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農村題材的電影始終與農民的社會際遇發生著直接的呼應關系,銀幕中的農民形象建構也伴隨時代的更迭幾經浮沉。本文以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事件為劃分界依據,從1949-1978年、1978-1989年以及1989-2019年三個時間段加以談論,研究建國以來中國農村題材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農民鏡像。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10-0000-02
建國七十年以來,農村題材電影構建了若干可歌可泣的農民映像,起到了承載國家鄉土形象的鏡像傳遞作用。尤其是八十年代的電影作品,其思想的覺醒和對藝術的不懈探索使得農村題材電影異軍突起。但是到了九十年代以后,農村題材的電影日趨式微,中國農村文化影響力也在全球范圍衰減。本文試圖從歷時國家頒布的農村政策出發,以三個時期為界限,探討建國以來農村形象的創作流變,以期助益於新中國農村電影題材的創作。
一、1949-1978年:先進的農民模范
新中國成立以后,全國范圍開啟土地改革運動和農村合作化。這一時期的電影在敘事模式上逐漸形成政策與藝術互文的編碼樣式,因此電影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帶有臉譜化特征:先進的農民模范。
(一)光明正直的農村基層干部
光明正直的農村基層干部作為黨頒布新政策、新觀念的宣布者和推廣者,他們身上既凝結著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也承擔著鼓動和教化人民群眾轉向集體依附的政治宣傳責任。電影《花好月圓》(1958)中,民兵隊長王玉生就是這樣一個生長在華北農村三裡灣並在開渠、護渠、建設社會主義合作社等一系列改造過程中起到積極帶頭作用的農村基層干部形象[1]。電影《李雙雙》(1962)中,孫庄的公社成員李雙雙也是一個熱情參與公社,一心一意地為廣大貧困農民服務的基層干部。這類光明正直化的先進農民形象,發揮著引導落后、敵對的農民思想覺醒的示范作用,並引領廣大農民群眾一起建設社會主義國家。這類擔任黨的農村基層干部的角色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電影中,被塑造成了文藝政治規劃下的類型化的故事角色和敘事策略。
(二)有理想追求的追隨者
有理想追求的追隨者作為黨的新政策、新決議的學習者和擁躉者,在此類型電影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電影《花好月圓》中,范登高的女兒靈芝是村裡唯二的兩名村團支部積極分子,她不滿同為共青團員的天翼生性膽怯,也看不起親生父親范登高思想落后,最后選擇追隨王玉生,以革命熱情幫助落后分子,始終與黨同心。電影《老兵新傳》(1959)中轉業老兵聽說國家開墾北大荒的規劃,便自告奮勇地來到這塊未被開墾的肥沃的黑土地。在此期間,老兵解決了汽車工人失業問題,大規模種植戰斗急需糧,救下了被國民黨匪徒搶走的糧食,將豐收的糧食堆滿了整個場院,老兵也在鄉民的歌頌和擁護中重新踏上了報國征途。這類以靈芝、老兵為代表的有理想的追隨者一方面積極擁護著黨的決議,另一方面,他們也在為黨的偉大事業而奔走疾呼。
二、1978-1989年:新舊交替的農民映像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后,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新思潮。 電影創作者深入農民視角來敘事的同時男女平權意識也在緩慢崛起,農村題材電影創作在新舊時代的交替中進入了黃金時期。
(一)貼近生活的農民先行者
八十年代拍攝的農村題材電影在不脫離農村真實的生活本身的同時融入了極具鄉土氣息的鏡頭語言,使影片既准確把握了幾億農民觀眾的民族敘事話語,又塑造出一批真實可信的農民先行典型。電影《咱們的退伍兵》中幫助貧農開辦煉焦廠,減少貧富差距的二虎,便是在眾多百姓中具有先進思想和創業技術,帶領群眾走上共同富裕的新富典范。電影洋溢著村民間互幫互助的濃濃鄉情,取代了冰冷的政治圖解,使影片更加貼近現實。電影《咱們的牛百歲》中支部委員牛百歲以赤誠之心幫助懶漢組改變壞毛病,帶領他們共同進步。影片除了塑造了正氣凌然的牛百歲,聚集在貧下中農身上自私、落后、守舊的一面也被一一展現在出來,尤其是懶漢組的五位社員身上人性的弱點,使影片中的農民映像更具現實貼近感。
(二)妥協與反抗的農村婦女
