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李玉振利用跑运输的间隙到寿光、温州等采摘前沿地参观学习。考察回来后,镇工作区书记王中杰了解到李玉振回乡创业的想法,主动找他了解情况,共同分析发展前景,协调优惠政策。
大众网临沂·海报新闻4月18日讯(记者 邓梦娇 通讯员 王晨晨 吴涛)“我们一家人还专门换了双鞋来摘草莓,没想到这大棚里这么干净!”市民刘先生一走进草莓采摘棚,便发出感慨。采摘园园主李玉振解释道,“棚内地面铺设防草布,防草布能防止杂草生长,降低劳动强度,环境整洁美观,还能有效防止昆虫和小型动物的侵害和生长......”说起田间农事,李玉振头头是道,但是在一年多前,他还是名运输车司机。
“我在外面跑大车跑了六、七年了,全国各地跑,离家远,慢慢就萌生了回家创业的想法。”一次运输途中,家住上冶镇二村的李玉振发现采摘农业经济效益特别好,经过一番考察,他毅然决定放弃运输事业,回到家乡发展采摘。2017年,李玉振利用跑运输的间隙到寿光、温州等采摘前沿地参观学习。考察回来后,镇工作区书记王中杰了解到李玉振回乡创业的想法,主动找他了解情况,共同分析发展前景,协调优惠政策。
2017年底,李玉振卖掉运输车,拿出40多万积蓄,一鼓作气,一头扎进草莓采摘棚建设中。为节约资金,他利用网络平台,采购钢管、滴管、暖风机等设施,并通过互联网学习安装知识自行安装。
刚开始种植,因为育苗渠道和育苗技术不成熟,李玉振错失了种植草莓的良好时机,加上不了解适合传粉的蜜蜂种类,第一批开花的植株因传粉不及时,种出的草莓比别人晚一个月才上市。于是,他通过互联网联系在外优秀人才,请教草莓种植技术,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引进一批雄蜂进行授粉。
走进采摘棚,一股清凉的气息铺面而来。智能玻璃温室大棚占地面积1112平方米,棚内采用立体种植技术,实际种植面积可达2000余平方。棚内所有设施均采用智能化电控,棚顶有内外两层遮阴网,可遮蔽70%的阳光;天窗可自动开启通风;大棚一侧安装水帘,利用棚内气压差达到雾化效果,提高棚内湿度;空中安装暖风通道,遇到极端天气,开启暖风炉保持棚内温度,防止温度过低;地面使用立体种植技术,节约土地,“向上”发展;地底安装滴灌系统,不仅定时、定量进行浇灌,还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
“种植技术和安装设计,我都是在网上学的。”李玉振告诉记者,他通过互联网直接购买草莓专用培育基质,进行无土栽培,育苗成活率可达97%,结果率提高1.5倍,抗重茬、抗虫性能强,口感也要比普通土地的草莓更加香甜。通过学习县里先进的推广技术,棚内采用物理防治手段进行防虫防害,真正做到产品绿色无公害。正在采摘的赵小姐告诉记者,“这里的草莓特别香甜,我是他们家的回头客了。”
“在春节前后,我的草莓要卖到50多一斤,年收入也可观,虽然挣得跟我在外跑运输差不多,但是离家近,能天天看见家人。”李玉振告诉记者,在采摘棚西面,他还开发了金蝉采摘项目,五亩土地一个月的收获季就可获益6万元。“我现在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已经成功注册了紫荆河家庭农场。”由于目前规模较小,草莓采摘供不应求,下一步,李玉振计划扩大生产规模,种植葡萄、猕猴桃等作物,利用作物不同的成熟期,让采摘之行不间断,一年四季皆可摘。
通过口口相传,来采摘的人们络绎不绝,李玉振的采摘事业红红火火。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上冶镇政府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服务与支持,是上冶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的又一成功举措。目前上冶镇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思路,不断强化科技支撑,适应农业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趋势;强化基础支撑,补齐农业农村服务短板;倡导特色经济,打造田园服务综合体。按照“一村一品”的目标要求,姚河扫帚、蔡庄鸵鸟、仲口西葫芦、水湖金蛋等特色产业正散发出勃勃生机。
德迅网 » 临沂运输司机返乡创业 “互联网+”种出草莓“金果果”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