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翼冠,创业5年了。投资人看中我是搞科研的,国内国外拿了两个博士后。科研团队相信我的创业经验,吃的苦积累下来都是阅历。
我们团队的志愿是抓住未来的医疗变革,现在已经跨进了这扇大门。当然,现在远没到回顾盘点的时候,但走过的路让我们相信,诚恳对人,诚恳做事,人不会辜负你,事也不会辜负你。创业像拼图,“拼”的是积累。
跌跌撞撞,撞进新浪潮
也许很多人可能不了解“高通量基因测序”,但不久的将来它与每个人密切相关,几年前我也一样,对这项里程碑式的技术突破懵懵懂懂。2011年当这项技术应用一次一次获得突破发展时,我还在成都艰难地开发一种新药。
有人这样比喻放疗和化疗。就像庄稼地里长了杂草,只能一把火烧干净,庄稼先长出来治疗就成功了,杂草长起来治疗就失败了。这样治疗伤害当然很大,我们希望开发一种新药,对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正常细胞组织尽可能地加以保护。
因为是技术出身,我本来不太善于和资本打交道,但那个时候找融资,借高息,我几乎被磨练成了一个“说客”。虽然药物研发内外交困,举步维艰,但我们一直在坚持。
就在身心疲惫的时候,我跌跌撞撞来到了“高通量基因测序”门口。在基因科学的视野中,每一种“癌症”都是一种不同类型的基因变异,癌症被重新定义为基因病。然而过去基因组测序谈何容易?
不少人还记得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6个国家,15年时间,30亿美元,堆满了一屋一屋的毛细管阵列、离心管等,解码人体2.5万个基因,被称作生命科学的“登月工程”。但这样旷日持久的研究方式,是不可能在临床普及的。而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一个人的基因组,在不到一天的时间,用几千美元的花费就可以得到结果,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自己的基因缺陷和发病概率,同时,更好地进行精准医疗。
这项技术的普及将重新构筑医学基础,如在过去肿瘤治疗上的很多无奈就在于只能用各种药物“试错”,直到有一种药物产生效果。而通过精准医学手段,可以更精准地使用某一种药物,既减轻了“盲目”用药带来的副作用,也为病人节省了钱财,使得医疗资源高效利用。
说了这么多,这是我创业中第一次方向转折。但如果没有先前“无知者无畏”般地投身创新药物开发,就缺少了这段创业经验,我也许会对这个浪潮视若无睹。当一个浪潮过去,你想追也追不上它。创业可能是冲动的,但绝不是盲目的,既需要韧性,又需要灵活地调整。虽然技术浪潮是一个偶然,但我回看当年一次又一次努力,原来都是朝着今天在走。
每份努力都是一片拼图
医者父母心,进这一行,病患的那种痛苦让你感同身受。在我研究生即将毕业的时候,父亲被诊断出胃癌。当时,精准医疗还没有及时应用于癌症的治疗。巨额的花费,巨大的痛苦,很多同样的病人家庭所要承受的,我也在承受。这也是我希望根植此领域的因素之一吧。
技术人员创业最缺经营头脑。有人说做学问和创业是两种不一样的思路,也常听说技术方与投资方闹得势同水火。但我不这么看,创业的历练让我能站在投资方与技术方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做到相对平衡,共同发展。做学问需要深入地思考,像一根线穿珠子一样把知识和阅历贯通起来,在学术上针尖式、迂回式、系统式、跳跃式的思维,在创业中也同样要用到。
当我把主要精力转向基因检测和精准医疗时,我开始加快筹建技术团队、管理团队、营销团队,我不一定每个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我可以把不同团队、不同领域的人才高效组织起来推动项目发展,因此创业过程中,我更像是一个整合资源的人。
单一学科背景可能解决不了我遇到的很多问题,只能不断地去学。最早接触到分子诊断是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那是2002年上半年,我参与开发基因分型诊断芯片,学习了很多分子生物学理论技术与传感技术。微系统所的前身是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有很好的工科背景。在那里,我接触到了很多工科知识。在美国亨利福特医疗系统那几年,我又学习了毒理学、药物分析与飞速发展的精准医学专业,这些多学科交叉背景对此后的综合创新有很大影响。在创业路上,我遇到的很多合作伙伴可能也是看重我的这些经历和多学科背景。
