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赵冬苓编剧,沈严、刘海波共同执导,李幼斌、李小冉、张丰毅、石天琦领衔主演的大型法治题材电视剧《因法之名》已于上周正式登陆北京卫视。自开播以来引发观众热议,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李准表示:“这是目前看过的法治题材创作中最新、最有话语权的作品。”有人在网上发表评价:“想埋在被子里哭一会儿,一秒陷入剧情中,过于真实了。”还有网友称赞:“最难等可贵的是这个题材在现有电视剧市场里实属罕见!”
入行三十年来笔耕不辍,凭借《激情辩护》《上学路上》《中国地》《红高粱》等作品多次荣获华表奖、飞天奖、金鸡奖、白玉兰奖的著名编剧赵冬苓为观众带来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近日,赵冬苓接受了北京电视台的独家专访,并向记者讲述了创作《因法之名》背后的故事。
十易其稿、呕心沥血:“人不能总在舒适圈里混日子”
“因法之名,顾名思义,就是以法律的名义。”与赵冬苓的访谈始于对剧名的探讨,说起来还要追溯到她最爱的那部北爱尔兰电影《因父之名》,也正是这部同是平反冤案题材的电影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启发。有人曾说法治题材是一个沙漠禁区,但她“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不愿在写作舒适圈里混日子,那样就失去了创作的意义和价值。”她毫不掩饰自己知难而进的决心,“大众题材可能更容易通过审核但难过我自己心里的那一关,相比于温水煮蛙,我更愿意不断挑战自我去探索更有意义的题材。”最初制片方向赵冬苓提供了几个选题方向,其中“平反冤假错案”令她一见倾心:“刚接触这个题材时我就知道难写,但还是希望搏一搏,尽自己一份之力来记录中国法治的进步。”
多年的写作经验和实践使赵冬苓练就出文不加点的功夫,然而《因法之名》却成了她编剧生涯中的 “难产儿”,光故事大纲就反复雕琢十四遍,写到第六稿时就感到举步维艰。“写到一度怀疑自我,甚至感到绝望,真的走不下去了。” 回忆起那段灰暗的日子,仿佛每一幕都重现在她眼前,“当时连闭眼都是故事情节的反复设想与再否定,逢人我便会不由自主地去跟人家讲情节构思,询问他们对于大纲的意见。”但最终大家对于故事的肯定,也给予她极大的鼓励。
开云见日、苦尽甘来:“绝望了,但愿这次是真的”
用“过三关,斩六将”来形容《因法之名》的创作之路丝毫不为过,故事刚有了初步的灵感和框架,而赵冬苓又“止步”于人物写作上,“邹桐”(李小冉 饰)成了“挖空”她心思的角色。如何在雕琢正面人物时不僵硬、不教条、不脸谱化成了最难迈的坎,“往往心中极力肯定的的人物反而是最难刻画的。”她表示,“邹桐代表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是无私正义的化身却也有着七情六欲,英雄也是人,太完美那是神仙!”最终呈现在荧屏上感性与理性兼并的邹桐也并未达到赵冬苓心中的标准,“虽然不尽如人意,但也是经过反复推敲一稿一稿改出来的。”不仅如此,这部倾注了她全部心血与热血的作品在审查过程中也面临层层把关,几度传出播出消息但一直未能实现。“我真的绝望了,但愿这次是真的。”当得知《因法之名》在北京卫视定档时,她难以平复激动的心情,“如果它不能与观众见面,那我真的会遗憾一辈子。”对她来说,与创作时的痛苦相比,等待的过程更为煎熬。
为了更好地把握剧中的法律细节,在业内以严谨著称的赵冬苓便深入到司法机关学习了解内部设置和工作流程。“细节决定成败,检察院会对我的写作工作进行层层把关和指导。”在最高检的那段日子对她来说历历在目,“当时得到的更改意见有一页半纸之多,我全部熟记于心。”平日里,她也会经常潜精研思法律条文和书籍,《因法之名》中所有罪行与处理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条款,更有网友发出感叹:“编剧是法律工作者吗?也太专业了!”对她来说,每一条法规、每一例法条都必须查清楚,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我们国家的法律在不断完善,我的剧本必须适时而变。”
宁缺毋滥、还原真相:“创作不能为了哗众取宠而曲解现实”
前期深入司法机关的调研和体验也给赵冬苓带来了灵感启发,“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国家在进步,司法治度也在不断完善。”她指出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后错案比例逐年下降,“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件冤案是有人故意而为之或栽赃陷害。”冤错案件的产生可能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绝不仅仅归结于某个人的功或过,所以在《因法之名》中并没有出现故意的抹黑和刻意的颂扬。在创作之初,也曾有人给她提议:“把人写得越坏越好,而且要体现恶有恶报,这样才能给观众提供一个宣泄的途径从而带来热度。”然而在她看来还原真实的人性才是创作之本:“我不想用哗众取宠的方式博得喝彩,一个十恶不赦的角色或许会引发众人讨伐,迎合社会舆论和心理,但这样做虽然简单粗暴,但不严肃也不负责任。”
“现实主义创作并不拘泥于现实题材,它体现在创作者的价值观、立场以及能否反映社会和人性的本质。”赵冬苓认为,“如果为了迎合市场趣味而曲解现实那就失去了创作的价值。”她笔下的每一个角色都是活生生的人,有着善良也隐藏着私心和利欲。“陈家父子”是她最喜爱的角色,无论是最开始财迷心窍后又被“情”感化义务为受害人辩护的律师陈硕,还是因嫉妒隐藏指纹间接导致冤案产生、却又备受内心折磨投案自首的痕检员陈谦和,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事隔二十年,当陈谦和从抽屉中拿出当年隐藏的手写报告时,尽管纸张早已发黄,圆珠笔墨沁入纸间连字迹都开始模糊了,而他却一直保留没有销毁证据。”这是在她写作过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片段,“也许那两枚指纹是他一辈子的心结。”其实生活本身也是一个对立体,充斥着矛盾又填满了美好,如何表现这样的关系才是写作的关键点,通过无底线的夸大人性恶或塑造虚妄的幸福和谐并不是赵冬苓所追求的。
