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爸爸去留学》海报
《少年派》海报
聚焦教育话题的家庭剧一直受观众关注,其中不少话题也常常能戳中观众,引发共鸣。近日,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少年派》和东方卫视热播剧《带着爸爸去留学》都从不同角度聚焦家庭教育话题,引发观众热议。《少年派》中, 闫妮饰演的妈妈王胜男对于步入高中的女儿林妙妙的学习操碎了心,各种手段严抓掌控,让不少观众感叹,看到了自己妈妈的影子。而《带着爸爸去留学》里提到的“留学”“陪读”也让观众在思考,留学到底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
看到电视剧里笑泪不断的成长故事,观众们也不妨反思一下自家的教育问题:什么是最好的教育?父母和孩子怎样做到共同成长?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虎妈”“猫爸”很写实
《少年派》围绕四个高中生家庭展开故事,并以其中一个三口之家林大为(张嘉译 饰)、王胜男(闫妮 饰)、林妙妙(赵今麦 饰)为故事主视角。故事从林妙妙考进重点高中开始,林妙妙的青春期遭遇王胜男的更年期,矛盾冲突不断升级。
与以往大多数教育题材电视剧一样,剧中林妙妙的父母也是“虎妈”与“猫爸”的性格设定。开明的林大为,主张对女儿的教育应是理解为主,引导为辅,所以面对女儿成绩下降,他反应平和,首先进行了安抚。更多的时候,他还充当起女儿和老婆之间的“和事佬”。
“猫爸”对应的则是“虎妈”。剧中,闫妮扮演的王胜男,对女儿的学习一直严盯,看到女儿成绩下滑就想让她退出广播站;女儿选择文理科时,坚持让她选理科,理由是将来就业好。生活上,王胜男对女儿也很多要求,让林妙妙感叹,“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要穿秋裤”。
不论是“猫爸”还是“虎妈”,《少年派》所展现的家庭生活,都让观众感觉这场景和台词太熟悉了,“我怀疑编剧在我家装了监控”“简直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不得不说,这剧太真实了,它上演的就是你我曾经的故事”。尤其是闫妮饰演的妈妈,不少网友直呼“是我妈妈没错了”。家有儿女的妈妈观众们,则在社交网站上表示:“看《少年派》就像看镜子一样,王胜男唠叨女儿的那些话,我也整天说啊……怎么办?”“孩子马上要住校了,我想我的心情跟闫妮是一样的。”
《带着爸爸去留学》则以留学为背景,讲述了“陪读爸爸”的日常。剧中,孙红雷塑造了一个颠覆传统认知的父亲形象,一位对儿子关怀备至、事无巨细的操心老爸。他对儿子黄小栋百般关爱,还会做出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举动。不过,他身上也有着父亲的坚毅和勇敢。辛芷蕾评价:“他更像一个妈妈。”
孙红雷饰演的“傻爸”“暖爸”黄成栋,给观众贡献不少笑点,“对待儿子黄小栋,妥帖、周到、无私,如春风般温暖,叫老母亲都汗颜”。不过,他的爱却常常不为儿子所理解,甚至遭到儿子嫌弃,这种情形引起不少共鸣,令人颇感心酸,“父子之间争吵连连,但同时又彼此关怀、相互支撑。可以说,这对父子关系是现实亲子关系的一个缩影”。
主角说
作为演员,同时也是家长,孙红雷、闫妮都对教育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孙红雷表示:“黄成栋没有那么完美,他有错有对,希望有些父亲看完这个片子之后,能有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我是一个父亲,我该如何做父亲?我们大多数人都应该把对孩子教育这个课补一补。”他认为,一定要尊重孩子,“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父子情”。
现实生活中,闫妮育有一个21岁的女儿,她说在拍戏中,会把平常和女儿相处的感觉带进戏里。但说到对女儿的教育,她觉得还是女儿开心最重要。“一个母亲肯定是爱孩子的,但爱可能有很多种。”
作为家庭教育中孩子的一方,年轻演员们也有自己的感悟。
《少年派》中饰演“学霸”钱三一的郭俊辰表示:“我觉得既然每一个家庭都不一样,那么每一个父母对自己的儿女的期望也不一样。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
观众反思: 父母和孩子需要共同长大
不管是《少年派》还是《带着爸爸去留学》,其中所蕴含的教育问题一直是观众眼中的焦点。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跟孩子相处,如何在“更年期”和“青春期”的相遇中找到平衡点,是大家都需要思考和摸索的问题。
有观众对《少年派》中所总结的母女关系三大阶段印象深刻——林大为认为,女儿住校后,每周末母女之间总会经历“喜相逢、两生厌、惜别离”三大阶段。还有观众对林大为劝王胜男“别老是用否定和责备的语气和孩子说话,留给你和孩子的独处时间不多了”的这段台词很有感触。有观众则认为,王胜男其实代表了很多妈妈,“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对孩子要求高,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不管是《少年派》里的林大为还是《带着爸爸去留学》里的黄成栋,父亲在电视剧中扮演的都是“慈父”角色。孙红雷饰演的黄成栋出国陪读,对儿子的照顾事无巨细。但是,因为“关心则乱”,黄成栋对黄小栋的“不放心”变成监视,甚至在上学路上、校园的草丛里,黄小栋都能找到黄成栋的“注视”……
父母对子女的过度关注,让孩子苦不堪言。《少年派》中,林妙妙表示:“除了我,大千世界还有很多值得你关注的事,你怎么就盯着我不放啊?这就是独生子女的痛苦。”《带着爸爸去留学》中黄小栋也颇为无奈。孩子们的这些心声,都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反思自我:对孩子的爱和关注,用什么方式更好地表达?所谓成长,与其说是父母对孩子的“指引”,不如说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经历的过程。
以电视剧的剧情为镜,有观众感悟到,家庭教育中,没有孰强孰弱,没有声音高低,父母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但大家的重要性是一样的。“父母都是需要成长的。孩子是第一次长大,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大家应该互相包容体谅才是。”
创作理念:
养育是与过去自己的遭遇战
作为《少年派》的编剧,六六曾在随笔集《只有岁月不我欺》中透露,当年写作《少年派》时,朋友张嘉译问她 :“这部作品你想表达什么?”她回答:“一个完整的人生。”六六认为:“我们这一生,在有了孩子以后,是重新与我们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相处。我们气的,是当年的自己;我们忍耐的,是当年的自己;我们妥协的,是当年的自己。而最终,我们成长的,是现在的自己。”
#p#分页标题#e#六六认为,每个人终究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不是对孩子负责。“现在教育的误区不是孩子的,而是家长的,家长对自己的认知有误区,对孩子的认知有误区。家长把他们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她认为,家长应该“修行自我,缓解焦虑”。
《带着爸爸去留学》导演姚晓峰则透露,拍这部剧的初衷源于他的真实经历:“在我的孩子16岁的时候,我送他出国读书,陪着他考试、面试,走了很多地方,认识了很多家长和孩子。我们有一个朋友圈,大家聊了很多,我也从‘零认知’到成为这方面的‘专家’,积累了很多素材。”剧本从创作到打磨,花了三年时间。姚晓峰自己把《带着爸爸去留学》定位为一部喜剧:“我们必须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切入,慢慢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再探索家庭问题、社会问题。”
+1
德迅网 » 荧屏新剧展现“青春期”“更年期”的碰撞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