2014年我有幸结识了美国Otogenetics公司技术总监,高通量基因测序、精准医学专家汤文学教授。当时两三家上市公司在他们公司门口守着希望合作。我想他也在等一个合适的伙伴。通过深入交流,我们感到我们一起从事这项事业一定可以成功。2015年初我们作为共同创始人,成立云芯精准医疗科技公司。
一片全新的医疗图景
再说“高通量基因测序”,近两年,关于基因测序的应用在全球蓬勃发展。人们知道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检测出基因缺陷,预防性地切除了双侧乳腺与卵巢,以降低罹癌风险。那就是一种基于“高通量基因测序”做出的判断。
在我新一轮创业中,恰逢高通量基因测序成本下降、技术成熟,使得精准医学更多地在临床普及,这是难得的一次各种要素叠加的机遇期。如何抢抓机遇,我们对业务板块进行了分工布局,提出构建“云芯睿合”生物医药集团的架构。其中,上海板块侧重于分子诊断,北京着重做个性化健康管理,成都侧重创新药物与健康产品开发,安徽太和侧重医药信息物流,而精准医疗我们将在郑州首先启动。除了家乡感情,最重要的原因是河南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我们起步的规模。
市场是首要因素。精准医学对患者减轻病痛,减轻经济负担,减轻药物副作用的意义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通过提升患者的免疫力,抑制病患,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节省了医疗成本。
市场的看好引来众多投资机构的关注,A轮融资高达8000万元。安徽太和经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伟对我说:“翼冠,我不熟知你的专业,也没完全看懂你的商业模式,但我看好这个产业,看好你专业、商业方面积累的双重经验。”
除了病人的需要,市场的看好,整个创业大环境的苏醒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在今年河南首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程通知里读到“有市场开发潜力,有创业经验,有经营管理能力”等要求,感到政府对创业支持很明确着眼于落地、干成,是要“动真格”了。郑州提出5年内拿出40亿“招贤”,鼓励创新创业。
在郑州市金水区,政府拿出科教园区1500平方米的空间,3年无偿提供使用。目前“云芯睿合”旗下,云芯精准医疗合作的大型三甲医院已扩展至10家,加上个性化健康管理体检市场,预估2015年整体营业额可超过2亿元,2016年逾6亿元。
#p#分页标题#e#回顾创业之路,团队、经验、技术、市场、资本,各种要素环环相扣,然后又迎头赶上当前创新创业的“风口”。我的幸运不在闯过了多少坎儿,而是我一直的积累令我能够抓住机遇。创业刚起步,后面还有大量的事等着做。一如既往,才不负众多朋友支持,不负这个时代。
点评:
河南郑州金水科教园区管委会主任王智明:现在有一支创业“新四军”,包括90后为主的草根创业者,企业高端人才和持续创业者,高校和机构的科研人才创业者,还有留学归国人才创业者。创业的大环境正在形成聚力。创业的力量可能不在短期见效,却将在长远产生巨大的影响。
过去创业看“北上广深”,其实创业要找自身优势,营造创业的土壤环境同样要找自身的优势。张翼冠团队把创业重点放在河南,正是看中这里人口多、市场大、充满机会。大环境在鼓励创业,给政策、给场地、给服务、联系融资、帮助孵化。金水区已经有了5个大学生创业园,年底前还要建成两个创新创业综合体。中部的优势正在叠加,创新的能量正在释放。
-
相关文章
- 怎样拼图片发朋友圈 朋友圈图片拼接教程
- 如果穷人想积累100万,是勤劳重要还是理财重要
- 创业与理财小论文 月入2600小硕士如何理财积累创业资金
- 时评素材2022热点积累 最新时评热点素材摘抄
- 时评素材2022热点积累 新闻热点大事件
- 高中语文议论文素材积累摘抄名人故事 高中语文素材积累摘抄30
- 高中作文材料和范文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
- 2021高考作文优秀开头结尾 2021高考作文段落积累
- 高考议论文素材积累摘抄大全 语文摘抄高中素材议论文
- 高考作文经典人物素材积累 高考人物作文素材精粹
德迅网 » 创业像拼图,“拼”的是积累(青春派·讲讲我们的创业故事(7)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