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还原一个真实的写作者刘嘉俊

8月23日晚,39岁的作家刘嘉俊被发现因突发心脏病猝死于家中,因一人独居,故十天后有约的朋友上门寻找才被发现。

刘嘉俊的身份众多,他去世的消息马上引起了社交网络的震动和哀悼——有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同期:韩寒;有阅文白金级别写者的前后辈:跳舞、流浪的蛤蟆;更广泛的是他的读者和学生。直到现在,都还有人后知后觉——“刘嘉俊就是格子里的夜晚吗?那个写《数字生命》的格子?”“原来我初中就看过他的《少年班》。”

可见,这是一位在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都站稳了的作家,他的关注度被自己的低调给分了流。

刘嘉俊的去世,在网络文学圈内引发的震动远超过圈外。于是,8月31日,刘嘉俊的追思会在上海举行,记者去了现场。随后,我们还独家专访了同为“白金大神”的网文作家猫腻,鲜少接受采访的猫腻,这次愿意为“格子”说两句。

猫腻:

他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许多网文作者认识刘嘉俊的契机,是网站年会或作协组织的旅游,猫腻也一样,他们的最后一面是这两年里的某个会场,“如往年一样嘻嘻哈哈说了几句闲话,挥手作别。”

“那个晚上”,猫腻本来在群里聊天,是唐家三少忽然出来说了这个消息。

“懵了很久,然后不停地刷朋友圈和微博。”猫腻说道。

跳舞和流浪的蛤蟆都在知乎提到了刘嘉俊的精致,他拥有上海男人的雅趣,懂吃,懂喝,懂摄影,懂旅游。“说真的,圈子里很多朋友喝威士忌都是被他带着走了第一步。”

而好友形容刘嘉俊时,也说“他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猫腻在回答“刘嘉俊是个什么样的人”时,自然而然地划分开了他的生活和工作。工作上,了解不多,但以前聊过,“知道他在很多方面的想法与实际操作,对这么多领域的热爱与时间精力的投入,真是非常帅气。”

猫腻能够肯定的是,刘嘉俊在创作的基层领域之上做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梳理分析是主动且自觉的。“一般的网文作者大都停留于直觉、感性认识的阶段,因为做这种工作很辛苦,而且更多(需要)的是基于兴趣与对行业的使命感。”

但这一周多来,关于刘嘉俊去世的舆论走向却出现了错位,一顶运作混乱的帽子就这么盖在了网络文学的圈层之上,甚至有作者呼吁成立线上小组,每天互报平安。

“任何行业每年都会有意外不幸的人。但我觉得这不是圈子或者说行业的危机感,更应该说是年龄带来的危机感。我们这批作者现在基本都是四十上下了,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也要多注意健康方面的问题。”猫腻的回应委婉却有力,刘嘉俊的自由和健康不该被混为一谈——“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格子只是愿意一个人更多地停留在他的世界里。”

追思会:

他人缘极好

这并不是一个孤独死去的故事。

刘嘉俊生前足够仗义,人缘极好,8月31日,人们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他的葬礼和追思会。

“生于1980年,从没指望能活很长。小学和中学在上海东北方的平淡的没什么名气的学校里度过。1999年,因新概念作文大赛而直升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从此把文字当作职业,以往从事IT的宏伟计划只能当梦来做。2001年,计划比较多。比较现实的是作家出版社将出版我和另一作者合作的《高三史记》,比较不实际的是……无数梦想。”

这是刘嘉俊在19年前写于一本作文赏析的自我介绍。

他是80后文学新浪潮的第一卷浪花,凭借短篇小说《物理班》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他的“无数梦想”,便是之后踩中的每一次行业风口和浪尖。

2004年开始,刘嘉俊在起点中文网写小说,是第一批网文写手。他的职业经历也很丰富,从《萌芽》的编辑,《壹周》的记者,阅文集团的法务综合部,到上海湛极文化的老板……

“格子是一个全能型的作者,他不仅能够在小说领域横跨青春文学和网络文学,还做过记者、教过商务文案,能写商业计划书、做咨询、写策划案,还做过漫画脚本、游戏策划,填过歌词,写过剧本……”前编辑isotone与记者分享,他补充道:“而以上每一项都不算是泛泛之作。”

刘嘉俊的父母也出席了追思会,“他本来是物理班的么,我们都觉得,进文科班好,对,理科读文科,反而占优势。”

据同事回忆,刘嘉俊确实对自己是一个会写作的工科生非常骄傲,工科思维给了他强大的逻辑和策划能力。“格子试图探索文字不同领域的边界和寻找一些本质规律的雄心,并做到转化为教学时的‘知行合一’。”isotones说道。

教学是刘嘉俊留下的种子。

他在高校开专业课,也在线上直播,教授写作方法,受众从小学生横跨到普通读者,无论资质还是金钱都零门槛。追思会现场的萌萌是他最亲的一个学生,她反复对记者强调“格子老师对我们很好”。她透露,除了写小说,写剧本,刘嘉俊还会开设文学策划,甚至写歌词等课程,“他不会把每个人框死,培训成他想要的样子,而是找到我们真正适合的方向。班里有一半的同学留在了这个行业,他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

(责编:张丽玮、吴楠)

德迅网 » 还原一个真实的写作者刘嘉俊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