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创业大学生书写“锦鲤传奇”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80后”大学生蒋世波,是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井家村人,31岁的他如今可是乡亲们眼中的“锦鲤青年”。他2007年考入青岛农业大学,主修水产养殖专业,大学期间对观赏水族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时,他拒绝了6家企业伸出的“橄榄枝”,毅然返乡创业,如今,已在锦鲤水族产业闯出了一片天地。
  2011年10月15日蒋世波带着他精心养殖的一尾85厘米长的锦鲤“昭和三色”,在第一届济南锦鲤大赛暨锦鲤文化展上一举夺得全场总和冠军,拍卖出58万元的天价;在第17届中国锦鲤大赛上,他创立的鲁泉锦鲤选送的“大正”在1000余条锦鲤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场总和冠军。近年来,蒋世波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大学生创业者”“济南好人”“历城区十大杰出青年”“文明历城人”“济南市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乡村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说起与锦鲤的缘分,那还是2007年考上青岛农大,从校园人工湖里见到锦鲤的第一面起,我就喜欢上了。”蒋世波说,或许从那时起,这颗创业的种子就在他的心中悄然种下。
  兴趣引领创业。2009年寒暑假,蒋世波孤身一人南下上海、福建、广东、深圳等地的锦鲤养殖场学习实习,开阔了眼界。其间,在“锦鲤之乡”广东,一家龙头企业许诺聘其为技术经理,给以丰厚年薪,但被笃定回乡创业的蒋世波婉言谢绝。2010年,读大三的蒋世波怀着对创业梦想的执着和对锦鲤水族产业的信心,返回家乡历城区唐王镇井家村开始创业之路,创业之初建起两个养殖池,开始尝试养鱼。次年初,在父母10万元的支持下,又东拼西凑50万元,建起6个专业养殖池,承包15亩鱼塘,购入20条种鱼。同年6月成立济南鲁泉锦鲤养殖场。
  创业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有段时间蒋世波盲目扩张,在市区开设门店,这让他没有足够精力放在养殖上,一时的疏于管理造成两池大鱼直接损失60余万元。看到空空的鱼池和每天1500元的成本开销,他开始犹豫、动摇。父母含着泪说:“我们没有钱让你赔了,找个正经的工作,咱别干了。”
  “在迷茫的时候,让兴趣为你指路,沉浸其中,你自然会拨开那一层萦绕在眼前的迷雾。”蒋世波决定,“跪着爬着也要坚持走下去”。他关掉门店,一心扑在养殖场,一点点地做,一池池地养,经过专业饲养、扩大规模,实现了从当初的两个鱼池到现在的规模化养殖。截至目前,他的养殖场已占地300余亩,有温室2500余平方米,200吨生态循环过滤池50余个,野塘20余面。相继引进日本锦鲤纯种种鱼50余组,年产优质锦鲤一千多万尾,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已成为省内极具规模的专业锦鲤养殖场,被评为济南市现代渔业示范园,成功加入中国锦鲤俱乐部,并在网上宣传销售高端锦鲤。
  “传统渔业想要升级发展,接受新的理念和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创业就是要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希望自己能为山东水族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和美丽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蒋世波说。通过学习深造,蒋世波成为中国第一批锦鲤评审师,并积极参与组织锦鲤比赛和文化推广活动。他注重技术革新,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交流,研发了溢流和滴流相结合的过滤方式并承担多项课题研发,取得发明专利。自2011年起,青岛农业大学海洋学院领导和专家多次到济南鲁泉锦鲤养殖场指导工作,建起青岛农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加强在养殖设备开发、饲料研制和遗传繁殖方面交流合作,近期已与青岛农业大学签约山东省重大科研课题合作协议,后期计划成立青岛农业大学唐王锦鲤研究院。而在锦鲤文化方面,蒋世波与山东大学城市文化研究院合作深挖锦鲤文化,探索开发乡村旅游和文创产品,实施一二三产融合,给锦鲤产业注入持久活力。而这个“锦鲤青年”创业同时不忘带动村民一同致富,发挥领头雁作用,创业至今共发展农村养殖户20余户,推广锦鲤养殖500余亩,村民累计增收超过1000万元。
  凭借着多年在锦鲤事业上的“精耕细作”,蒋世波不仅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更坚定了拓展事业的信心。创新创业无止境,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蒋世波为更多想返乡创业大学生作出了示范,他们将来也会像蒋世波一样,在农村这片创业蓝海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锦鲤传奇”。

德迅网 » 创业大学生书写“锦鲤传奇”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