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砥砺奋进的五年·人权篇】火草布打造幸福生活—傈僳族罗富花母女的创业故事)
傈僳族母女罗富花(右)和海慧珍(左) 摄影:王珊珊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芳):在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大营镇萂村,一栋有着民族特色的木制房子和它旁边气派的两层楼厂房特别显眼,它就是傈僳族妇女罗富花的家,也正是在这里她开起了傈僳族特色农家乐,还创办了自己的火草布制作有限公司。
聊起今天的生活,罗富花感慨不已。她说:“当时我做这个(农家乐)的时候,村子里一家做的都没有,我是第一家。现在我真的很好过。做这个之前,我就是种玉米和烤烟。种玉米一年就两三千(元收入),烤烟还算可以,一年也就二三万。种地完全靠天,那几年家里孩子又读书,生活根本就不够。我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定居在宾川县的傈僳族是云南省认定的9个“直过民族”之一。“直过”指的是由上世纪50年代初的原始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社会背景。由于受到历史和自然等因素的制约,他们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生存发展条件普遍艰难,贫困程度比较深。2011年位于宾川县境内的佛教圣地鸡足山旅游公路建成通车,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逐步把沿线的景观、民风民俗和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也给罗富花带来了发展的机会。
傈僳族农家乐 摄影:王珊珊
由于紧邻佛教圣地鸡足山,罗富花家的农家乐生意一开张就十分红火。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有,甚至还有外国的。在和客人的接触中,罗富花自己也慢慢地不那么害羞了,还会主动问客人蒸的羊肉合不合胃口,炒的菜好不好吃。生意逐渐走上正轨,罗富花也闲不下来。她在店门口摆上织布机,客人不多的时候就到织布机上织布。土法织布是很多少数民族妇女特有的传统手艺,傈僳族妇女也不例外。她们通过织布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穿衣问题。虽然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但这个传统在一些家庭中保留了下来。罗富花织的正是傈僳族传统的火草布。最初她只是想单纯地干一点家务活,没想到越来越多的游客对火草布服饰感兴趣。无心插柳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刚开始的时候我没那么想(用织布来吸引客人),织布机放在那里我就闲不住,没人来吃饭我就过去织。慢慢地我就发现这个布卖的出去。”
罗富花提到的火草是中国西南地区常见的一种草本植物。傈僳族妇女很早就发明了火草织布技艺并相传至今。她们从一张张不起眼的火草叶中抽丝,与麻线一起搭配搓成火草线来制作傈僳族传统服饰。由于工序复杂,通常织一件衣服要花几个月的时间。但是火草布结实耐磨,火草还有药用功效,因此价格不菲的火草布服饰在罗富花的店里也慢慢打开了销路。一次,在镇政府的推荐下,罗富花参加了在昆明举办的云博会,会上有个客人要和她签一张2万元的订单,要求在20天的时间里提供20件成品服装。短短时间一个人根本做不出来那么多,罗富花无奈放弃了订单。平时的小打小闹越来越适应不了市场,罗富花有了要规模化发展的念头,她要把村里会织火草布的妇女都带动起来。2017年,罗富花成立了宾川县织女情傈僳族火草布制作有限公司,鸡足山周边4个村100多户人家跟着她一起织布,发展火草布产业。村里的织户因此每年能增加至少1.5万元的收入。
傈僳族农家乐的招牌 摄影:王珊珊
公司慢慢有了稳定的订单,罗富花却并不满足。传统的火草布服装样式虽然独具特色,但缺乏精心的剪裁和时尚的设计,销路受到限制。罗富花想着要升级传统的火草服饰。她把在城市里工作的女儿海慧珍拉回来,一方面要将传统的手艺传承下去,另一方面要让在大城市工作见过世面的女儿为火草产业带来新的思维。海慧珍说:“现在年轻人都愿意往外跑,不太注重自己的民族文化,都喜欢跟风。本来明明你有宝,非要往外跑。我本来也是这个想法,但想想身为一个傈僳族姑娘,你必须要学会织布。现在我们村里面奶奶辈、阿姨辈和姐姐辈都特别支持我们母女俩做这个事情。”
尽管离开城市生活内心会有不舍,但海慧珍也明白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在妈妈手把手的指导下,她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织布的基本要领。在母亲的鼓励下,她还参选了傈僳族学会的彩虹仙子,并不擅长歌舞的她,通过讲述自己对发展火草产业的想法而赢得了比赛。现在的她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以宣传使者的身份对傈僳文化进行推广。最近学会内部竞选管理层,她成功当选文化产业部的部长。她说,要把火草服饰推广出去,除了政府支持和学会参与外,自己也要努力,要做出像样的东西。
通往佛教圣地鸡足山的公路 摄影:王珊珊
母女俩将传统手工艺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作法也得到了政府层面的认同和大力支持。宾川县大营镇政府一方面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向外界推广火草文化,同时为火草产业搭建平台,帮助她们拓展游客群以外的销路,进而改善周边傈僳族百姓的生活。镇里从2016年开始每年在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阔时节”上举办活动,通过活动邀请社会各界来认识傈僳族,认识火草产业。
现在母女俩每天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放在傈僳传统服饰的设计和宣传推广上。她们将消费者细分,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来扩展产品种类,目前已经设计出了火草布旗袍和晚宴裙,下一步还会推出小而精美的火草饰品供游客购买。女儿海慧珍还打算通过网络平台拓展销售渠道,让火草服饰销售到更远的地方去。妈妈罗富花想着要尝试火草的人工种植。自然生长的火草每年只产一次,产量不够企业发展不大,这样能带动的贫困户也少。只有发展壮大,才能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海慧珍说:“希望我跟我妈的选择是对的。现在我们最大的目标就是能带动宾川县傈僳族的经济发展。不要再扣在我们头上一个帽子,说我们是大山里面的,都是不懂文化的。”
#p#分页标题#e#对于未来,罗富花母女俩打算稳扎稳打,一边摸索一边完善。罗富花说,火草布里的红色代表日子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她们要做的就是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同时借助市场机制将火草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傈僳族妇女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好生活。
火草布和火草产品
标签:
(原标题:【砥砺奋进的五年·人权篇】火草布打造幸福生活—傈僳族罗富花母女的创业故事)
德迅网 » 【砥砺奋进的五年人权篇】火草布打造幸福生活—傈僳族罗富花母女的创业故事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