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创业故事:青海小菊花做出大文章

  央广网北京9月30日消息(记者凌晨 葛修远)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提起青海,人们会在第一时间想到青海湖;提起青海特产,人们心中就很难有统一的答案了。比起新疆的哈密瓜、甘肃的兰州拉面,青海一直缺少这样一个世人皆知的标志性特产。几个来自北京的退伍军人在青海种起了高原冠菊,力争改变这种局面,将高原冠菊打造成青海的新名片。

  在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黄河岸边的“高原冠菊育苗与种植示范园”内,成片的菊花开始绽放,犹如一片金黄色的田野,在黄河岸边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而这片花田的主人则是来自北京的几个退伍军人。

  司涛,1983年入伍,1995年从原北京军区转业到农业部工作,2000年开始创办自己的通信技术公司,并组建起这支以复转军人为核心的创业团队。事业逐步稳定后,司涛又盯上了青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开始做琢磨起茶饮的种植。于是,司涛又带领团队开始谋划起二次创业

  司涛说:“下决心很难,不是从事本专业,跨行比较大,一步跨到农牧种植行业,压力很大。”

  功夫不负有心人,引种自黄山的菊花终于在高原成功落户,对比黄山的原有品种,高原冠菊的多项指标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丁晨旭表示:“绿色、天然、无污染,因为我们种植的时候,用的水都是黄河里的水,不喷洒农药。然后再一个是经过我们的分析检测由于以后,我们发现青海的高原冠菊里面的活性成分,尤其是黄铜的活性成分要远远高于平原地区的”

  说到化隆县,除了优良的日照条件和便利的灌溉资源,还有一样在全国有名的行当就是“做拉面”。30多年的时间里,化隆人的拉面馆遍布全国210个大中城市,并且走出国门,一半以上的农业人口外出务工。但是人都走了,谁来种地?

  司涛说:“家里头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儿童很多土地在荒置,我们在基地这一块全部把它收过来,第一个就是土地流转这块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一亩地一千三,实打实地拿到一千三,第二个就是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我的基地劳作,我们每一天基本上80-100”

  随着越来越多司涛这样的创业团队的进入,盘活了当地大量的闲置土地,也为留守的劳动力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低,化隆县累计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15.25万亩,占全县耕地的28.9%。通过土地流转,化隆县不仅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而且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县16个乡镇231个村的21741户农民因此受益。

德迅网 » 创业故事:青海小菊花做出大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