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以“航天人”的视角,关注中国现代历史的电视剧,《那些年,我们正年轻》质朴、真实、真诚地再现了以张利军、马朝阳、陆若文等为代表青年工作者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青春本色,更彰显了那一代人立志为航天事业献身的主流价值,诠释了什么是“航天精神”,达到优秀文艺作品润物无声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近期,由慈文传媒、艺能传媒出品,四川星空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出品的电视剧《那些年,我们正年轻》在北京卫视圆满收官。
9月8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北京电视台主办的《那些年,我们正年轻》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出品方、播出方的领导以及众多影视领域专家学者对该剧创作与播出进行了深入讨论。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在研讨会上表示,“《那些年,我们正年轻》注入了对历史的思考,也注入了对当代年轻人对青春的思考,这是艺术创作上第一个鲜明的特点。青春可以说是一个永远不过时的题材。”在李京盛看来,《那些年,我们正年轻》能够让今天的年轻人感动,能够让老年人引起对过往岁月的缅怀、崇敬、感叹和欣慰,这正是青春的力量。该剧用怀旧的镜头将一代人把青春与生命奉献给了航天理想的故事细细讲述。
“每一个时代其实都有各自的青春故事,这部作品承载着一种特定时代的青春故事,这些青春故事深入人心的程度也恰恰能够真实地反映时代、社会年轻人的价值追求”,谈及这个问题时,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清表示,这部剧展示的青春是一个奋斗奉献的青春,是一种向上的青春,他们的这种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一种大格局情怀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宝贵财富。
剧中无论是乔部长、孙司令、高占武等科研管理者,还是向晴、马朝阳、刘连柱等技术研发者,他们都有一颗年轻的心,并为了共和国的航天事业无私奉献。《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袁新文表示,该剧是一曲青春赞歌,把青春两个字进行了生动的诠释,这是一种精神。“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个戏诠释了这样一个的命题”。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部主任赵彤指出,“该剧之所以能引发大多数观众的共鸣,在与其满足了两种青春的诉求,一方面是过往的年轻人和当代年轻人结合;另一方面,剧中出现的大量情感史可能疏离了历史时代的情感模式,但反而更靠近今天如今观众的情感诉求”。
中国作协全委、理论批评委员会主任范咏戈表示,故事形态上《那些年,我们正年轻》有三大块戏组织得极具亮点,一是围绕着“让中国的导弹能够打下U2飞机,让我们的火箭能够把外国的商用卫星送上天”的目标展现出军工人他们的情怀、牺牲,并始终没有脱离这条主线;二是通过文化大革命这一块表现了人性丑恶的对决;三是对题材的整体把握,对故事桥段的设计,对情感的细腻浓墨重彩等方面可以看出其剧本的扎实,而这些也是能让观众看到从头看到尾的关键。
比起古装、玄幻、青春等市场常见题材,《那些年,我们正年轻》在市场上则是不折不扣的“非主流”,当观众将目光聚焦在这部“非主流”电视剧上时,这部剧中的精神价值在当下才显得更加宝贵。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易凯强调,“这部剧把中国最先进科技领域奉献故事艺术化地表现出来,这正是讴歌时代、讴歌英雄的力作”。
老工匠刘连柱已经办了退休手续,却仍旧愿意去发射场帮忙,他说,“人退休了,我这手艺不是还没退吗,我这心不是还没退吗。”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丁亚平表示,“该剧不能简单称作现实题材,我觉得这部作品具有明显的时代意义。通过对上一代人家国情怀的展现,务实地真干实干并用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凝聚人心,振奋国民精神。”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播出的电视机前,有经历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退役老兵感动落泪,有看到了自己爷爷奶奶故事的年轻人拍照发给老人。电视剧唤起的是属于全体中国人们的共同记忆,更是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要求所有的平凡人都成为英雄,但是一定要让英雄们那些思想价值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能够得到后人的崇敬,能够在不同时代都感动、流泪,这就够了”,李京盛最后强调。(光明融媒记者牛梦笛)
-
相关文章
- 胡夏十大热门歌曲排行榜:《那些年》上榜,第九红遍全国
- 世界10大禁播电影,那些年被禁的十部电影
- 110秒回顾老师经典口头禅 那些年老师的经典口头禅
- 拥有健康年轻的心理
- 怎样保持年轻的心态 这四种女人,永远不怕老!
- 那些年很火的五部韩剧,《太阳的后裔》排在后面,你们都看过吗
- 重生之第一秘书 回顾那些年我被上司潜规则的悲惨经历
- 那些年“前浪”们经历的高考:语文卷上飙英文 考场外备着洗脸水
- 那些年前浪们经历的高考:语文卷上飙英文 考场外备着洗脸水
- 《庆余年》将拍动画版,盘点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电视剧改编动画
德迅网 » 专家研讨电视剧《那些年,我们正年轻》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