新時期以來的中國電影導演常常將傳統女性作為創作視角,使女性身份被寄予大地母親般的奉獻和隱忍精神,這或許也是農耕時代賦予女性的特有品格。[2]電影《喜盈門》(1978)中衣著朴素的二媳婦水蓮在家中處處隱忍,秉持以和為貴的信念,是一名賢德善良、勤勞能干、顧家體人的傳統女性。影片以二蓮這類具有妥協犧牲精神的傳統女性來展現充滿溫暖和感情的鄉村世界,飽含著電影導演對鄉土情懷的追思。而新時代的女性除了被時代崇拜和敬仰,還被內化為時代的祭品,承擔著暴力的政治毀滅。電影《紅高粱》(1987)中的九兒一聲不吭地與相夫教子的進行著命運反抗,並與土匪余佔鰲發生了戀情,表現出九兒與封建婚姻制度頑強抵抗的精神風貌。這種平凡的小女人身上表現出悲劇命運遠比革命時期英雄楷模為國犧牲的喝高調劇情更具情感爆發力和藝術感染力。
三、1989-2019年:變化成長的新農民形象
到了九十年代,城鄉矛盾成為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制約著我國農村題材電影的發展。直到國家頒布的城鄉統籌和鄉村振興的等政策方針改善了歷史遺留問題,一批變化成長的新農民形象展現在銀幕上。
(一)多種多樣的農民形象
新世紀以降,電影界愈發契合我國的時移世易,農村題材電影也開始積極響應我國農村政策和關注國家現狀,因此多元化的農民形象出現大眾視野。電影《美麗的大腳》刻畫了農村人民教師張美麗﹔電影《落葉歸根》(2006)塑造了安葬同伴回鄉的農民工老趙﹔電影《十八洞村》(2017)描繪了以楊英俊為首的群體式農民形象﹔還有電影《春天的馬拉鬆》(2018)中糾結於村級和家庭的方春天……電影導演採用更加藝術的敘事方式揭示當下現實問題,這些城鄉間教育不公現狀、進城農民工於大都市難以存活的困境以及精准扶貧這條農村富強之路的社會事實均被公之於眾[3]﹔導演在塑造人物上也隱性地表達出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這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獻禮力作《春天的馬拉鬆》便生動地向觀眾了展現了新時代農村基層治理下的新天地。
(二)覺醒的新女性
二十世紀的農村題材電影中投射出許多進步的女性影像,像巧鳳和張美麗等女性形象均被賦予了“新女性”一詞。不僅暗含著她們沖破了舊時代女性依附於男權社會之下的牢籠,而且再一次確認了女性作為獨立個體將區別於社會男性角色。電影《巧鳳》(2001)中帶領村民搞合作社養殖發家致富的女強人巧鳳,作為新世紀女性突然覺醒的新女性形象,她聯合村民集體養豬,與假冒偽劣的行為做頑強斗爭,展現了新女性巧鳳身上正直、能干的光輝形象。電影《美麗的大腳》(2002)中喪偶喪子的張美麗突然意識到文化的重要性,屆時隱藏在陝北黃土高原背后的是物質和精神文化極度匱乏,張美麗深知孩子應憑借知識走出農村,於是她當上了全村孩子的老師,通過教書育人的方式追求自我價值,並以生命詮釋著人世間最美麗的光芒。
四、結語
#p#分页标题#e#在眾多非一的農民形象的創作流變歷程中,我國農村題材電影塑造了像王玉生、靈芝這類具有政治宣傳作用和類型化的先進農民模范﹔像牛百歲、二虎、水蓮、九兒這類在時代變遷中令人反思和批判的農民形象還有在新政策和新時代下不斷成長變化,具有多重身份的新農民形象。從另一個層面,農村題材電影也記錄和發展著我國歷史悠久的鄉土社會,紀念我國自建國以來七十年裡經歷的風雨變化。
參考文獻:
[1] 楊亮,李富忠.十七年電影中的山西農民形象建構——以《花好月圓》為例[J].電影新作,2017(6):32.
[2] 俞燕.論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村題材電影中的女性形象[J].四川戲劇,2014(2):58.
[3] 居佳英,劉賀.《十八洞村》:農村題材電影美學的新拓展[J].電影評介,2017(23):24.
(作者簡介:蓋筱晗 ,女,青島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廣播電視研究﹔李智臻,男,諾安實力可商品檢驗(青島)有限公司檢測員,主要從事傳播歷史與理論研究。)
(責編:段佩伶(實習)、宋心蕊)
- 从张季鸾的社评看新闻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
- 报告预测中国传媒:机器人新闻报道占比将越来越大
- 洪雅县中保镇:摄影写作培训班助年轻干部提能
- “从乡村出发的写作”首届吕梁文学季5月举办
- 港闸区召开参加首届南通文学艺术创作大赛动员会
- 创作更多反映时代气象和人民心声的佳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
- 长沙谁能写商业计划书最新报价多少钱?撰写商业计划书
- 2019广东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秦庆华教授面上项目招聘副研究员1人公告
- 26日】2019湖南株洲炎陵教招(写作+教综)备考指导讲座
- 省市作家走进警营创作采风
德迅网 » 建國七十年農村題材電影創作流變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