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学生就是如此。她从小上私校,名列前茅,课外活动也很突出,但是在父母的高压下,她养成了一种谨小慎微的性格,特别害怕犯错。这个孩子现在才9年级(大致相当于中国高中一年级),之后10年级、11年级的时候她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令人不敢细想。
虎爸妈的教育模式有着天然缺陷,那么号称让孩子快乐成长的羊爸妈呢?
羊爸妈:“让孩子自然生长”
“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成长”几乎是所有羊爸妈的口头禅。
虽然我不同意虎妈蔡美儿的教育理念,但我赞同她对孩子的一个观察:没有小孩是天生就喜欢学习或演奏乐器的,他们需要坚持过最初枯燥的练习才能找到自己长久的兴趣点。
而羊爸妈的特点,让他们的孩子缺乏这个初始动力,也就很容易落后一大截。
我曾经遇到过一对爸妈,每到假期就让孩子自行安排活动,结果孩子每个假期都荒废过去了,直到快要大学申请时才找到我们希望能“补救”。可是孩子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就重新培养起自己强烈的兴趣,更没有时间完成能让大学申请委员会认可的、可以代表他的热情和特点的课外活动。
要知道,教育就像栽种植物,完全不去修剪、浇灌、引导,杂草只能长成杂草丛,既不能成为你期望中的草坪,也不能成为一望无际的草原。
有些“牛娃”的爸妈说着不管,但其实这个“不管”背后,是非常科学的沟通方式、良性的教育理念;是通过不断地坚持和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找到很好的定位;是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去发展孩子的兴趣,结合孩子自身特点,找到了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这才是真正的顺其自然——要先找到孩子的特点,“顺其”特点,再让他/她自然发展。
羊爸妈的可惜之处,就在于他们只理解了自然,没有抓住前面更重要的前提:顺其。
不管是羊爸妈还是虎爸妈,采用的教育方式都过于想当然,没有真正理解教育的意义。当我们谈论教育的时候,到底应该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和观察,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当一个“披着羊皮的虎爸妈”。
具体要如何做到呢?
一、学会反思,摆正自己的心态
在教育上,家长要有自信。不是说自信自己做的所有选择都是对的,而是指:
并不是说你的人生没有成功,就不能要求你的孩子成功;
不能因为你的人生没有成功,就强加于孩子,让他完成你的目标;
更不能是因为你人生是成功的,就要求孩子“你必须要超过我”
这个自信,既是对自己:不管自己有什么样的人生际遇,都可以尽己所能地帮助、引导孩子。也是对孩子:相信在好的沟通机制、提供充分的信息与分析,孩子能够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
毕竟,就算是家长,也并不一定永远能预知一切的发展趋势,而孩子根据这些信息做出自己的选择,往往后悔的可能性更小。
就拿被很多家长避之不及的艺术专业来说吧,在我从业的十数年来,艺术专业往往被大部分家长认为是“没有稳定饭碗”的“loser专业”,但从三个层面上来说,这些家长的想法都是有漏洞的:
艺术专业有很多很好的职业发展方向,比如UI设计师、服装设计师等等,并不比其他行业差。
孩子也可能有艺术天分,成为艺术家。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未来工程、会计等专业有很多工作也许会被机器人取代,但是艺术是只有人能够做的。人的审美趣味、自然流露的创造力,这些是技术永远无法取代的,这意味着这个行业有长久的生命力。
二、 学会退后一步
这不是说像羊爸妈一样,退到几乎对孩子没有任何指导和建议的地方,而是说,家长可以适当地放低自己的位置,在把合适的工具和资源提供给孩子之后,自己站在远处,看他/她自然而然地找到自己的方向,而非过于关注自己的权威和存在感。
我曾经遇到过一对非常睿智的父母。他们其实在教育上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在跟我们交流、提供了基础理念之后,对我们的干涉很少,大部分的课程选择都由我们和学生自行交流。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爸妈的态度就是“儿子你自己定吧,爸妈相信你。”
但是在这信任背后,其实有他们自己私下做的大量调研以及和我们的长时间及时沟通,确保孩子的进度合理。
这就像放风筝一样,风筝在自由地飞,而父母远远牵着一根线。由于年长,他们能看到风来的方向,当风筝的行进路线出了问题,就轻轻地扯一扯线,在它最终有自由飞翔的能力之前,远远地引导。
这也同样需要一些勇气,去承担也许你未曾思考的后果——假如你把优势、劣势跟孩子说得非常清楚,和他/她充分交流,他/她仍旧不愿意听从你的建议,去当你期望的工程师、律师或是医生。这时,要真的懂得说一句“好,我尊重你的决定”。
三、合理强势,合理温柔
前面我们提到过虎爸妈的一个特点是过于强势。其实强势并非一个糟糕的特点,而是需要和有逻辑的教育原则相结合。
而可以像羊爸妈学习的,则是通过充分地尊重,让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是放松的,能体会到爱和欣赏,而不是威严和责骂。
四、充分尊重孩子、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我曾经在和一个家长谈话时和她说到这一点,她脱口而出“我看我们家孩子,怎么看都是缺点,没有优点啊。”
但是假如父母都看不到孩子的闪光点的话,他们期望谁能看到呢?孩子想要在繁杂的人生选择中披荆斩棘,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第一步就需要来自父母的认可和支持。
在做专业选择时,家长想的常常是“如何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而从不去想,自己的孩子也许能创造、发明一些业务,去给别人提供工作机会。当我提到这种可能性的时候,经常收获的回答是“这个可能性太小了”。从概率上来讲,的确不大;可是从个体来讲,每一个“别人家的小孩”,在最初的时候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孩而已,家长又从何得知,自己的孩子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还是那小部分呢?
我很喜欢一句话,就是“父母的心有多大,孩子的舞台就有多大”。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可能性。而我最希望的就是,天下父母都能够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不求回报的教育心态,发掘自己孩子未来的可能性,在这场人生仅此一次的修行中,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