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黑洞”照片让我们看见了什么

黑洞照片我们看见了什么

4月15日 《人民日报》 余建斌

背景:“我们捕获到了黑洞的首张照片”,北京时间4月10日21时,“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在全球多地同时召开发布会,天文学家们欣喜地公布了这张人类首次拍到的黑洞照片——这个被直接“看”到的黑洞,位于室女座星系团超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它的确像一片阴影,被一个明亮程度不一的光环所环绕。在科学家眼中,模糊而简单的暗影十分迷人,它是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透露着黑洞的许多本质。

观点摘要:首张黑洞照片,是对人类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褒奖和回馈。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不断催生着人类的探索事业。将照片“洗”出来,让所有人都看见黑洞,不仅能让人们欣赏到自然之美,打开对宇宙的新视角,同时也将进一步拨动探索的心弦、激起好奇心涟漪,形成穿越时空的力量。来自遥远宇宙的信号像雷声中的蝉鸣,仅有好奇心还不足以分辨,还需要科学的智慧和执着的努力。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就像有人形容:当黑洞照片上的光被射出时,人类的先祖还与猿猴一样在树上游荡,还不知道群星是何等的美丽,当这些光线抵达这个蓝色星球时,它们依然还是它们,而我们已经张开了探索的眼睛。看似渺小的人类,用探索之心总可以发现新的世界、做出伟大的壮举。“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将继续伴随未来更多的科学探索。只要像打造地球望远镜一样汇聚人类共同的力量,那些关于宇宙奥秘的新窗口将一扇接一扇地被打开。

另类的维权方式缘何引发关注

4月15日 《光明日报》 朱昌俊

背景:4月11日,“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后,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在视频中,一女子表示她在西安利之星奔驰4S店首付20多万元,购买了一辆奔驰车。岂料,新车还没开出4S店院子,就发现车辆发动机存在漏油问题。此后,她多次与4S店沟通解决,却被告知无法退款也不能换车,只能按照汽车三包政策更换发动机。

观点摘要:目前,当地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相信问题会有一个经得起法律审视的公平解决方案。但由此个案,更应该正视的是当前汽车消费领域一种较普遍的维权痛点。这次奔驰车主维权过程中的一个观点很耐人寻味:太讲道理所以才更容易被欺负。虽然这或只是其基于个人经历得出的观感,但这些年,消费者只能通过“不得已”的方式引发舆论关注来维权,“不闹大就不解决”的怪状,很难说是个例。它背后对应的,其实还是稳定、通畅的正常维权渠道缺失的现实。

这个事件最终能够引发公众关注,“女硕士哭诉”的标签无疑有一定助益,但更根本的还是车主的遭遇激发了一种较普遍的社会共鸣。譬如,在网络搜索中,汽车4S店的高频关联词,往往少不了“店大欺客”“水很深”等评价。一套正常的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之下,消费者维权本无须靠“闹出动静”,更不至于逼着一位女车主以自感有伤尊严的方式去和侵权者“讲道理”。一定程度上说,另类的维权方式有多被依赖,我们距离正常的维权机制就有多远。

共享私家车,如何“驶”上坦途

4月12日 《广州日报》 西早

背景:近年来已有不少车主尝试将闲置车辆交给租赁平台或个人,以赚取租金做“零花钱”,不过因租赁公司管理、租赁者使用不当等,也出过不少问题。

观点摘要:共享经济是一件好事,借力于互联网技术和平台,让闲置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还能产生经济效益。也正是因为这样,共享雨伞、共享健身房、共享单车……一时间风头无二。可是,作为新生事物,怎么共享才能抓住核心环节,既解决用户真正需求,又让共享双方获利,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共享私家车的运营与推广中,遇到的核心问题一是停车难,二是缺乏信用平台,让车主难以放心把爱车交给他人。“私家车共享”的出现,是传统汽车租赁业在服务模式、技术、管理上的创新,但只有解决好了这两个核心问题,保障共享各方的合法权益,方能行稳致远。

程序化广告须确保“一键关闭”

4月12日 《南方日报》 扶青

背景:为什么有些APP特别“懂你”?为何在一个明明还没有进行任何操作的网站上,会看到似曾相识的内容?用户个人信息是不是遭到了窃取?每隔一段时间,类似“隔屏有耳”的质疑就会充斥网络。有媒体指出,除了未经允许的窃听,以及个别平台的“数据共享”,“元凶”很可能是一种“程序化广告”的技术。

观点摘要:所谓程序化广告是一种广告技术,利用统一的用户ID识别,对用户的浏览偏好进行收集和标记,实现跨APP平台营销。大多数互联网平台都嵌入了程序化广告。然而某些平台号称“比你还懂你”,就不能不让人有侵犯隐私的担忧。对此,许多平台强调,与广告主之间在传递用户需求时,会通过技术手段将用户信息进行匿名化、去标识化处理,处理后的信息将无法被用于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这样的回应并不教人满意,因为在公众看来,这绝对不是该怎么处理用户信息的问题,而是平台有没有权力处理的问题。

根据调查,只有极少几家互联网平台开放了关闭权限,大多数企业甚至没有这个意识,在隐私条款中都未能作说明。毫无疑问,这是不尊重个人信息权利的表现。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公开征求《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草案)》意见,更具体地对程序化广告的展示进行规范,新增了“不得强迫收集个人信息的要求”“个性化展示及退出”“第三方接入点管理”等内容。这个思路当然是对的,但也要注意到这仅仅是一份推荐性标准。若要强有力地保护个人信息权利,还要靠更高位阶、更有效力的国家法律,因此,一台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太有必要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回应称已列入立法规划,这是个好消息,我们再次呼吁并期待它早日出台。(华峰 辑录)

德迅网 » “黑洞”照片让我们看见了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