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吹响。时代主旋律下,一幅孕育良久的荧屏长卷也到了攻关阶段。
3月16日,《一个都不能少》将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这是今年第一部与观众见面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之后的播出表上,中国电视剧还将以更多真挚作品回应时代的重大主题,向世人讲好“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3月10日下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网络视频会议,推进20多部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和播出调度工作。
重点剧目中,有创新类型的时代报告剧《脱贫十难》;有展现福建宁德“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山哈闹海》;有聚焦精准扶贫首倡之地的《湘西纪事》;还有取自“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雪线》《枫叶红了》《花繁叶茂》等。
脱贫攻坚正在啃最难啃的硬骨头,相关电视剧创作亦如此。受疫情影响,一些剧集的进度被迫延后,正在安全前提下复工复产抢时间。会上,全国的制作单位、相关机构、播出平台代表纷纷表示,将加紧制作、审查、播出进度;同时也注重在疫情期间进一步打磨细节,争取把无数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脱贫故事更好地呈现给观众,给当下战“疫”战“贫”的人们鼓鼓士气。
组织者、创作者、平台方从各自岗位出发,努力奔赴同一目的地——用一部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脱贫路上的栉风沐雨忠实记录;为脱贫实践背后的亿万人民和党的十八大以来290多万名扶贫干部留下群英像;也为正奔跑在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的所有人积蓄以尺寸功积千秋功的精神动力。
从“弱鸟先飞”到“精准扶贫”,多样的中国方案点亮剧集的核心竞争力
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所以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就开始了扶贫工作。可曾有一段时间,全国的减贫遇到瓶颈,戴贫困县帽子的越扶越多。这一态势何以扭转,我们又为何有信心在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那一个个被中国大地铭记、为世界减贫脱贫事业做出贡献的中国方案,便是答案的一部分,也是这20多部剧的核心竞争力。
畲族人管本族青年叫“山哈”,《山哈闹海》的主人公就是生活在福建宁德的畲族青年。上世纪70年代末,雷恒水是需要关照的特困户,故事尾声,他不仅个人脱贫还带领畲汉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剧情的精髓“因地制宜,弱鸟先飞,精准发力,滴水穿石”,正是烙印在福建宁德山海间的滚烫记忆。在《山哈闹海》项目总负责人张卫看来,脱贫路上的宁德样本和海洋文明、闽商文化,民族大团结场景,共同铸就了新剧的根本气质。
《湘西纪事》虚构了一个边城县,以土家族苗族群众的脱贫经历诠释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主创不仅从“精准扶贫”理念的首倡地湘西十八洞村汲取灵感,还把湖南全省的实践融汇其中。剧里主角有个隐藏的前传,其父也曾是名扶贫干部,不幸在修隧道时意外牺牲。对他来说,扶贫工作是继承未竟的父志,更是在新时代党的领导下走通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新路。
贵州黔北地区,一个枫香镇,十里不同天。“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的生活状态。”《花繁叶茂》拍出了乡亲们的获得感:自然风光旖旎的花茂村,在修路后打出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品牌、农家乐品牌;植被珍稀的纸坊村,养蜂成了科学之选;在大地方村,不合格的煤矿被关停后,村干部找到中草药种植作为优化后的产业。
取材浙江下姜村的《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描述在致富路上污染严重的穷山恶水蜕变为美丽乡村的过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那儿初现雏形。
一方水土有一方的故事,每个脱贫故事的背后都倾注着顶层谋划、中国智慧。而电视剧创作视野也随这些实践中来的创新扶贫举措逐步打开。
贫困之态、扶贫之难、脱贫之志,酸甜苦辣里展示世所罕见的奇迹诞生之路
