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习作中兴趣教学的作用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水口山镇宝安小学 唐燕飞)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那么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而在小学习作课堂中,要学会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写作的能力,指导学生能在生活中感受并积累写作所需要的素材。
一、拓展小学语文作文的写作范围
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之所以遭到阻碍,是由于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基础知识低浅,观察生活粗略造成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这种现状,针对小学生制定相应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充满写作热情,提升高效教学性。比如,教师对学生进行各种语言训练,包括根据词语造句,根据已有范例进行缩减或者扩充句子,使学生在训练中奠定结实的基础知识,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也可以以教学的内容为基础,要求小学生们诵读优美的段落与语句,让学生积累文化底蕴,在创作文章时,体现出高水平。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适用课外读物,各国名著,优秀文章等等,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进行品读,使学生知识层面得到扩展,知识视野更宽广,在进行写作时,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二、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在语文写作中,十分注重的是作者自身对于情感的把握和掌控。所以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思考模式。在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当中,教师一般只是在课上通过分析作文的主旨和题意,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但是这种古老的教学其实会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很大的厌倦感,学生很可能会被老师的思想牵着鼻子走,写出来的作文会缺乏自己的思想,显得千篇一律。所以,教师要多多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并且在生活中多感悟人生,用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喜欢且善于思考。
当看到作文题目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讲解,而是启发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课堂交流学生们自己的第一想法。教师做到只是整合和提高,点拨学生的创意,做一个引导者。
三、多提倡以应用为本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是以最后的实际运用为目的,而学生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写作实践的重要性:愿意花时间去想如何才能将写作更好的运用于生活和实践中去。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是起很重要的因素的,所以将教师的创意融入,指导学生不是死板的照搬照抄,而是活学活用。这样启发性的把学生带入作文课本的学习并引入生活的概念里,不是传统“教授只是教授”的模式。这样的将生活和作文课程相关联,不把他们进行割裂,两两相融合,在实践中感悟语文作文的内涵,又在课本中发现值得学习的文化,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作文课程的理解。
四、提高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世间万事万物都会有比较大的好奇心,对一些生动有趣的东西,或者鲜艳的颜色等等都会有很大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好好的借助小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引导他们进行观察,从而在生活中提升对写作的兴趣,将写作生活化,这样更能让学生更好理解写作这门课程。
观察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点滴可以是学校中的一颗小芽,也可以是周围身边的同学们,亦或是今天突然经历的一件值得回忆的事情。这些事虽然都是非常微不足道的琐事,但是真实存在的。这样的点滴积累得多了,那么学生在写作中就可以信手拈来,不再死记硬背,而是有着个人特色的案例。
在实际中,老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告诉学生应该从什么角度进行分析。比如观察学校的一株小苗,那么先观察记录它的颜色、大小,而在接下来的观察中,可以选择一些恶劣的天气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比如在大雨中,或是在烈日下等等,这株小苗又有哪些变化?这种就是有说服力且感染人的例子。这样的观察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力,还可以成为今后学生写作的素材。
写作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选取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能被学生更好理解的例子,从而进行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