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专访贾樟柯:“用电影让世人看到中国人仍然站立着”

  中新社柏林3月2日电 (记者 彭大伟)贾樟柯第一次来到柏林是1998年。那年,他带着处女作《小武》在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首映,一举成名。

在日前闭幕的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期间,中国著名导演贾樟柯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图为贾樟柯出席《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全球首映礼。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在日前闭幕的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期间,中国著名导演贾樟柯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图为贾樟柯出席《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全球首映礼。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时隔多年,贾樟柯又来到了他形容初到即有“回家”感受的柏林。

  日前闭幕的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期间,携新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和4K修复版《小武》在此首映的中国著名导演贾樟柯接受了中新社记者专访。

  抵达柏林前,贾樟柯在新浪微博上发出了自己新片在柏林展映的日程,正文写道:“没有缺席,不应该缺席。”

  谈及这段经历,贾樟柯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前,柏林电影节就公布了他执导的最新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会在柏林做特别展映。“疫情发生之后,我们内部就在讨论,有两种处理:一种就是来,另一种就是在家里待着别出来。”

  “后来我们还是决定,应该来。因为首先一方面这是一个承诺;另一方面,我觉得越是在这样一个困难的时候,各行各业越是应该把自己的工作坚持做好。”《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首映当日,千人影厅座无虚席。影片放映前,贾樟柯应电影节艺术总监沙特里安之邀上台致辞:“现在正是我们中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在出发的时候都不知道能不能按时来到柏林,但是我们来了。”

  “我觉得这个时候电影应该存在,电影和人民一起存在着。”语毕,现场掌声雷动。

在日前闭幕的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期间,中国著名导演贾樟柯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在日前闭幕的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期间,中国著名导演贾樟柯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贾樟柯告诉记者,《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主要通过马烽、贾平凹、余华和梁鸿四位作家讲述故事。由于马烽先生已经过世,影片主要记录了他的女儿以及他蹲点写作的贾家庄村民对他的回忆。

  “他们正好是新中国长达七十年历史的见证者,从私人的角度看看我们经历了什么样的生活。”贾樟柯说,在这个时候,这样一部片子对他而言又有特别的含义,“因为这些年确实我们不容易,但是社会从某个角度在持续地往前进步、往前走。这个电影呈现出来的中国人的生命力,我觉得在疫情的情况下能够给世界各国的观众看到,也能使他们看到不仅中国电影工作者仍然站立着,中国人也仍然站立着。”

  今后会不会拍关于疫情的电影?对于这一问题,贾樟柯表示,这里面也涉及到一个“创作者怎样复工”的问题。“在疫情的情况下,大家足不出户,在家里面隔离。对于创作者来说,可以在家拿起笔,开始写剧本,构思新作品,因为创作是不能中断的。相对来说也给了我们停下来,安静地去思考社会、思考人的契机。”

  “我相信疫情过后,对于电影创作来说会有一些、或者说更多的严肃思考、切中社会现实的影片产生,因为它给了电影创作者一个反思的契机和时间。”具体到疫情本身,贾樟柯表示,相信一定会有电影工作者来做反映,因为它确实突如其来,影响到了中国每一个人。“至于我本人,我觉得不一定是直接拍疫情的故事,但是由这次疫情所引起的对于当下和历史的重新思考都会反映在未来的创作中。”

  在采访中,贾樟柯特别呼吁关注疫情对中国电影业的影响。他说,这次疫情对中国电影、特别是电影院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恰逢春节,这十几天是所有电影院重要的获取收入的时间,“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影院,我们看数据基本上有很多影院全年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收入要靠春节这一段时间来拿到。”

图为贾樟柯受访。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图为贾樟柯受访。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贾樟柯表示,疫情造成了这个最重要的档期没有办法放电影,再加之疫情结束后,人们再恢复看电影的消费习惯也需要一定时间。“我判断可能我们要坚持长达半年的时间来克服这样一个短期的困难。虽然对整体上的中国电影业是一个短期的困难,但是对每个具体的电影院来说,压力就非常大了。”

  为此,他呼吁能够采取一些较好的办法给影院提供资助予以纾困,包括税收、房租等方面能够减压,帮助它们共渡难关。“因为我们好不容易这些年建立起来一个广泛的电影院线,包括很小的城市现在也有电影院。受到打击后,这些影院如果能坚持下来,那么中国电影业的体量就还在。如果很快削弱、减少很多,那就很可惜了。”(完)

德迅网 » 专访贾樟柯:“用电影让世人看到中国人仍然站立着”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