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人世间》的故事汇

  4月20日上午,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著名作家、学者梁晓声携新作《人世间》在太原市图书馆与读者见面。见面会上梁晓声与《人世间》的责任编辑之一、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李师东在一起分享鸿篇巨著《人世间》台前幕后的故事。记者将这次见面会上的一些精彩对话摘录一二,以飨读者。

山西印象

  主持人:两位老师是第一次来山西吗?对山西是什么样的印象?
  梁晓声:来过两次,都是开会。虽然是匆匆而过,但当年的太原还是给我留下了印象。
  山西和我似乎有着一种文化亲情。这样说是因为当年在中学课本上读到过赵树理先生的小说节选。我分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的时候,拜访过住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招待所的马峰先生。在兵团创作时,山西非常著名的短篇小说家王汶石的作品对我帮助也非常大,当时还讨论过他那篇著名的短篇小说《大木匠》。后来我的同行、民盟副主席张平也是山西的,现在写新短篇小说的吕新以及前一段时间票房很高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原小说作者、获过国际大奖的刘慈欣都是山西的,山西籍著名电影导演贾樟柯,这些山西籍的作家、导演对我的文学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山西的山药蛋派和河北的白洋淀派这两种文学现象,对于我了解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情况是非常有意义的,山西与我非常的近。
  多年前来山西给我的印象就是城市老旧。有一次从大同市到云冈去,来回的路上大约有一两公里长的沿线,看到遥远处的山坡上,依然保留着山西风格的窑洞。
  这次再来,感觉到山西变化很大,尤其是太原,非常干净,又很漂亮,绿化也很好,空气似乎比北京还好很多。我们还了解到,山西的农村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从这一点上看,我们的国家实实在在地在发展,在变化。

《人世间》的故事

  主持人:两位老师给我们分享一下,当初创作《人世间》之前是一种怎样的灵感突发,以及为什么要写这么一部长篇小说?
  李师东:《人世间》这部鸿篇巨著从酝酿到最后的定稿,历经了整整八年的时间。在这八年时间里,梁老师没有用电脑,而是手写稿,他觉得自己拿着笔在稿纸上写更有感觉。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三卷本,是梁老师在大稿纸上一笔一画写出来的,整整写了3600页,大家可以想象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艰辛。
  这部长篇小说最后成书分上中下三卷、115万多字。小说是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刻画了十多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艺术而雄辩地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堪称是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文学记录。这部书是梁老师对他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人生领悟的全方位的调动,内容非常丰富,非常值得大家读一读。
  主持人:在创作过程中您比较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梁晓声:毅力、定力。写作这件事,尤其是写长篇,是对于一个人的毅力和定力的一种考验。因为你把稿纸铺开,你不坐在那里,不动笔,这格子里就不会自动地出现任何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推到明天,那么那一页空白的稿纸依然空白。而且有些情节和细节没有把它写下来,隔一两天可能就从你的头脑中淡漠,甚至移除了,最初的感觉就没有了。那时候,我的颈椎病非常严重,到后来,我得先带上颈托才能开始写作。因此,写作长篇小说要有毅力和定力,更要先做好身体上的准备。
  主持人:这部书的书名是怎么来的?
  李师东:这部小说经过最初三年的酝酿,才开始动笔。梁老师给这部小说起了一个暂定名,我们拿着这个暂定名去申请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申请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申请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都一一通过。我们一直在思考,用一个什么样的名字才能更确切地梳理、概括这部书,想了很多都不理想。有一次,梁老师为这部书写了一个题记,一百多字,我们看了后跟梁老师说,这个题记最好不要放到书里面。因为110多万字的书,几句话就概括了,反过来可能会限制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错过了许多细节。梁老师说那好办,然后把那张纸顺手给撕了。当时这段题记里的三个字一下子就跳出来了——“人世间”。后来梁老师说,“人世间”与高尔基的《在人间》有点重了,但我们认为高尔基的《在人间》是写在人间如何,我们写的是百姓的生活,是民间的事情,用“人世间”更能概括这部书的内容,所以最后就定名为《人世间》。

作家与读者的对话

  读者:请问梁老师一下怎么样才算是文化人?
  梁晓声:这个就好像网上流传着我的那四句话,“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自我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这是我在新生开学发言时,谈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到大学里来,不但要学知识,还要学做人的时候说的四句话,也是我多年以来对于文化化人的一种体会,也是文化化人化到具体的人身上的一种表现。这不是一个高要求,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人在和他人发生矛盾的时候,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一下,这是一个多高的标准,我们一定要想到做不到这一点,我们的做人标准就太低了。
  读者:在一些综艺节目中经常说:请说出你的故事。那么,我们该如何讲好人生的“故事”?
  梁晓声:我常常感谢生活、感谢自己的命运。因为我从很贫困的底层成长起来,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那么多的好朋友,那么真诚地、无私地帮助我、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坎坷,但我经常讲的不是关于我自身的故事,而是关于他人怎样帮助我的一些故事,那些被我头脑所铭记的与生活中的真实的人有关的故事是我关注的。每个人经历的事情是有局限性的,我们要多讲讲周围人的故事。如果你喜欢写作,想持续地写,一定要记住,当你拿起笔的时候,你的笔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写你自己而在稿纸上运行,应该多写你所知道的那些“他者”的故事,讲给另外的更多的“他者”来听,这才是一个职业写作者的一个态度。如果要讲故事的话,我们应该讲“这些人”的故事,给“另外一些人”听。
  见面会结束时,直爽的梁老师建议山西的年轻人多唱一唱山西的民歌,因为山西的民歌太好听了,《人说山西好风光》《正月十五闹花灯》,好多他都会唱。

本报记者 杨志娟 文/图

德迅网 » 《人世间》的故事汇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