封信辞去大学校长职务,而且是一撸到底,不留任何官方身份;如果在乎名利,面对无数次的盗版为何不通过媒体大肆通报;如果在乎名利,怎么能忍受得了长年的学术寂寞清苦,功成名就后还选择一人孤身前行文化苦旅;如果在乎名利,为何不把深爱的妻子马兰狠狠地推上最高大上的舞台。凭借余秋雨先生的极大的海内外影响力,加之马兰的艺术功底,这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而现实都是恰恰相反。一件事也许有偶然性,这么多事而且是大事上的选择和行为的一贯,绝对可以说明问题。

在这一点原则上,余先生和马兰是契合的,这是精神的高潮,换成另外一个人,双方都不可能达到这种高潮。他们都是不以名利为中心的人,我知道这么一说,又会饱受争议,因为,人们已经断定自私是人的本性,不太相信世间存在不自私。其实我们相不相信,对余先生而言都没意义,他和她相信这就足够了。

#p#分页标题#e#

现在还有文章丑化当年余先生追求马兰女士的丑态,这些人用心也确实恶毒,写作手法也很高明,大意是说余先生恬不知耻,见到马兰貌美又有气质,一时手足无措,神态慌乱,无法把持,大失风范,云云……很多读者也都牵着思维走,大骂余先生斯文败类,其实这些稍微了解一些余先生经历,或者自身有些阅历的人,都能很轻易的识别的。

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上的默契,本质上的类同,他们就顺理成章了,要知道余先生不轻易选择女士,难道马兰女士这样一个既高且傲的女士又能随便选择一个男士吗?因此,当有人问他们:“你们当初是谁先追求谁?他们的答案都是一样的:“那是用不着的。”

对于他们这种享受过无数掌声和鲜花的人来讲,孤独恰是最好的享受。

余先生曾说,他确定自己此生是幸福的,摆出的五方面理由中,第一点赫然是:拥有一位心心相印的妻子;

马兰也曾说,若有下辈子,还会嫁给他。

德迅网 » 马兰对余秋雨的唯一公开表达:若有下辈子,还会嫁给他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