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任务是通过采访报道,告知读者“欲知而未知”的新闻信息。记者仅是事实和读者之间的一个中介。记者只有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义务,而没有代替事实出处的权利。
要让读者对你报道的或者说转述的事实确信无疑,你就必须交代消息来源。
然而,就目前的新闻写作现状看,这方面的工作实在不能令人乐观。大量缺乏必要的消息来源的新闻见诸报端,新闻事实成为“来路不明的闯入者”。
实际上,交代消息来源作为新闻写作科学性和规范化的标志之一,对新闻写作实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新闻中交代了必要的消息来源,表明报道的事实有出处,使读者更加相信确有其事,读者甚至还可以依据消息来源去查对。八十年代初,台湾空军军官黄植诚少校驾机起义,飞回大陆。台湾当局说是飞机的导航系统出了故障,他不得已只好在大陆迫降。合众国际社一则消息,巧妙使用消息来源:
空军一位经验丰富的试飞驾驶员(他要求不透露他的姓名)轻蔑地说,空军关于这架飞机由于导航系统和无线电出故障,因而不能返回台湾的说法,站不住脚。
他说,黄少校今年29岁,他起码应当有七年以上的飞行经验,而且多半时间在台湾海峡上空飞行。他说:“像他那样的飞行员,闭着眼睛也能飞回台湾。”
这段文字以经验丰富的台湾飞行员作为可靠而恰当的消息来源,对台湾当局的谎言是有力的驳斥,使报道的可信度大增。
——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由于消息来源往往是最知情的人或者是富有权威性的机构和人士提供的,比记者自己出面叙述更有说服力。
1991年浙江省好新闻《七十年猜想被证实》,报道省农科院副研究员陈剑平首次发现真菌体内病毒,其成果由农业部科技司邀集国内外专家鉴定。消息说:“专家们认为,此项研究在生产上和学术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消息来源的交代,其权威性毋庸置疑。
——可以有效地避免责任和麻烦。
事出有据或言出有据,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万一新闻内容有不实或不妥之处,可以使记者及新闻媒介免于承担报道失实的全部责任,否则很可能招致麻烦。
——对事实的提供者既是尊重,更是制约。
在新闻中出示消息来源,一般需明确交代提供事实的机构、部门、单位或个人姓名、职务等(特殊情况除外),这是对对方付出劳动以及提供信息的—种尊重。但新闻公开性的特点,又制约着这些部门或个人,要求他们认真、严肃、负责地提供事实,而不敢轻易提供假信息或说假话。
那么,在新闻写作中如何交代消息来源呢?
消息来源分为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大类。
一、直接来源:是指当事人或有关部门、有关人士直接提供的事实,也称“透露式”来源。特点是较可靠,说服力强。
这种来源强调“有关”,要求“对口”,也就是说话的部门性质和人物身份要与所说的话相适应。让教育局谈水利问题,或者让核弹专家谈农村春耕情况,就属于“牛头不对马嘴”。
比如报道一家著名剧院着火,新闻中让剧院管理员来介绍座位及设施损坏情况,让剧院经理来谈下次恢复开放的大致计划和时间,请消防官员介绍火势及救火过程,等等,就比较恰当,也确保了权威性。如果三者变换位置来提供事实来源,会变得滑稽可笑。
二、间接来源:是指消息来源不是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士直接提供的,而是经过转手引用其他新闻媒介的,也称“援引式”来源。
使用间接来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闻中个别段落用间接来源。如《人民日报》曾刊登《南通查处一批伪劣农用商品》的消息,只在导语之后第二段援引了《新华日报》的报道作为间接来源,其余部分都是本报记者采访的,并以“南通市工商局、技术监督局透露”等字样交代了直接来源。还有一种是整条的新闻都用间接来源,也就是将多家新闻媒介就某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作综合集纳,从多家媒体援引。
一般地说,交代消息来源大都采用直接透露法,即指名道姓、不作任何遮拦地交代来源。前提是征得新闻事实提供者的同意。如“×××说”、 “×××单位透露”、 “×××证实、声称、宣布、表示”等等都属此类。
如果事实提供者要求隐名埋姓,一般应为其保守秘密,提供保护。可用暗示手法或抽象手法交代来源。如不便公开部门名称、人物姓名和头衔,可用“据有关部门介绍”、“从有关方面获悉”、 “据权威人士透露”、 “一位要求不披露姓名的人士说”、 “他以不透露姓名为条件对本报记者说”等等。
一则比较成熟的新闻稿中,往往需要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互相补充,直接透露和含而不露交替使用,这样可使新闻事实较为完整,表述上也较灵活。
新闻中交代消息来源还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1、要确保消息来源的权威性。有时消息来源的渠道很多,但不能随便拿出一个来源来凑数。若以为只要出示了来源,管它是否合适,是否权威,就算做到了新闻写作的规范和科学,这是错误的认识。所谓权威,并非指提供消息者地位的高低,而是指其对新闻事实有无发言权,与新闻事实的接近程度如何。
2、对所有议论性的材料务必要交代出处。
3、交代消息来源是指要出示与报道有关的主要事实和重要情节及观点的来源,并非新闻中每个事实、每个数字、每句话都得做到“个个有来历,句句有出处”。一般来说,属于公认的事实、属于常识性的内容以及记者亲眼看到的材料,毋需交代消息来源。另外,简讯、快讯之类的体裁,也可省略消息来源。
- 校大学生网络通讯社深入各学院交流新闻写作与投稿
- 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微博传播运营攻略
- 中小学语文课将配古诗文吟诵“教学包”
- 五部民乐新作“上海之春”首演,听见一个古老而现代的中国
- 提升新闻写作水平 增强企业宣传意识 泰安地方金融组织新闻通讯员培训今日开班
- 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及前景展望——以今日头条新闻机器人张小明(xiaomingbot)为例
- 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三年内将建设100个共享书吧
- 《自媒体新闻写作探研》出版多侧面探讨自媒体新闻写作
- 张为民为家乡创作旅游歌曲《庐山赞歌》获大奖
- 2019河北阜平县招聘职教中心教师公告【招63人】
德迅网 » 新闻写作勿忘交代消息来源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