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复工复产,电影产业尚需修炼内功

作为迪士尼动画与演员刘亦菲的双重粉丝,影迷耿乐这几天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在微博上搜索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的最新剧照、拍摄花絮以及有关制作团队的报道。3月10日,《花木兰》全球首映式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宣布影片将于3月27日在北美上映。该部电影改编自1998年的迪士尼动画版电影《花木兰》,同时加入了中国古代民谣《木兰辞》中的内容;在演员方面,迪士尼则组建了包括刘亦菲、甄子丹、巩俐等在内的全亚裔阵容,因此备受中国观众的期待。 

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地区蔓延情势的影响,日韩等已宣布延后《花木兰》的上映档期,至于中国,该片的定档也是一个未知数。耿乐告诉记者,首映过后,《花木兰》在社交媒体上的反响不俗,这让他更加期待。

相较于影迷的心情,电影院线的焦急无奈有增无减。开年春节档、情人节档两大热门档期已经放空,引进大片上映时间迟迟难定,后续档期的计划上映影片摄制进度受阻……虽然北京、湖南、四川等省市已相继推出电影市场支持措施及复工指引,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曾在2月27日举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从目前形势来看,电影行业还不具备开业条件。”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整个电影行业来说,开业所面对的挑战不仅是疫情防控,如何把控电影项目的有序推进、如何拉动观影、电影行业需要对现行生存模式做出怎样的反思与变革等,都是摆在从业者面前的难题。

梳理风险,及时止损

一部电影从前期筹备到制作宣发,再到后续的衍生开发,往往采用的是一种高度流程化的运作模式,前后相继,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迟,都可能会导致后续环节出现连锁反应。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令电影行业不可避免地体验了一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阵痛。

新冠肺炎疫情让近两年来持续的影视寒冬内的现金流紧张现象雪上加霜,且疫情发展对电影行业影响的持久度尚不可知,这给电影项目的投资和执行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其中最为直观的问题就是电影生产的各个环节涉及的多种合同面临变更或者解除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大量的争议与纠纷。因此,研判疫情对相关合同履行的影响程度,仔细梳理风险点,采取适当措施及时止损,是电影行业各方主体需要着重关注的事项。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肖云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电影生产链条上可能受到疫情停机影响的合同类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包括电影筹备阶段的影视剧改编权摄制权授权合同、编剧聘用合同,电影摄制宣发阶段的演员聘用合同、电影宣传发行合同、电影买断发行协议,以及后续开发阶段的衍生品开发授权合同、改编权授权合同等。以疫情导致停机对影视剧改编权摄制权授权合同的影响为例,虽然疫情不会直接影响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但如果无法在原定的开机时间正常开机,则可能导致无法在改编权摄制权的授权期限内完成摄制,在此情况下,合同授权期限是否可以顺延以及如何顺延,就成为合同双方需要及时沟通解决的重点问题。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电影生产链条上相关合同的履行带来重大影响,但疫情在合同履行中的法律性质认定仍存在较大争议,究竟属于‘不可抗力’还是‘情势变更’,只能个案个判,而无法抽象笼统地定性。”肖云成进一步介绍,区分二者的标准主要在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履行电影相关合同的影响程度。比如,因疫情影响包括由此引发的资金链断裂导致合同一方不得不无限期歇业整顿,甚至倒闭、被合并,该合同实际上已无法继续履行,这类情况宜认定为“不可抗力”。如若影片虽撤档但并未排除重新排期上映的可能,甚至尝试通过线上渠道推广也能获得收入,只是对出品方与发行方的合作模式、收入分成比例等造成影响,这种情况宜认定为“情势变更”。

推动改革,开拓增量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内电影产业现行生存模式的一次重大考验,同时也推动了行业内部的一次深刻反思。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朱玉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次疫情之下,我国电影行业的既有生产结构已经暴露出一些短板,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电影公司盈利结构较为单一,资金链条脆弱,面对重大突发风险的抵御能力较为薄弱,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内容供给方与渠道方的利益失衡。

当前,院线在电影的发行渠道端仍然持有绝对的话语权,在影片分账比例的谈判中同样强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根据现有的国产影片分账比例,一部影片在扣除5%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3.3%的营业附加税,以及院线分账比例后,制片方的分账比例可能还不到40%,最后还要扣除相关的成本费用,剩下的才是制片方的利润。因此,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如果院线电影本身不占任何突出优势,则可能面临排片严重不足的情况,很多影片都曾面临影院一日游的情况,进而造成制片方的严重亏损。

此次春节档期间《囧妈》《肥龙过江》相继院转网,无疑给电影院线及固有的发行模式带来了很大的震动,院线公司担心的不仅仅是遭受的损失,而是互联网视频平台首次作为首播渠道而引发的示范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以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制片方绕开院线直接采取网络首播的方式,进而压缩院线的市场份额。“院线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应单单囤于自身利益,互联网视频平台作为一种互补渠道,有助于解决独立电影的困境,丰富电影公司的盈利结构,进而激发更宽泛的创作活力。信息传播渠道的演变、技术的推进也会不断冲击院线放映的固有模式。院线公司应该正视这些变化,积极发掘潜力,扩大优势,以筹备应对未来更加多元的发行格局。”朱玉卿说道。张宏同样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中,电影行业需要重新思考生存模式,电影院线与互联网的良性互动能为电影未来发展开拓更大的生长空间。

潜心打磨精品,让电影争夺热门档期的情势转为档期因电影而火热,是国内电影产业需要正确认知、努力追求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记者对多家院线及影院进行了采访,其普遍担心电影行业全面复产复工可能会延迟到6月,而在影院试开放的初期,很可能会出现“小片无法拉动观影,大片不愿下场带动”的窘境。此外,今年的暑期可能缩短,暑期档的院线窗口期则会被进一步压缩,这就导致许多国产大片选择集中进攻国庆档或来年春节档,院线观影潮的大范围回流仍需要漫长的等待。

朱玉卿表示,只要内容过硬,就不用过分担心档期安排。往年来看,11月至12月是一个相对的观影淡季,但2019年11月与12月却凭借《误杀》《少年的你》等多部优质国产影片实现了票房突破。“热门档期只是考量人流的集中度,档期能不能变成热门则考量的是影片的质量。”他表示。

主动反思,积极作为,是电影产业应对突发疫情的立足之道;修炼内功,耕耘精品,则是电影产业不竭的活力源泉。期待全面复工时,电影产业能有底气地吼出:“已完全做好准备!”(李杨芳)

德迅网 » 复工复产,电影产业尚需修炼内功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