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艺术家、产品教父,他做了一款APP帮助1745万人就业

艺术家、产品教父,他做了一款APP帮助1745万人就业(图1)

文丨商界网编辑

2010年11月20日,广州,一个六七人的产品小组正式组建;

2011年10月1日,这个产品小组的一款产品——“微信”登上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软件第一名的位置。

主导这款产品的人叫张小龙,时任腾讯广州研发部总经理。短短3年时间,微信已经成为中国每一款智能手机上必不可少的应用软件,《2015微信社会经济影响力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一年里,微信拉动信息消费达1381亿;拉动直接和间接社会就业达1745万人;近十分之一的地球人都在用。

当张小龙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时,也被外界默契地贴上了三个标签。

——艺术家、偏执狂、产品教父。

艺术家的起与伏

1998年秋天,周鸿�t经人引荐,第一次在广州见到了张小龙。

彼时,张小龙因foxmail1.0版本的问世,已在业界声名显赫。时任《电脑报》记者的李学凌曾描述:“只要你站在黄庄路口,大喊一声,我是Foxmail张小龙,一定会有一大群人围上来,让你签名。”

而当周鸿�t见到这位“传说中的名人”时,他正和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小破办公室内,周遭烟雾缭绕。看到周鸿�t之后,他掐灭了手上的烟,面无表情地走了过来。

后来熟了,周鸿�t偶尔到广州时会和他一起走街串巷买盗版碟。

“他已经在广州生活了五年,可他不会讲粤语也不会砍价,一直被当‘水鱼’宰。”周鸿�t说。

当年的张小龙给很多人的印象是一名优秀而落魄的技术人员:外在开朗,内心保守。周鸿�t经常劝告他: Foxmail没有商业模式是不行的。张小龙不以为意。周便批驳他:要加广告,要盈利。张小龙回答: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了。

每一次争论,都是张小龙以长时间的沉默来结束。

“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就做出了微信呢?”周鸿�t至今疑惑。

Foxmail如日中天时,腾讯只有10万用户,Foxmail被誉为唯一能与微软Outlook对抗的邮件软件。然而,就在马化腾、张朝阳欣喜地寻找风投向商业进军之际,张小龙却陶醉于Foxmail数百万用户所带来的成就感之中,或者说他更纯粹,甚至缺乏商业智慧,丝毫不关注技术与商业、财富之间的关系。Foxmail更像他证明才华的作品,而不是拿来创业获取财富的产品。

一年后,张小龙将已成为“包袱”的Foxmail出售给了博大。消息宣布后的夜晚,他写下了一封充满伤感情绪的信,他在信中将Foxmail比喻为他精心雕塑的艺术品。

“从灵魂到外表,我能数出它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典故。在我的心中,它是有灵魂的,因为它的每一段代码,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时的意识。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

张小龙一直是孤独的创作者,他在宽阔的赛道中往前奔跑,但商业和盈利却成了他的障碍物。当年他刚过31岁,很多人认为他的个人传奇会因他的情怀而结束,但并没有。

事实上,张小龙后来的产品几乎都带有他个人的艺术追求和人文情怀。比如,微信和 QQ 邮箱。

微信3.0的开机页面上放出了迈克尔.杰克逊的图片, 边上写了MJ的一句话:

“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

“谨以此版本纪念迈克尔杰克逊,感谢他的音乐陪伴我们的产品开发之旅。”

同样,因为喜欢《蓝莲花》歌词和同事小女儿的涂鸦画,张小龙 就向许巍买下版权,将《蓝莲花》和涂鸦画挂在QQ邮箱的入口。

偏执独裁者

张小龙对产品近乎偏执的要求,成了微信高速前进的助推器。

位于广州华景路1号南方通信大厦的10楼,是张小龙和微信团队的办公地点。这栋写字楼下,常年有一大排等活儿的出租车在半夜出现。在出租车司机眼中,这里的人都是工作狂,黑白颠倒。

整个10楼的办公区被完全打通,将近300人在这里办公。产品经理、工程师和实习生混坐在一起,大家谈论有关微信产品的每一个细节。100元一包的高档香烟和5元一包的地摊货所散发出来的烟雾飘荡在办公区域。

“他是一个偏执的独裁者。”广州研发部前员工宋轩评价张小龙。

2013年5月,绰号“啃饼”的工程师日夜不歇地完成张小龙下达给他的任务——开发“打飞机”游戏。这位年轻工程师充满激情,在接下来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他一口气开发出4款“打飞机”游戏,其中包括彩色版、画风怀旧的黑白版,甚至有界面上时不时冒出鸡、鸭等小动物供玩家射击的搞笑版。

最终,那款黑白素描风格的“打飞机”被张小龙选中,作为微信5.0的欢迎界面,它符合张小龙一贯对“极简”风格的信仰。

其实,这并不是张小龙开发的最复杂、修改最多的软件。他的多数产品都是经过手下工程师成百上千遍的修改,才被允许上线,这位乔布斯的东方信徒不允许产品出现任何瑕疵。

前广州研发部工程师王伟说,微信的开发过程通常是由张小龙先给手下的产品经理一个大致的定位和需求,让他们和工程师花几天的时间画出图纸。产品经理再拿图纸给张小龙过目,等他提出建议。可后来,图纸已经不能满足张小龙的需求,他让工程师们直接做出成品,让他安装在手机上面试玩,再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他对微信细节的苛求令工程师们感到恐惧。”