#p#分页标题#e#情与法的矛盾创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一个人都会犯错,每一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她表示,“我更关注在这些人在冤假错案影响下的情感与生活,特别是受害人一方。”在公平正义来临之时,当冤案沉冤昭雪之日,即便法律层面的纠错已经完成了,但对每个人良知、心灵和精神的拷问才刚刚开始。当刑满释放的许志逸在路边听到“站住”二字便立刻抱头蹲守的下意识举动是她为了表现这种影响而特意加入的细节。其实,无论是因为愤怒冲昏头脑而犯错的葛大杰、自小就被冠之以“杀人犯之子”的许子蒙还是被关押数年又无罪释放的许志逸,他们都没有错,而人生却被彻底颠覆,这也正是她所关注的:“有些伤害是永远无法被治愈的,一件冤假错案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
满腔热忱、乐此不疲:“法律是我天然的热爱”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总书记特别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因法之名》不仅展现了当代公、检、法机关敢于直面曾经错误推翻冤假错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精神同时也记录着国家司法从有罪推定进入到疑罪从无的进步历程。“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中国的进步需要依靠法治。”赵冬苓认为,“很多人还是缺乏法治信仰,这是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反映社会现实问题,通过这样一个冤假错案的纠正平反,增强增进老百姓对于法治的信心与信仰,这也是创作《因法之名》的初衷与动力。
“我与检察院、法院还是很有渊源的。”虽然不是法律科班出身,但赵冬苓与法律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作品《猎狐》《冷案》《因法之名》还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诸多议案无一不是围绕法律而展开的。《因法之名》是她近年创作中最喜欢也是最花费心血的一部作品,“法律是我天生的兴趣,没办法停下来。”当被问及今后的创作方向时,她表示,“可能其他的会有人邀请我来做,但跟法律相关的我就会自告奋勇。”写起这类题材她便会热血沸腾,愿意不计任何代价埋头于创作之中,有机会就会去摸索尝试。最近刚刚完成律政新作的她也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一些法律与法治题材相关的作品都缺乏合理性,国内外的制度存在很多差别,如果真的想要写好这类题材必须下足功夫去研究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恪尽职守、将心比心:“希望能尽微薄之力改善编剧生存状况”
如今在市场利益驱逐下,编剧行业呈现良莠不齐的发展趋势,有人说这一行早已陷入“青黄不接”的困境。“那时,有单位有归属不用考虑太多。这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心态放松,可以从容创作。现在,许多新编剧被抨击‘迎合市场’,我从心态上是很理解的。毕竟,赚钱谋生才是第一位。”作为人大代表的赵冬苓对此也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见解,更是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为同行争取利益提出平等纳税的建议,她认为目前编剧行业内自力更生却入不敷出的原因在于税负压力过重,并且与其它作家的稿酬享受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他们中很多人都是自由职业者,花费三五年时间不一定能写出一部作品,收入很低,而税负却占了接近36%,而其它作家的税负仅占25.2%。”她强调,“不在于税收多少的问题,而是是否公平。我希望对编剧的生存现状有所改善,使他们中的多数人能够在一种温饱的状况下从事剧本的原创写作。”
艺术源于生活,想要创作真正的艺术品只有广泛体验生活,感受人生百态加之足够的洞察力和野心才能实现,她坦言:“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前我都会深入生活,走街串巷来获得写作灵感。”对于赵冬苓来说,一个人也可以成为一支队伍。经常有人开玩笑说她一人能顶上一个制作公司的生产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恨不要掰开来用,六分之五的时间都被用来高质量创作,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她就是“极端完美主义者”,绝不会因为利益驱使而仓促交差,对此她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写作要对得起良心,对我来说这是一件甘之如饴的事情。如果有人无故否定我的剧本,那实在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我也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建议。”
- 谈好的月薪从一万降到6000 如何维权?
- 首届全国高中优秀生“深度阅读与写作”学术论坛举行
- 中小学语文课将配古诗文吟诵“教学包”
- 深圳撰写商业计划书本市怎么找
- 2019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岗位招聘公告【招4
- 网络文学首次纳入“中国好书”评选 《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当选
- 教师资格初中道德与法治练习题
- 大连编剧创作电影《妈妈我爱你》
- 今日头条举办全国新写作大赛,定位新媒体阅读环境
- 高中怎么学好语文 有哪些好的方法推荐
德迅网 » 赵冬苓“极端完美主义者”专扣“法律细节”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