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新华社内蒙古四子王旗11月18日电 题: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新华社记者专访杨利伟

  新华社记者曾涛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11月18日,他在内蒙古中部草原迎来了执行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返回地球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两位战友。

  任务间隙,杨利伟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我们的太空飞行任务会越来越多”

  记者:看到继你之后,一批批航天员飞向太空,有什么感想?

  杨利伟:载人航天工程自从1992年立项,1999年进行航天员选拔,到现在已有6次载人飞行,聂海胜飞过2次、景海鹏飞过3次。整个航天员队伍也在不断地成长进步,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越来越规范化,整体机制越来越成熟。

  其实,航天员多次执行任务是一个必然,只不过在工程早期,受资源和条件限制,我们太空飞行的次数并不多。

  待我国的空间站建成之后,我们会有大量航天员执行任务,应该会保持一年至少两次的飞行任务,每年飞行的航天员会有五六名。作为一名航天员、载人航天工程的参与者,我对工程目前取得的成绩感到非常欣慰,也充满了期望。

  “每一次任务都想飞”

  记者:您还会有可能再执行飞行任务吗?

  杨利伟:太空飞行是航天员的本职工作。长时间不飞行,心里会很想念、很向往。每名航天员对航天事业都非常执着,为这个职业奉献了很多,也对这个职业有很深的感情。

  我们每一次任务都想飞,但前期任务比较少。我在神舟六号航天员选拔时,初选排在最前面,很有希望再次飞行,但考虑到飞行机会比较少,并且更多的航天员参与飞行任务,会有更多不一样的体验,对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意义会更大,所以最后阶段的选拔我没有参加。

  每名航天员都盼望有更多的机会飞天,但载人航天工程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这就需要平衡好个人发展和工程需要之间的关系。我们每次任务都是本着公平公正、优中选优的原则去选拔航天员。

  我们每名航天员都是非常优秀的。第一批航天员总共有14名,在早期都具备了飞行的能力。现在已经有8人执行过飞行任务,没有执行过飞行任务的也都很优秀,都具备飞行的条件。第二批航天员总共有7名,目前飞行过的有刘洋、王亚平、陈冬。

  人类太空飞行年龄最大的宇航员是77岁,我想以后如果有机会我肯定愿意再飞。等我们的空间站建好之后,飞行机会会很多,一些航天员可能要飞四五次。现在景海鹏、聂海胜之所以多次飞行,不仅因为他们有飞行经验,还因为要为今后重复飞行收集数据、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景海鹏、陈冬任务完成非常好”

  记者:对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的表现如何评价?

  杨利伟:景海鹏和陈冬这次在太空驻留时间长达33天,整个任务完成得非常好。他们从身体适应失重环境到开展各项实验工作,进入状态都很快。景海鹏是第3次飞行,经验丰富,陈冬虽然第一次进入太空,但适应得也很快。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他们都按照预先的计划,完成了涉及科学、医学、应用等方面的实(试)验40多项。从结果来看,各方面都很不错,任务完成很圆满。

  这次任务的完成,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地面时训练开展得非常扎实有效。我们第一批、第二批的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成功率是百分之百,这体现了航天员选拔和训练的水平。

  “我国未来空间站被赋予国际合作和科普教育功能”

  记者:对中国的空间站有什么畅想?

  杨利伟:国际空间站设计的退役时间是在2020年,但从目前看来,这个时间可能要推迟到2024年。如果它不继续超期服役,那到时候我们的空间站可能成为太空中唯一的空间站了。这对我国的载人航天、对人类探索太空,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国的空间站,是国家级的太空实验平台,同时也赋予了它国际合作的功能。载人航天走国际合作这条路线是大趋势,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这些航天强国都是秉持这种理念。载人航天不仅是对国家,更是对人类有重大意义的工程。

  我们在3个舱段里面预留了部分作为国际合作的机柜,届时其他国家的航天员可以进入我们的空间站进行科学、医学、应用等方面的合作,也可以独立在我们的空间站进行驻留。今后,我们可能会和国外的航天员进行联合飞行,也可以为其他国家培养航天员,让他们搭乘中国的飞船进入太空,在空间站的舱内、舱外开展合作实验,实现资源共享。

  另外,我们的空间站还会具备科普功能,也预留了部分相关的机柜。科普教育能吸引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们在空间站会做更多类似的科普教育。

  “神舟十一号任务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记者: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杨利伟: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既处在实验室阶段——“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第二阶段的后期,又处在空间站阶段——“三步走”第三步的前期,所以说它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神舟十一号乘组在天宫二号完成了30天的中期驻留,对我们完成中长期驻留任务的保证能力和对航天员执行长时间飞行任务的能力都是一个考验。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瞄准下一步更长时间的飞行来进行的。人类在太空飞行的最长时间是438天,我们的航天员在太空驻留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

  从长远来看,以后的飞行任务都将常态化。这次任务中,天上地面作息时间同步,保持正常规律,航天员按照阶段任务,可以自行调整工作安排,保证得到充分休息,地面保障人员也不需要超负荷,这为今后长期飞行管理积累了经验。

  按照计划,天舟货运飞船将在明年发射,于2022年前后建成由1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载人空间站。

  “要认清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

  记者:在航天领域,中国在国际上处于什么位置?可以称得上是航天强国吗?

  杨利伟:一个国家的航天事业,和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等方面有很大关系。我们要成为航天强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积累。我们要认清自己在国际上的准确位置。

  我们国家可以称为航天大国,但现在还不能叫航天强国。虽然我们这么多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从整个航天发展来讲,我们距离世界上的航天强国还有一定差距,也在不停地追赶。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我们有信心向一流水平、航天强国迈进。

德迅网 » 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