大到一个按钮应该在左边还是右边,小到一个图像差了几个像素,都是张小龙需要考虑很久的问题,很小的细节都足以让他和产品经理争执一个通宵。而第二天上午,产品经理们就要带着头晚的修改意见和工程师重新做出成品,送到张小龙手中。

一次,张小龙问一个同事,微信3.1与3.0的会话列表有什么修改?对方说没看出来,张小龙回答:会话列表每一行高度少了两个像素。

张小龙在研发部拥有一间独立办公室,这间办公室在10层办公楼最里面的角落,房间除了他的办公桌,还摆了一张方形会议桌。工程师们会在半夜或者产品需要紧急调整时被张小龙召集到办公室开会。

正是在这间充满烟味、汗味的办公室里,张小龙和产品经理们一共在6个手机平台上发布了90个微信更新版本,几乎在每次更新前,这间办公室里都传来大声的争执和叫骂声。

一些批评者认为,张小龙的完美产品是建立在不惜耗费员工的生命,反复试错得到的结果,张小龙对产品的偏执追求也被他的反对者视为独裁。

但即便如此,他的反对者也承认:张小龙是一个牛逼的人,牛逼的人玩独裁是可以做出牛逼的产品。

七星级产品经理

2006 年初的广研年会,是 QQ 邮箱团队的分水岭。所有人记忆犹新的是,当时张小龙指着一张迪拜帆船酒店的画说:“我们要做一个最好的邮箱,7星级邮箱。”台下一片笑声,张小龙自己也尴尬地笑了。

几年后,QQmail真的被腾讯内部称为“七星级产品”。用户经常用一个例子来说明QQmail在产品体验上的细腻入微:

如果你在邮件正文里提到“附件”,而你在发送时并没有粘贴任何附件, 那么系统会立即提醒:您是否忘了加上附件。

QQmail的成功,却让张小龙感觉到焦灼。 因为邮箱对于大数量的普通网民而言,依然是一个门槛极高的产品。 “也许,教会他们用@符号都需要许多年。”张小龙说。而后,张小龙就开始了他 从Web工具类产品到Web社交类产品的转变。

众所周知,微信的开发,始于2010年底张小龙给马化腾的一封邮件。

马化腾很意外一向沉默寡言的张小龙建议腾讯做移动社交软件。这种想法简直让人无法理喻:腾讯在移动社交方面早已开发出移动QQ,何必开发新产品自相残杀?

在张小龙看来,移动QQ更多是基于客户端的移植,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功能简洁的手机应用KikMessager正大行其道,而且,已经创办小米的雷军推出的米聊也极其成功。这些新社交软件的兴起对于移动QQ来说是极大挑战。

马化腾很快回复邮件,赞同张小龙的想法,并且让其作为负责人带领腾讯广州研发部开始这个项目。

2011年年初,微信ios版上线,但用户增长并不理想,整个研发团队都开始怀疑。

“我们做这么多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所有做的事情手机QQ都可以做,并且手机QQ有更强的渠道、更多的用户覆盖量,而我们是没有渠道的。我们没有优势,微信也没有前途。”

只有张小龙坚信能成功,他不断地寻找打开微信的突破口。

直到有一天,张小龙突然意识到:微信是否过于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增加一些文艺或者人性的元素会不会更好?之后,他放弃理性思维,开始武装成一个文艺青年。同时,微信开始增加一些更贴近人性的功能,查找附近的人、朋友圈、摇一摇……

微信产品总监曾鸣描述张小龙思考时的样子。深夜,大家在讨论公众号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可以做成淘宝一样的网店。张小龙否定了,他说“这个不对”——这是他的口头禅。接着他点燃了一根烟,不说话,继续沉思。最后他说,我们应该用标准化的接口把所有的企业、物品都连接到微信里——这就是微信连接一切的由来。

曾鸣说,张小龙没有方法论,也从来没有理性地说出过1234来。他提出一个观点,当时你会觉得也许这是对的,但是后来每次都被证实,这真是对的。

2012年,张小龙提出一个新观点: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当时所有人都在笑,觉得他是马云附体了。

很多人觉得张小龙越来越不像一个严谨的程序员,而是一个兜售概念的“忽悠大师”。

一次腾讯内部访问,张小龙坦陈心迹:“IT一直都不是由极客来推动的,而是由产品、公司在推动。唯一的转变在于,现在比过去的分工更加严密一些:我当时一个人写Foxmail,我做所有的事情,那时不存在这种分工。但现在不一样了,在成熟的领域里面,多数时候个人很难去跟一个大的机构去抗衡。”

世界一直在变,但张小龙始终“孤独”,他说,Think Different!我经常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我没有乔老爷的才,一定不能因为要Think Different而走火入魔。

德迅网 » 艺术家、产品教父,他做了一款APP帮助1745万人就业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