《一个都不能少》从易地扶贫搬迁讲起,“一肥一瘦”两村并一村,理念差制造戏剧张力,也是现实中脱贫难点之一,呈现的是脱贫之后不返贫的可持续发展命题。《枫叶红了》的发生地曾是贫中之贫。内蒙古科右中旗,生态环境脆弱、沙化严重。剧里的扶贫干部,从挨家挨户上门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到改变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引入合适的经济作物提升产业,多管齐下,这才摘下戴了30余年的贫困帽。
一部剧能展现的虽只一角,但连缀起来是幅恢弘长卷——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使得国内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七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
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绝不是轻轻松松取得的,如今脱贫攻坚战的总攻更是没有退路和弹性的硬仗。广电总局策划指导,江苏牵头承制,时代报告剧《脱贫十难》就是要把精准扶贫政策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取得实效的艰难过程告诉观众,把一路走来的主要难题和盘托出。因为脱贫攻坚奔小康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终究要让所有人理解扶贫大义、了解肩上重任;胜利在望未全功,也终究要靠所有人在紧要关头继续辛勤奋斗、创造实干。《脱贫十难》初定了十个“难点”故事,易地搬迁离乡难、产业扶贫延续难、扶贫干部树威难、脱贫不易脱身难、愚昧意识根除难、城市干部融入难、教育扶贫扶智难、谁是真贫识别难、面对懒惰扶志难、考核检查过关难。预计今年第四季度,这部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反映大时代、小故事反映大道理的时代报告剧将与观众见面。
贫困之态、扶贫之难、脱贫之志,当酸甜苦辣在剧中交织,“世所罕见的奇迹”将有直观而感性的体现;观众也更能掂出这话的分量——“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帮助那么多人脱贫”。
动真情、讲细节,让一位位用“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的人物走进民心
有组数据振聋发聩又触目惊心。党的十八大以来,290多万扶贫干部奔赴战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带领群众实干脱贫;没有硝烟的战场上,700多名扶贫干部倒在一线,用生命兑现党旗下的誓言。
#p#分页标题#e#《湘西纪事》有清晰成长线的人物共16个,多吗?编剧王成刚讲了个细节。贫困县里有本“扶贫日记”,密密麻麻算着脱贫账。县委书记换了一任又一任,日记从未间断。有的书记任满了也不愿走,国家级贫困县县委书记的位子一坐就是九年,他说“不脱贫不撤退”。县里摘帽那天,“扶贫日记”已写满厚厚六大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几十年的前赴后继,才换来今天的决定性成就。
相似的传承《雪线》里也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学生欧阳南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藏建设。他还是青涩小伙时,老一辈援藏干部引领着他。后来,援藏干部马如云牺牲在塌方事故中,决定留在雪域高原干终身的欧阳南成了别人的领路人。
《最美的乡村》发生在北方,三个脱贫篇章包含农村“三改”、土地流转、产业升级等重要课题。更有看点的是三个主角:镇党委副书记、新闻主播、返乡创业大学生。三位在不同情势下走进扶贫队伍,走进不同县域、村落。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还有些作品既展示脱贫攻坚成果,也有人们对过上更好日子的热盼与思考。《温暖的味道》里,到石沟村挂职的“第一书记”拿到了绿色生态的考题。《寻找北极星》里,新民居、粮食安全、基层党建、选调生扎根基层等,都是新时代农村新风尚。在拥有天坑群的土地,“仰望星空”的细节尤为感人:每个从这里出去上学的孩子,都会带着一本书回来看他们的老师……
还有许多用“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的角色,他们是现实的高度浓缩。而拍出这些初心不忘、善作善成的了不起人与事,则是中国电视剧的意义。(记者王彦)
-
相关文章
- 电视剧《雪线》 拍摄正酣
- 阵容强大 电视剧《雪线》在林芝开机
- 中学生励志故事:逆境篇
- 保安→北大毕业生→校长,这是我听过最励志的故事
- 央视《国家宝藏》观后感作文范文400字
- 从“小故事员”到“故事大王” 老教师以故事激励自卑学生
- 【开言英语】学员故事―40岁了,我重新开始学英语
- 山西晚报联合阿里巴巴推出“正能量获奖故事IP开放计划”,有奖
- 华北理工大学:战疫故事大讲堂激励青年学生成长
- "青春励志故事"活动:31位励志人物和网友"见面"
德迅网 » 镜头聚焦脱贫故事,《一个都不能少》等20余部电视剧忠实记录脱贫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