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办好新时代的农民讲习所

办好新时代的农民讲习所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毕节市委书记 周建琨
 
  脱贫攻坚讲习所,干部群众你和我。
  就像当年见红军,看见干部不再躲。
  宣传政策讲道理,房前屋后种水果。
  党给我们拔穷根,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是流传在我们毕节乡村的一首新民谣,它反映了农民群众对脱贫攻坚讲习所的欢迎和称赞。
  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的讨论时听到这首民谣,了解了讲习所的有关情况,他高兴地说:“新时代的农民讲习所,赋予它新的内涵,这是创新。”总书记的肯定对我们是巨大的勉励和鼓舞。
 
  我们为什么要办讲习所?
  毕节地处乌蒙山腹地,“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全国惟一的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过去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各级各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减少贫困人口157.6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9.9%下降到13.2%;试验区设立29年来,森林覆盖率从14.9%提升到50.28%,成就和变化都是巨大的。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脱贫“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这“最后一公里”是攻坚战。毕节目前还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一个地级市,贫困程度很深的极贫村还有529个,贫困程度很深的群众还有92.43万人。
  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的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脱贫攻坚是群众的事业,只有激发出群众的内生动力,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组织起脱贫攻坚的人民战争。这就需要宣传和动员群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借鉴我们党在大革命时期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做法,我们想到了开办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以此搭建一个有吸引力的平台,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进来。
  我们在全市干部大会上要求,各县乡村都要办讲习所,通过群众会、报告会、院坝会、田坎会等形式,讲政策,讲思路,讲方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精神动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第一个讲习所今年4月在威宁县成立。此后迅速普及,到11月上旬,全市已经办起了3896个,共举办讲习1.8万多场,培训干部群众200多万人次。
  这种讲习所跟我们常见的培训班不同,它的特点是“讲”和“习”并重,更注重实践环节。农民能听得懂,感到管用,能解决问题。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生动活泼,很接地气,确实起到了开启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的作用。
 
  讲习所由谁主办主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没有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没有一支精神振奋的干部队伍,“最后一公里”的脱贫攻坚战是打不赢的。因此,讲习所必须由各级党组织来主办、主导,同时吸收各种社会力量参与。
  为什么这么想呢?毕节全市面积近2.7万平方公里,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讲习所要服务的农民人数众多,很多人散居在偏远的山区,只有党和政府才有能力把如此广大的农民群众组织起来,为他们服务,带领他们一起奋斗。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办讲习所的过程就是加强农村党的建设的过程、带队伍的过程。我们的农村党组织,我们的党员队伍、干部队伍,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地加强或者重建。从这个认识出发,我们经过反复调研和慎重研究,作出一个决定:把农村党支部建在村民组、建在产业链上。
  现在的毕节农村,村庄有党总支,村民组有党支部。这就形成了总支连支部、支部连小组、小组连党员、党员连农户的格局。它的显著好处在于,能够把每一个农户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更容易促成党的基层组织和农民的良好互动。
  党组织延伸到哪里,脱贫攻坚讲习所就跟进、覆盖到哪里。按照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从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我们充分利用党校、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精神文明活动中心、闲置校舍等场所,分别作为市、县、乡、村四级讲习所的固定阵地。有条件的村民组、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等,也办起了讲习所,真正做到了村村挂牌、户户知晓。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这种做法也给予了肯定。

德迅网 » 办好新时代的农民讲习所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